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
7月23日,在2017文景藝文季,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小說獎得主科爾森·懷特黑德與詩人西川以“紐約巨像”為主題,進行了一場對談。
這是懷特黑德首次來中國。他的新書、普利策小說獎作品《地下鐵道》上半年在中國出版了,這部講述黑人女孩逃亡的作品去年在美國問世后,就反響熱烈,入選了奧普拉讀書俱樂部推薦書目,被奧巴馬列入夏季書單,拿到了美國國家圖書獎。
不過對于中國讀者他還不是個熟面孔,普及一下:他生于紐約,在上東區(qū)長大,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他第二部長篇小說《約翰·亨利日》就進入了普利策獎決選名單,2003年的散文集《紐約巨像》,被譽為“9·11”后極好的紐約故事。
“9·11”恐怖襲擊發(fā)生時,懷特黑德在家中通過電視看到了雙子塔的倒下,這對他創(chuàng)作的影響很大,他開始思考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紐約。在《紐約巨像》里,他探討自己以及其他居住在紐約的人對這個城市到底懷有怎樣的感受。懷特黑德現(xiàn)場朗讀了作品的片段。
在對談中,被問及對中國之行的印象,他說上海和紐約很像,在那里漫步很舒適。而在北京,他不明白為什么街道都那么寬,完全可以再擠下幾棟樓,在他看來,四五層的樓上完全還可以再蓋上20層。
Q&A
Q=西川
A=懷特黑德
Q:作為一個游客,去紐約或是別的地方,對一個城市最容易忽略的是什么?
A:我覺得去紐約的這些游客,可能他們不會去拜訪我最心愛的餐廳,我最常拜訪的修鞋的店鋪,還有一系列我最常去的秘密場所。它們對我來講是紐約最值得去的地方。但是對于游客,基本上是他們完全不會注意到的一些事物,甚至我的家人都不會注意到,因為它是屬于我個人的。
Q:你在紐約的主要活動在哪兒,平時會在周圍溜達嗎?
A:我一生都居住在紐約,童年時常四處搬家,對我來講紐約的很多街道都可以算是我的家,每次經(jīng)過住過的公寓,總是會想起一些回憶,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壞的。我主要是在家工作,也不太喜歡出門,因為外面人太多了。我有時候坐出租車時會經(jīng)過紐約的 Turtle Bay 。
Turtle Bay 被認(rèn)為是紐約最無聊的一個區(qū)域,我經(jīng)常跟我妻子和朋友說,我完全可以住在這,我喜歡這兒的建筑,他們都覺得我簡直不可思議。
Q:你愿意住在一個很無聊的地方,在那兒成為一個充滿了幻想的人?
A:我覺得紐約最無聊的地區(qū)起碼也是紐約的一部分,所以愛屋及烏,怎么著都是要加點分。
我不太喜歡在咖啡廳工作,我平常的工作狀態(tài)是起身先寫一頁,打盹,再寫一頁,再打一個盹。一天要打四五個盹,這在咖啡廳是不太可能的。
Q:“無聊”對于一個作家來說,是一種滋養(yǎng)嗎?
A:我很喜歡獨處的時光。我的女兒 12 歲了,她常問我說,老爸,你有工作嗎?我說,既然咱們家有吃的,那我肯定有工作。我說我的工作就是無中生有,瞎編東西。她經(jīng)常放學(xué)回家時看著我辦公室的燈是滅著的,我一個人躺在那里盯著天花板。她問我,你在干什么?我回答說,我在工作呢。
Q:一般人們對于作家、藝術(shù)家的理解,可能不是他們真正的狀態(tài)。
A:確實是。我確實有一本書的靈感是來自于做夢的,就是《第一區(qū)》這本小說,我從小就很愛看僵尸電影,基本上在過去 30 年來,我每個月都會做一次跟僵尸有關(guān)的夢。多年以前,當(dāng)時我和我的前妻在郊區(qū)租了個房子,也請了客人來玩。當(dāng)然我那會已經(jīng)快離婚了,所以整個場景都比較尷尬。有一天我早晨醒來時,聽到客人在樓下活動,我不想去見他們,干脆又回去睡覺。夢中我隱隱約約記得我不能到客廳里去,因為客廳里的僵尸還沒有被清掃干凈。然后我就從夢中醒來了,覺得這個靈感不錯,可以寫一本關(guān)于僵尸大爆發(fā)之后,人們回到正常生活之前,他們得把剩下這些僵尸都清掃干凈的故事。
我經(jīng)常半夜醒來,突然想到一個想法,記在紙上,第二天早上醒來再看,覺得它有時候不是很好的主意。有一次我在紙上寫下和我的母親做愛,這明顯不是一個好的新書主題,更多像是弗洛伊德對夢的一種解讀。
好讀
阿加莎·克里斯蒂 《奉命謀殺》,BBC改編劇集即將上映!
