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
碰頭禮是藏族最親密的禮節(jié),只有在家人或最親密的人之間才進行。6月8日,第32工作組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堆龍德慶區(qū)羊達鄉(xiāng)通嘎村看望聾啞低保老人。老人不懂漢語,要等外出的女兒回來當翻譯。語言不通,情感卻是相通的,老人三次和工作組人員行碰頭禮,歡迎工作組的到來。在看望五保老人時,工作組發(fā)現許多高齡老人牙齒脫落、縣里的養(yǎng)老服務中心缺少移位輔具,立即聯(lián)系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及其附屬康復醫(yī)院請求支援,對方當即表示“盡醫(yī)院所能,全力支持”,80歲以上五保老人只要符合安裝義齒的全部免費安裝,為西藏地區(qū)捐贈輔具。
黑龍江省地處我國東北端,氣候寒冷,冬季時間長,為了把黨和政府的溫暖惠及到每一位困難群眾,黑龍江省結合當地實際,在社會救助“8+1”的基礎上,增加了“取暖救助”,構建了具有龍江特色的“9+1”社會救助體系。在積極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救助的同時,建立3項基本救助制度與取暖救助、醫(yī)療救助、臨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yè)救助6項專項救助制度,解決了困難群眾吃飯、穿衣基本生活外的其他方面生活困難。
55歲的楊周倉和妻子趙愛愛是陜西省眉縣金渠鎮(zhèn)寧渠村八組的低保貧困戶,因先天性手部肢體殘疾,做不了重活,每逢陰天下雨更是痛苦難捱,家中唯一的兒子楊杰遠赴新疆石河子打工以補貼家用。蹲點走訪中,第13工作組來到楊周倉家中,詳細詢問家庭狀況,仔細察看他的手,了解傷情,家長里短的嘮嗑之中,楊周倉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暖暖溫情。
詹克芹、詹克華、詹克敏三姊妹,平均年齡58歲,因有感于家中老人無人照顧,在退休后于2014年注冊登記了遼寧省本溪市明山區(qū)同心老年公寓。幾經風雨,如今,同心老年公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軟硬件設施完備,環(huán)境舒適溫馨,管理并并有條,全院56張床位幾乎爆滿。三姊妹既當老板又當員工,與其他9位管理員一起,悉心照料每位入住老人。三姊妹說,“同心”代表著三朵姐妹花同心辦好養(yǎng)老院,代表著養(yǎng)老院與入住老人同心共度晚年,代表著養(yǎng)老院與政府同心為養(yǎng)老事業(yè)添磚加瓦。
新疆吉木薩爾縣民政局將社會工作理念引入到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中,首先從入住的共產黨員、曾任村干部、退役軍人中選拔院長等管理人員,管理人員每天定時訪問入住老人,幫助解決各方面問題,相當于開展個案工作,把問題解決途徑規(guī)范化;同時,集中互助養(yǎng)老平臺建設發(fā)揮了小組社會工作的價值,通過日常生活的共同參與為個體提供心理與社會支持。這種現代社會工作理念為農村互助幸福院管理注入了新活力,激發(fā)了入住老人的“主人翁”意識,從而實現了老人自我管理,極大地解決了該縣農村空巢、獨居、散養(yǎng)五保老人生活照料、養(yǎng)老難等問題,這一系列思路深刻地透射了現代民政人在解決農村互助養(yǎng)老問題方面的樸素社會工作思想。
為了摸清真實情況,4月17日,民政部黨組成員、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詹成付帶隊的第8工作組一到上海立即對救助站進行突擊檢查,這也是此次蹲點調研率先開展突擊檢查的第一組。隨后的4月25日夜晚,第8組工作組的3名工作人員,在經過飛機、火車、打車、步行輾轉千里之后,于26日凌晨時分,他們憑手機導航,冒雨摸黑抵達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突擊檢查了上海農場流浪乞討智障人員安置場所,天亮后又突擊檢查了60公里外的另一處安置場所。這里托養(yǎng)的565人大多有身體或精神障礙,目前,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每年與上海農場簽訂托養(yǎng)協(xié)議,其運營經費,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由市財政預算資金支付,受助人員給養(yǎng)費標準按該市低保標準執(zhí)行。
6月14日,第20工作組來到江蘇省張家港市錦豐鎮(zhèn)敬老院看望老人,適逢臨近午飯時間,食堂工作人員正在為老人們包餛飩,工作組同志“主動請纓”,熱情高漲地加入其中,切菜、和面、包餛飩,分工負責,協(xié)調配合,能為院里老人們盡上一點心意,大家心中暖暖的??吹嚼先藗兂灾鵁狎v騰的餛飩,在敬老院里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大家既感到作為民政人的自豪,更感到作為民政人的責任。
隨著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坐在門口納涼的院民好奇地站了起來望著北院,一條寫著“連城鎮(zhèn)敬老院裝飾改造及綠化提升工程施工現場”的大紅橫幅十分醒目。經過三個月的改造,安徽省固鎮(zhèn)縣連城鎮(zhèn)敬老院將成為全縣第一家有能力為失能和半失能五保對象提供供養(yǎng)服務的敬老院。改造后的連城鎮(zhèn)敬老院將成為固鎮(zhèn)縣的一個樣板,運營成熟后向全縣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