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瑚 秦銀銀
科技曙光點亮山城
———湖南省保靖縣實驗小學科學教育紀實
◆本刊記者 李瑚 秦銀銀
保靖實小校長彭秀東
這里山清水秀,卻道路艱險;這里物產豐富,卻難以物盡其用;這里是國家扶貧重點縣,卻處處洋溢著沖破藩籬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要從娃娃抓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縣實驗小學(下稱“保靖實小”)堅定不移地走在科學興教的道路上。今年4月,湖南省特級教師李克勤應邀到學校,為師生進行了一場以“如何進行科技創(chuàng)新”為主題的講座。
除了興致勃勃的學生和家長,保靖實小的校長彭秀東也坐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在他看來,學科學、用科學、會創(chuàng)新是每個學生都想做、也能做到的事,而學校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
從湖南省張家界市到保靖縣的高速公路兩邊都是高山,經過數座特大橋、天橋、隧道,幾經曲折后才能到這個國家扶貧重點縣??勺屌硇銝|自豪的是,“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也有能力進清華、北大”。
這些學生中就包括吳迪劍。他小學畢業(yè)于保靖實小,之后一直在當地中學學習,2015年參加高考,分數超過了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
2007年,保靖實小第一次開展機器人活動,吳迪劍是唯一一個報名的學生??茖W老師吳厚明遺憾地說:“大部分家長認為,學習機器人會耽誤學習,而且機器人器材不便宜,購買費用至少上千元,對一般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當時只招到了一個學生。”
不因人少而不為。即便這支隊伍里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個學生,學校仍不遺余力地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缺乏訓練場地,學校就專門派人從建材市場買來鋼材,搭建簡易棚,并按比賽要求制作機器人滅火專用場地;缺乏經驗,學校就將老師和學生都派往外地參加培訓。
事實證明,大山里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差。經過數月的訓練,吳迪劍在第八屆湖南省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中獲得了滅火類機器人競賽項目二等獎。
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彭秀東對此很有想法:“小學教育不應只顧眼前的學習成績,更要為學生的未來做打算。用創(chuàng)新教育、科學技術解放學生的頭腦,這對他們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大有益處?!?/p>
在保靖實小能堅持學習機器人的學生少之又少。什么樣的活動才能讓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呢?外出交流培訓時,彭秀東發(fā)現,許多學校建立了課外實踐基地,經常開展科學實踐活動。
“有一次,我參觀了一所學校的課外實踐基地,當時那里還是一片空地加四面墻,什么都沒有。”彭秀東說,“相比起來,我們山區(qū)的條件好多了。推開門就能看到各種植物、動物,走在路上隨手就能撿到各種巖石。只要走出教室,課外實踐基地到處都是。這么好的資源豈能浪費?”
彭秀東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利用周末或春游、秋游,老師們帶著學生走進茶園、陶廠、娃娃魚養(yǎng)殖基地等。
“陶泥的制模、上釉、燒制、設計等比較復雜,我們無法在學校專門建一間陶藝室,就把課堂搬到校外,帶學生去野外采陶泥,去工廠燒制陶器,調查這些陶制品都銷往哪些地方?!眳呛衩鏖_心地說,“這種活動很受歡迎,許多學生在閑余時間還自行組隊去制陶器?!?/p>
黃金茶是保靖縣的特色產品,許多學生都有過采茶經歷,但他們并不了解茶葉的成分、制茶工藝、裝茶的器皿、泡茶步驟等。參加了多次科學實踐活動后,他們對黃金茶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認識。2015年,學生們將活動過程整理成文,《悠悠白云山,清清茶葉香》這篇實踐論文還獲得了湘西自治州第二屆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一等獎呢。
盡管學校已將六一兒童節(jié)中傳統的文藝節(jié)目表演用創(chuàng)新作品展示、科學實驗替代,還計劃舉辦科技節(jié),但學生開展科學實踐活動、參加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的次數仍然有限。
學生們在校園里觀察植物
相比起來,每個星期的兩節(jié)科學課對學生來說更實在。保靖實小的科學老師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腳踏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科學課”。
有一次,吳厚明帶領學生來到學校操場,指著一棵桂花樹問他們:“這是什么樹?”讓他驚訝的是,很多學生搖頭表示不知道。
桂花樹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學生們通過學習已經熟悉了它的特點,而且看照片時也能輕易地將它辨認出來。為何他們站在真實的桂花樹下時卻認不出來呢?這次的經歷也讓吳厚明意識到,科學教育必須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在教授《身邊的植物》時,吳厚明給學生布置了一份作業(yè):自行設立標準,將校園里的植物分類。學生們都積極完成了作業(yè)——有的按照葉片顏色分類,有的根據落葉的數量分類,有的對照樹木的高矮分類,有的則比較了枝干的粗細再進行分類……雖然分類標準各不相同,但經過這次實踐活動,學生們對每種樹的特性、外形都牢記于心。
為了使科學教學更有特色,目前,學校正在進行科學課程改革,編寫科學校本教材。
如何將教材做得“豐滿”、接地氣?彭秀東介紹:“我們想把本地特色分成地質氣象、生物環(huán)境、民俗文化三大部分寫進教材。按照發(fā)現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記錄實驗、分析總結這幾個步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們自主發(fā)現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知識。”
2016年底,吳厚明小學科學名師工作室成立。彭秀東希望借這個平臺匯聚全縣力量,在科學教學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也讓更多人踏上這條路。
坐落在國家扶貧重點縣的保靖實小,硬件設施可能不夠完備,師資力量可能不夠雄厚,但它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新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