卡爾加里博士突然造訪阿蓋爾一家,帶來一個消息:涉嫌謀殺母親并被定罪、最終慘死監(jiān)獄中的小兒子杰克是被冤枉的然而這遲來的正義卻讓一家人茫然,甚至驚恐……世界最暢銷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曾說,“在我創(chuàng)作的偵探小說中有兩部是我自認(rèn)的得意之作,一部是《怪屋》,另一部是《奉命謀殺》”。近日消息,在繼《無人生還》、《控方證人》之后,BBC與阿加莎·克里斯蒂制作公司最新改編電視劇《奉命謀殺》(另譯:《無妄之災(zāi)》)將于今年面市。劇集由《維多利亞》導(dǎo)演Sandra Goldbacher執(zhí)導(dǎo),仍由劇版《無人生還》和《控方證人》編劇Sara Phelps寫劇本,目前在蘇格蘭開拍,將有3集。在翹首等劇的漫長時光中,不妨先讀讀原著吧。
塞爾希奧·拉米雷斯《天譴》一場撲朔迷離的陰謀,一段尋覓真兇的旅程
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萊昂,連續(xù)發(fā)生了三人暴卒事件,當(dāng)局為此展開一系列法庭調(diào)查、取證、審訊和辯護工作。英俊瀟灑的進步律師卡斯塔涅達被無端指控為殺人兇手,身陷囹圄,備受折磨,最終死于當(dāng)局預(yù)設(shè)下的圈套之中。本書結(jié)束時,案件仍一團亂麻,但其影響從三十年代延續(xù)至八十年代。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兇手?聰明的你,讀完本書后也許會找到答案。作者塞爾希奧·拉米雷斯(1942- ),曾任尼加拉瓜副總統(tǒng),是拉美“爆炸后文學(xué)”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1988年10月,塞爾希奧·拉米雷斯專程赴墨西哥參加《天譴》在墨西哥城出版發(fā)行儀式。當(dāng)記者問及《天譴》屬于哪種類型的小說時,作者回答說:我是反對類型小說的,雖然在類型小說中不無杰出的文學(xué)作品,但是這種劃分法過于細(xì)碎……我要說,在某種意義上,我這部小說是“反類型小說”,因為它發(fā)揮了各種類型小說的特點。
奈良美智《奈良手記 NARA NOTE》“大頭娃娃之父”獨家日記大公開
迷茫、想放棄、畫不出來而焦頭爛額……奈良美智也有這樣的時候。本書是奈良美智在1999-2000年記下的日記集。在那段時間里,他旅居德國,進行了大量創(chuàng)作,也同時在日本各地做了大小的展覽,逐漸打開名氣,后來逐步出版了多本畫冊、繪本。在那段創(chuàng)作的時光里,奈良美智和我們中的很多人一樣,經(jīng)歷了挫折、迷茫、低谷,有畫不出來的時刻,有想要放棄的時刻……在這本書里,你會得到他關(guān)于生活、創(chuàng)作的思考與啟示,如何走出瓶頸,一點點找回自己前行的力量。日記之余,更獨家收錄他的許多手繪作品,有趣玩味,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