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宇,李慶奎
(山西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具有時變時延的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的跟蹤控制
孟 宇,李慶奎
(山西大學 數學科學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針對一類具有時變時延的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的跟蹤控制問題,利用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估計系統(tǒng)中具有時變時延的未知項。對于在反推技術中出現虛擬控制的導數,采用非線性跟蹤微分器對其進行跟蹤,設計實際控制器以使閉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狀態(tài)及部分跟蹤信號收斂于原點鄰域。仿真結果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
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微分跟蹤器;反推技術;跟蹤控制
近年來,非線性系統(tǒng)的鎮(zhèn)定和跟蹤問題得到了廣泛關注[1-3]。非線性系統(tǒng)的鎮(zhèn)定強調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收斂于系統(tǒng)原點的鄰域內,而跟蹤問題主要有狀態(tài)跟蹤和輸出跟蹤。目前,雖然對非線性系統(tǒng)輸出跟蹤控制問題的研究已有很多[4-6],但是時延作為實際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因此,對具有時變時延的非線性系統(tǒng)的跟蹤控制問題的研究更有意義。
自適應反推設計是解決非線性系統(tǒng)的一種方法[7]。此外,對于系統(tǒng)中的不確定項,有些學者選用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或模糊邏輯系統(tǒng)來逼近未知非線性函數[8-9]。但是,隨著系統(tǒng)階和時變時滯的增加,這類系統(tǒng)的控制設計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自抗擾控制技術可有效解決該類問題[10-11]。文獻[10]針對一類具有外部擾動的不確定非仿射純反饋非線性系統(tǒng),通過將系統(tǒng)中的未建模動態(tài)和未知項看作一個未知綜合擾動,對這個未知綜合擾動進行實時估計和補償。但是上述文獻只考慮了不確定的存在,并沒有考慮實際系統(tǒng)中不可避免的時變時延。
本文研究了具有時變時延的非線性系統(tǒng)跟蹤控制問題。首先,將具有時變時延的未知非線性項看作不確定項。然后,結合自抗擾控制技術和反推方法,針對每個子系統(tǒng)中不確定項,通過建立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對其進行估計。而對于在每一步反推設計中出現的虛擬控制的導數,為了使問題簡單化,本文采用跟蹤微分器對其進行跟蹤。最后,通過仿真實例驗證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考慮一類具有時變時延的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可表示為:
(1)其中:∑i為第i個子系統(tǒng);x=[x1,x2,…,xn]∈Rn為系統(tǒng)的狀態(tài);gi為正常數;hi(xi(t))為已知函數;fi(xi(t-di(t)))為具有時變時延di(t)的未知光滑非線性函數,i=1,2,…,n;u(t)∈R,y(t)∈R分別為控制輸入和系統(tǒng)輸出。
本文的控制目標:對于具有時變時延的非線性系統(tǒng),利用反推技術設計控制器,使得系統(tǒng)的輸出y(t)跟蹤參考信號yr,且最終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及部分跟蹤信號 (對不確定項的跟蹤以及對虛擬控制導數的跟蹤) 保持有界。需要作如下假設:
假設1 當xi(t)≠0,i=1,2,…,n,fi(xi(t-di(t)))連續(xù)可微,其微分有界且不為0。
假設2 系統(tǒng)的所有狀態(tài)是可測的。
為了實現對信號導數的估計,選擇非線性跟蹤微分器為:
(2)
在利用反推技術設計控制器之前,先介紹自抗擾的概念??紤]如下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
(3)
其中:G(x)為光滑不確定非線性函數。不失一般性,假設狀態(tài)可測,將G(x)看作是擾動項,可將系統(tǒng)(3)擴展為:
其中:H(x)是未知的,且為G(x)的導數。
然后,為系統(tǒng)(3)構建擴展狀態(tài)觀測器,如下式:
其中:Z2→G(x)。則可設計如下控制器使得系統(tǒng)鎮(zhèn)定:
其中:k>0為待設計的常數。
引理1 通過為系統(tǒng)(3)構建二階擴展狀態(tài)觀測器,可設計控制器使系統(tǒng)(3)漸近穩(wěn)定。
證明 將控制器代入系統(tǒng)(3),可得:
利用基于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和跟蹤微分器的反推方法,設計系統(tǒng)(1)的控制器。
步驟1 考慮子系統(tǒng)∑1,定義變量z1=y-yr,對z1求導可得:
(4)
由于f1(x1(t-d1(t)))是未知函數,使用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對未知量進行估計。在假設1和假設2成立的條件下,構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如下式:
(5)
其中:Z1,1、Z1,2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β1、β2為適當參數;f1j(E1),j=1,2為滿足條件E1f1j(E1)≥0的適當非線性函數。
(6)
定義變量z2=x2-x2d,將其代入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5)可得:
(7)
(8)
假設z2=0,f1(x1(t-d1(t)))-Z1,2可被看作是干擾,則式(8)可變?yōu)椋?/p>
(9)
由輸入到狀態(tài)穩(wěn)定性定理可知,若z2=0時,系統(tǒng)(4)是輸入到狀態(tài)穩(wěn)定的。也就是說只要f1(x1(t-d1(t)))-Z1,2有界,那么z1就有界。
步驟2 對變量z2求導,可得:
(10)
(11)
(12)
其中:Z2,1、Z2,2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β1、β2為適當參數;f2j(E2),j=1,2為滿足條件E2f2j(E2)≥0的適當非線性函數。
可選Lyapunov函數為V2=V1+V21,對其進行求導并整理可得:
(14)
(15)
步驟i對zi=xi-xid進行微分得:
(16)
(17)
(18)
其中:Zi,1、Zi,2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β1、β2為適當參數;fij(Ei),j=1,2是滿足條件Eifij(Ei)≥0的適當的非線性函數。
