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悅怡
時尚界急需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這個產業(yè)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不同的人。
——Edward Enninful
見到Edward Enninful的時候,剛剛得到他就任英國版《Vogue》主編的消息,頓時更覺得他渾身充滿光環(huán)。作為時尚雜志的從業(yè)者,能夠見到這樣級別的人物也算是膜拜過了大神。
Edward Enninful有著相當傳奇的人生經歷。Enninful 生于加納,成長于拉德布羅克叢林路(Ladbroke Grove,西倫敦一個單調的街區(qū))。1989年,在地鐵哈默史密斯城市線上,時尚造型師 Simon Foxton 發(fā)掘了他。
他當時看起來并不時尚,據 Foxton 先生回憶,早期Enninful 總是穿著常見的粗呢外套,戴著一副 National Health-style的眼鏡,偶爾鏡腿上還纏著膠帶。即便這樣,Foxton 先生在最近一次采訪中也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他有些自己獨一無二的東西,而很多人都沒有?!焙髞?Enninful 回家征得母親同意,成了 Foxton 的模特。他當時只有 16 歲,必須取得監(jiān)護人的認可。母親勉強答應后,這名年輕人便參加了Foxton的拍攝,攝影師是《i-D》的 Nick Knight。Enninful 被這一切所震撼,很快他便從Foxton 的模特升為助理。自那時起,Enninful開始了長達 30 年的時尚事業(yè),以《i-D》雜亂無章的辦公室為起點,他出席遍布世界各地的時裝秀和拍攝現場,今年8月,他將搬回倫敦,踏上漢諾威廣場《Vogue》雜志社的門階。過去 100 年來,《Vogue》主編都由白人女性出任,已離任的前任主編 Alexandra Shulman 此前任職長達25年。作為黑人男性,Enninful 的上任打破了傳統。
之所以時尚圈大多看好Enninful的上任,是因為他為時尚圈做出了一定的表率?,F如今在整個時尚產業(yè)中,攝影業(yè)受損最嚴重。拍攝時間和預算都被壓縮,廣告商還不斷施加壓力,編輯變得膽怯,他們就只能一再妥協,作品便不再像過去那么有創(chuàng)造力。
相反,Enninful 卻致力于和攝影師合作,攝影師們都很愛他。他的作品都是細致的巴洛克風格——《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女王蕾哈娜——他的合作者都希望,Enninful能讓一個更注重攝影的英國版《Vogue》回歸。
雖然沒有和Edward Enninful進行對話,但從現場他的狀態(tài)和他為倍耐力年歷這次拍攝所付出的辛勞來看,Enninful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我們在片場的休息室看到了Enninful為這次拍攝所做的功課,他所設計的衣服參考了秀場上的哪些元素,又從哪位設計師身上找到靈感,都被貼在了更衣室的柜門上。從手繪草圖和秀場照片中可以看到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設計理念,雕塑般的設計感正好可以運用到皇后禮服、撲克牌服飾上面。
荷蘭女攝影師Inez van Lamsweerde曾這樣夸贊他:“他是一個把畫面是否驚艷放在首位的人,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時尚攝影遭遇危機的現在, Enninful 卻能為時尚圈帶來積極影響,這非同尋常,也是時尚圈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