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在泛娛樂領域表現形式繁多,可以是文學、動漫、影視劇、游戲、音樂、演出話劇、主題公園、周邊衍生品等。IP作為泛娛樂生態(tài)鏈的串聯者,促進各參與產業(yè)的融合共生,通過改編衍生,泛娛樂IP能夠產生持續(xù)性價值。
泛娛樂IP產業(yè)格局:IP產業(yè)解決優(yōu)質內容與變現模式的錯配問題
泛娛樂產業(yè)的上游,如文學、動漫、影視開發(fā)等企業(yè),擁有低成本、多樣化的原創(chuàng)內容生成能力,與核心粉絲有強互動,吸引了原始的核心粉絲。
產業(yè)中游企業(yè)能倍增原始IP的影響力,吸引新的粉絲群體,強化對核心粉絲的影響。參與企業(yè)有影視、動漫、游戲等,他們大多具備低成本、大覆蓋的傳播能力,具備一定的變現能力。
產業(yè)鏈下游企業(yè)變現能力很強,能在標準化產品上代入IP概念,實現IP價值多渠道再變現。這些渠道如主題公園、游戲、圖書、玩具及其它衍生品。
泛娛樂IP開發(fā)方向:文學漫畫以放大影響力為先,改編游戲需借力影視動畫
國內文學、漫畫類IP通常以影視劇或動畫放大影響力,再改編成游戲等;不建議直接改編成游戲,因為影響力積累不足,需要較大的營銷成本,初始用戶獲取困難。動畫IP改編影視劇也是放大影響力的過程,可將粉絲基礎由二次元用戶放大至泛影視用戶。
游戲IP建議從端游改成頁游或手游,而游戲IP改編電影,要求游戲本身影響力要足夠大。
從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網絡文學改編的電視劇熱度不減,美國大片和電影續(xù)作表現出眾,游戲IP改編手游更受玩家追捧。
泛娛樂IP價值評估模型:IP價值=影響力+消費力
一個IP價值的大小與作品影響力、粉絲消費力成正比,但影響力大并不代表消費力也大。
IP衍生案例: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的經典武俠作品,自1960年代至今已經拍過11部影視作品,影響范圍覆蓋老中青各年齡層次人群,有良好的衍生受眾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