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養(yǎng)身體,是為了每天下田87歲袁隆平飚英語、當網紅
隆平高科、超級稻、億萬身家,這些關鍵詞讓他數(shù)度成為輿論中心,沒想到老爺子還有隱藏技能……
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了一次演講。剛開場,袁隆平謙虛地說“I speak broken English”,緊接著他開始了長達20分鐘的英文演講,全程幾乎沒有停頓和錯誤。在演講中,袁老爺子向與會人員介紹了超級雜交水稻,他卓越的科學貢獻和精彩的“袁氏英語”贏得了全場掌聲!
提起袁隆平院士,我們都知道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而在他令人驕傲的科研成果以及輝煌的榮譽背后,是一段充滿艱辛與夢想的故事。1966年,袁隆平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長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揭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曾說“這是一篇救了我的論文”?!拔母铩逼陂g,他因為這篇論文受到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即后來的科學技術部)關注,科委九局局長趙石英力保他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之后,袁隆平成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種田人”——中國一半以上的農田都種上了雜交稻種。曾幾何時,袁隆平是個只出現(xiàn)在教科書中的名字,但這兩年,他卻有了“網紅”的潛質:逛車展只買國產車,網友們紛紛點贊“仇富不仇袁隆平”;隆平高科、超級稻、億萬身家,這些關鍵詞讓他數(shù)度成為輿論中心。那么,真實的袁隆平是怎樣的?“我日日下田,而已?!彼纳駢拢菬o數(shù)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卻只有秧苗搖曳的一畝田。
近年來,袁隆平的聽力下降越發(fā)明顯,雖是老毛病,但也讓他有所擔憂。80歲后,他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從前是一天抽一包中華,如今已完全戒掉。他對記者說:“保養(yǎng)身體,是為了每天下田。”只要在水稻生長期,他必定每天親自下田觀察。他是親切的,樸實的一面無人不知。前幾年單位給他配了奧迪車,但他偏喜歡騎電動車上班,說這樣環(huán)保。他也是“霸道”的,在研究中心事必躬親,具體到3萬元以上的開支都要由他簽字。嚴以律己,也嚴以律人。他身上有科學家的固執(zhí),也有歷史親歷者的豁達。對待外界的爭議,他盡量選擇消化于田間。其他的爭議他不予理會,但關于超級稻,他絕不退讓。
科學家、富豪,袁隆平對這些稱呼都不太滿意,他喜歡說自己是“種田人”。為了那畝田,他其實愿意放棄很多東西。80年代他最盛名時,湖南省組織部請他出任省農業(yè)科學院院長,正廳級。他拒絕說:“我不適合,當院長,意味著我要離開雜交水稻的研究崗位?!彼f:“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也要勇于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p>
冰野據《環(huán)球人物》雜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