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 張 志 劉 暢 唐 校 康 麗
工程案例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東莞理工學院電子工程與智能化學院 張 志 劉 暢 唐 校 康 麗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自動化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并且是一門與實踐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課程。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從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通過對工程實踐中電力電子技術應用的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并結合電力電子技術中相關課程內(nèi)容,最后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實施,探討了教學實施的過程,完善了案例教學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和實踐能力,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案例教育; 實踐環(huán)節(jié); LED驅動
“電力電子技術”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自動化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它是利用電力電子器件對電能進行變換和控制的一門技術,是弱電控制強電的橋梁和紐帶,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及廣泛的應用前景[1-4]。針對傳統(tǒng)常規(guī)課堂教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工程案例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
以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整流電路(AC/DC)和直直變換(DC/ DC)的教學內(nèi)容為分析對象,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高頻高功率隔離型發(fā)光二極管(LED)驅動電源為典型的工程教學案例[5-8],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實踐能力。
圖1 L E D驅動器主電路結構
圖1為兩級變換LED驅動電源拓撲結構圖。前級AC/DC部分采用升壓(BOOST)電路實現(xiàn)功率因數(shù)校正,工作于臨界導通模式(BCM)。通過消除升壓二極管的反向恢復損耗,功率場效應管(MOSFET)以零電流方式導通,減小開關損耗。后級DC/DC部分采用反激變換器,工作于準諧振模式,降低了MOSFET的開通損耗。
1.1 B C M升壓功率因數(shù)校正(P F C)部分的工作原理分析
圖2 B O O S T P F C工作于B C M模式
圖3 理想情況下輸入電壓和電流波形
BOOST PFC部分工作于BCM模式(如圖2所示),消除了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同時MOSFET以零電流方式導通,減小開關損耗。傳統(tǒng)BOOST PFC部分工作于連續(xù)電流導通模式(CCM),采用乘法器的方式實現(xiàn)有源功率因數(shù)校正,存在結構復雜且需要電壓電流雙環(huán)反饋控制。而DCM模式下輸入峰值電流自動跟隨輸入電壓,具有結構簡單,電感量小等優(yōu)點,并且能消除二極管反向恢復時間,但存在開關損耗高和器件應力大等缺點。而工作于BCM模式不存在器件應力大和二極管反向恢復問題,具有最佳的綜合性能。
本案例采用無乘法器臨界導通模式來進行功率因數(shù)校正。假設輸入電壓,下面在一個開關周期內(nèi)對前面升壓電路進行分析。開關管導通時,電感電流iL從零開始上升。在導通時間[0,ton]內(nèi),滿足如下關系式:
其中ip為電感電流峰值,根據(jù)式(1)可以推導峰值電流為:
在開關管關斷時間[ton,T]內(nèi),滿足如下關系式:
由圖(2)可知,電感平均電流iav滿足如下關系式:
由式(5)可知,當導通時間ton保持不變,通過改變關斷時間的方式,輸入電流與輸入電壓成線性關系,保證了輸入電壓同相位,也就實現(xiàn)了功率因數(shù)校正的目的(如圖3所示)。
1.2 準諧振反激變換器工作原理分析
圖4 準諧振反激變換器主電路結構
圖5 準諧振反激變換器典型波形
DC/DC部分采用單管反激拓撲(如圖4所示),工作于準諧振模式。當副邊二極管電流過零時,開關管漏級與源級電壓(uds1)開始以原邊電感和MOSFET寄生電容之間的諧振頻率振蕩,當uds1達到最低值時(如圖5所示),通過使MOSFET導通便可實現(xiàn)準諧振開關,降低了MOSFET的開通損耗。
本案例設計的60WLED驅動指標如下:
輸入電壓范圍:90~260V(40~60Hz)
DC/DC直流輸出:48V/1.3A
PFC最小工作開關頻率:58 KHz
PFC功率因數(shù):PF≥0.95
電流諧波畸變率:THDI≤5%
DC/DC最小工作開關頻率:52KHz
整機最大效率:≥90%
2.1 升壓電感設計
由式(2)(3)可知:
根據(jù)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設PFC部分的轉換效率為η,則:
將式(7)帶入式(6),可得最低開關頻率為:
由式(8)可推知:
2.2 變壓器設計
選擇700V的MOSFET,反激變換器輸入電壓Uo=400V,反射電為漏感尖峰電壓??紤]EMI和變壓器尺寸的影響,最小工作頻率f=52kHz,下降時間為0.8us。
初級感量為:
最大峰值電流:
初級最小匝數(shù):
根據(jù)實際調(diào)試結果,原邊取72匝,次級匝數(shù)取12匝。
本案例需搭建60W樣機進行實驗驗證。采用FAN6921作為控制芯片,設計了一臺48V/1.3A輸出的實驗樣機,PFC部分600V的MOSFET,型號為TK10A60D。反激部分采用700V的MOSFET,型號為STP10NK70ZFP。
圖6(a)為110V交流電壓輸入且?guī)M載情況下,交流輸入電壓和電流波形實驗波形,由圖可見滿載時電流畸變率僅為4.1%。由圖6(b)可見,輸入電流跟隨輸入電壓,功率因數(shù)達到0.993。
圖7(a)為220V交流電壓輸入且?guī)M載情況下,交流輸入電壓、電流波形和PFC輸出直流電壓實驗波形,由圖可見,前級AC/DC輸出電壓為400V。圖7(b)為220V交流電壓輸入且?guī)M載情況下,交流輸入電壓、電流波形和反激變換器輸出直流電壓實驗波形,由圖可知,輸出電壓穩(wěn)定在48V。
圖6 1 1 0 V交流輸入時電壓和電流實驗波形
圖7 2 2 0 V交流輸入時電壓和電流實驗波形
通過工程案例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鍛煉了學生解決實踐技術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對本專業(yè)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如何選擇更具典型的工程案例來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過程,仍需更深入的探索。將工程案例引入到“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是對“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一種有意義的探索。
[1]黃俊,王兆安.電力電子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0.
[2]李鵬飛,工程案例在“電力電子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5):101-102.
[3]劉少克.“電力電子技術”課堂的案例式教學[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4(6):56-58.
[4]王曉剛.基于案例教學法的“電力電子技術”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3(2):77-78.
廣東省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2015A010106018),廣東省教育廳優(yōu)秀青年教師項目(YQ2015156)。
張志(1981-),男,湖南華容人,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裝置系統(tǒng)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