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巍
高速鐵路自1964年在日本發(fā)端,首開時速210公里的紀錄。此后在西方國家走過漫長的40多年發(fā)展道路,運營時速一直在250公里上下徘徊。這顯然與他們民航和高速公路比較發(fā)達,高鐵缺少緊迫而巨量的市場需求有關系。而在中國,遼闊的疆土、廣闊的市場、人民的需求和高速發(fā)展的國民經濟,一切讓鐵路人疲于奔命、淚光閃閃的巨大壓力,都轉化為助推高鐵事業(yè)呼嘯猛進的強大動力!
天下爭雄,舍我其誰!現在來看看中國高鐵令人目眩的發(fā)展速度:
——從2004年、2005年相繼引進日本、法國、加拿大和德國的高鐵技術,到2010年3月,中國投入運營的高速鐵路長達6552公里,時速和里程都沖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時速高達380公里的動車組日前剛剛下線,這是中國創(chuàng)造的高鐵運營速度的更高紀錄,同時意味著世界上更快的京滬高鐵將很快投入運營。
——時速400公里的檢測車、500公里的試驗高速動車組及相關路網、信號配套系統(tǒng),正在緊張地研發(fā)之中。
前后不過6年,中國一舉跨過發(fā)達國家高鐵40年的發(fā)展道路,創(chuàng)造了后來居上、自主創(chuàng)新、領跑世界的奇跡!
一個國家的雄心,會激發(fā)出全民族巨大的精神能量?;赝哞F6年征程,我們看到,眾志成城的舉國體制和聞風而動的統(tǒng)一政令,展現出強大的動員力和凝聚力。50多名院士、15萬科研人員、150多家核心企業(yè)、數百家產業(yè)鏈上的企業(yè)、200萬鐵路大軍、數十萬筑路工人、全國各行各業(yè)的有識之士和支援團隊,一呼百應,呵氣成云,攻堅克難,所向披靡……
輝煌就這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并在祖國大地上迅速延伸。
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心一意謀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又一次得到驗證。
毫無疑問,中國高鐵超乎尋常的發(fā)展速度,首先源于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源于幾代鐵路科研人員的技術積累。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助推力是我們不應當忘記的:那就是發(fā)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科學探索和技術研發(fā),給我們提供了一飛沖天的平臺。“山高我為峰”——那是因為我們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了。
按照合作協(xié)議,青島四方、唐山客車曾分別派出一批青年工人,到日本和德國學習鋁合金車體焊接技術。洋師傅們對中國工人普遍十分友好,認真負責傳授了相關的知識和技術。所有這些工人回國后,無一例外,全部成為企業(yè)的技術骨干。青島工人離開日本時,日本師傅與他們緊緊擁抱,相約再見,灑淚而別。
張雪松,唐車工人技師,兩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之一。他從鉗工轉入數控機床操作,再轉入裝調維修,每次都成為行內“狀元”。這樣一位優(yōu)秀的專家型工人,他的勇于探索的積極性,有一次卻遭到德國工人的嚴厲批評。那天,他趴在焊接機器人下面的地上,正在為排除故障冥思苦想時,耳畔傳來一句生硬的德語。張雪松爬出來抬頭一看,一個高高瘦瘦的西門子工人緊皺眉頭站在面前。
翻譯對張雪松說:“他問你在設備下面干什么?”張雪松說:“設備壞了,我在修設備。”德國工人又問:“你有維修焊接機器人的資質嗎?”張雪松搖搖頭:“我是負責數控設備維修的……”德國工人嚴肅地說:“如果你沒有維修資質,你就不能維修這臺設備,請離開吧?!?/p>
“謝謝你!”面紅耳赤的張雪松脫口而出。那是他發(fā)自內心的聲音,那一刻讓他深刻認識了德國式的“一切都有規(guī)矩,一切都按規(guī)矩辦”的嚴謹作風。
唐車因此在全廠展開一個學習運動,要求廣大員工全面學習、模擬和落實德國嚴格、嚴謹、嚴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日本川崎重工的專家和技術工人進入青島四方以后,也讓四方人耳目一新,深受震動。過去中國工人把機車線路接上頭并保證無差錯,就算完活了,日本專家卻要求線路配管一定要“橫平豎直”。日本工人到達工作點,首先鋪開一塊布,把工具按順序排好,工作結束,再按順序裹起來帶走,一樣不會丟失。而中國工人用一個大背兜,用什么掏什么,干完稀里嘩啦一裝,走人。一把鉗子就這樣遺忘在動車組車廂里。為此,日本專家石野主動召集中國工人開了個班組會,他嚴肅地說,把工具忘記在產品里,“就像醫(yī)生做手術把鉗子刀子遺忘在病人肚子里”。深受教育的青島四方,為此在全廠轟轟烈烈開展了一場長達半年的“向不良習慣說不”的運動,廠報記者每天四處抓拍中方工人隨意、粗放的行為表現,登報示眾,進行點評。工人們說,平時沒感覺,登報一對比,“真是驚出一身冷汗!”。
在長期的合作中,中國工人和外國專家結下深厚的友誼,過年過節(jié),德國專家被請到家里一起包餃子,法國人、加拿大人被請到聯(lián)歡派對上跳舞唱歌。在青島四方工作的日本專家歸國后,有些人借休假之機,還自費到青島來看望他們的中國“師兄弟”??吹街袊と艘挂岳^日地奮戰(zhàn),德國專家布拉赫激動地跑進唐車領導人辦公室,強烈要求安排工人休息。看到中國工人那么辛苦,一些德國人不計報酬,和中國工人一起加班……
唐車建廠129年,青島四方建廠110年,都是中國民族工業(yè)和產業(yè)工人的“搖籃”。但是,面對西方數百年工業(yè)文明打造的科學精神、優(yōu)良素質和嚴謹作風,中國鐵路人看到自己的巨大差距并用心學習、奮起直追,這無疑是我們更為重要、更具長久意義的收獲。
虛懷若谷,海納百川,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學習借鑒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和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這才是一個偉大民族的胸懷和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