定義變量zi+1=xi+1-xi+1,d,同時可設計如下虛擬控制器:
(19)
(20)
步驟n對zn=xn-xnd進行微分得:
(21)
(22)
建立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
(23)
其中:Zn,1、Zn,2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β1、β2為適當參數;fnj(En),j=1,2為滿足條件Enfnj(En)≥0的適當非線性函數。
根據以上步驟可設計實際控制器為:
(24)
(25)
注1 本文的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選自文獻[10]。只要選取適當參數β1、β2和非線性函數fi,1(Ei)、fi,2(Ei)(i=1,2,…,n),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對多數系統(tǒng)都能估計出其狀態(tài)變量。
定理1 系統(tǒng)(1)在滿足假設1和假設2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設計虛擬控制器和實際控制器,使得閉環(huán)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漸近收斂到原點的鄰域內且輸出信號跟蹤參考信號。
(26)
那么式(25)可以變?yōu)椋?/p>
(27)
為了證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選取系統(tǒng)如下:
其中:g1=3.0;g2=10.9;時變時延d1(t)=1-0.5cost;時變時延d2(t)=1-0.5sint。取參考信號yr=0.5sint+sin(0.5t),設初始值為x1(0)=2,x2(0)=-2。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和跟蹤微分器的參數可選為:β1=255,β2=0.2,ω=3.5。仿真圖見圖1~圖4。圖1給出了系統(tǒng)輸出x1與參考信號yr隨時間變化曲線。圖2為跟蹤微分器的狀態(tài)v1,1及虛擬控制x2d的時間響應曲線,證明其跟蹤效果很好。圖3為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狀態(tài)Z1,2及非線性項f1的時間響應曲線,圖4是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狀態(tài)Z2,2及非線性項f2的時間響應曲線。由圖3和圖4可知: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可以很好地估計未知非線性項。分析圖1~圖4可知:本文的設計方法有效。
圖1 系統(tǒng)輸出x1與參考信號yr隨時間變化曲線圖2 跟蹤微分器的狀態(tài)v1,1及虛擬控制x2d的時間響應曲線
本文針對一類具有時變時延的不確定非線性系統(tǒng)的跟蹤控制問題,通過將具有時變時延的未知非線性項看作不確定項,利用擴張狀態(tài)觀測器的狀態(tài)實時估計系統(tǒng)中的不確定項,使用反推技術逐步得到實際控制器。對于在反推技術中出現的虛擬控制的導數,利用跟蹤微分器對其進行跟蹤。仿真結果驗證了本文設計方法的有效性。
[1]LIF,LIUY.Globalstabilizationviatime-varyingoutput-feedbackforstochasticnonlinearsystemswithunknowngrowthrate[J].Systems&controlletters,2015,77:69-79.
[2]JIANGPJ.Multiple-targetstrackingcontrolalgorithmforaclassofnonlinearsystemswithfeedforwardcompensations[J].Neurocomputing,2016,196:210-213.
[3] 張鐸,馬照瑞,朱訓林.非均勻采樣非線性系統(tǒng)的模糊控制器設計[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4):50-55.
[4]LAIGY,LIUZ,PHILIPCCL,etal.Adaptiveasymptotictrackingcontrolofuncertainnonlinearsystemwithinputquantization[J].Systems&controlletters,2016,96:23-29.
[5]WULB,YANGGH.Adaptivefuzzytrackingcontrolforaclassofuncertainnonaffinenonlinearsystemswithdead-zoneinputs[J].Fuzzysets&systems,2016,290:1-21.
[6]ZHANGZQ,XUSY,ZHANGBY.Exacttrackingcontrolofnonlinearsystemswithtimedelaysanddead-zoneinput[J].Automatic,2015,52(52):272-276.
[7]LIY,TONGS,LIT.Adaptivefuzzybacksteppingcontroldesignforaclassofpure-feedbackswitchednonlinearsystems[J].Nonlinearanalysishybridsystems,2015,16:72-80.
[8]HUAC,FENGG,GUANX.Robustcontrollerdesignofaclassofnonlineartimedelaysystemsviabacksteppingmethod[J].Automatic,2008,44(2):567-573.
[9]ZHOUQ,WUCW,JINGXJ,etal.Adaptivefuzzybacksteppingdynamicsurfacecontrolfornonlinearinput-delaysystems[J].Neurocomputing,2016,199:58-65.
[10]CHENGCH,HUYA,WUJH.Autodisturbancecontrollerofnon-affinenonlinearpurefeedbacksystems[J].Actaautomaticsinica,2014,40(7):1528-1536.
[11]CHENGCH,HUYA,WUJH,etal.Outputtrackcontrolofchaoticsystemwithuncertaintyandnon-affineinputs[J].Transactionof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2014,34(4):386-39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573230);山西省回國留學人員科研基金項目(2015-017)
孟宇(1990-),女,山西忻州人,碩士生;李慶奎(1971-),男,通信作者,山東郯城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切換時滯系統(tǒng)、網絡控制系統(tǒng)及供應鏈系統(tǒng).
2016-08-21
1672-6871(2017)02-0048-06
10.15926/j.cnki.issn1672-6871.2017.02.009
TP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