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
摘要: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學生與書本交流的主要途徑。對于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做出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個性化欣賞得出了更加多的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個性化欣賞,是指在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實踐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用手機,自己喜歡的方式,遵守自己的思緒,去對文本獲得自己獨有的感覺和體驗,以便養(yǎng)成適合自己的完善的閱讀習慣的閱讀過程。個性化欣賞不是一種教學方法,也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育理念,是個性化教育理念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通過閱讀介質(zhì)的反映。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欣賞
1 尊重學生主體
以往的講授模式,我們?yōu)槭裁纯偸菑娬{(diào)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當然教師必不可少,可是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教師如何面對閱讀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個性化欣賞中,教師當然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關(guān)注學生的欣賞審美經(jīng)驗。因為學生自我經(jīng)驗的范圍性,個性化欣賞中不免會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誕的地方,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眼中要多一些恭敬,多一些交換,加強師生、生生之間一般會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懂得方法、水平,給予指導糾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如學習《愛迪生》時,有學生覺得愛迪生很傻,在火車上做實驗,車長打聾了一只耳朵,硫酸作用很強,共燒傷眼睛也還做實驗。教師應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明白愛迪生為什么在如此劍客困難的環(huán)境下還堅持做實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角度。此外,在閱讀方法交流活動中,還可指導學生勇于質(zhì)疑,不迷信閱讀文本和教師,多從不同的方面思考,提高學生的個性化欣賞質(zhì)量。
門生主體尤為關(guān)鍵。在進行個性化欣賞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留給學生一個自由選擇的"度"。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基礎(chǔ)和閱讀興趣,自主選擇創(chuàng)造和諧閱讀內(nèi)容,在個性化欣賞中激發(fā)興趣,體驗快樂,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發(fā)展學生的閱讀個性,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正確的溝通方式,或和老師交換,或找好伙伴交流,還可回家和家長交換等。在不同的交換中,觀點,因板塊相互碰撞,增進理解程度,就實現(xiàn)了對課文相當完整、進一步理解與掌握。
2 巧妙設計問題
閱讀既然是一種更加個性化的解讀過程,那么,學生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欣賞期待",對課文產(chǎn)生認同、共鳴,或者進行質(zhì)疑、批判。所以,在課文題目設計上,應多設置一些能增長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題目,為學生擎起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學習時空。對教師的發(fā)問,我們最大的希望是學生能作出正確的答復復興。但在開放性題目上,往往是事與愿違,這個時候,當然要寬容,當然要耐心。只要學生的答復能自圓其說,即便是違背主旨的回答,我們也應當給予學生鼓勵,而不該一味的用所謂的“標準謎底”去統(tǒng)一學生。
3 營造良好個性氛圍
改變傳統(tǒng)閱讀課中,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述背景、介紹作者、分析課文等方式,千方百計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實的閱讀時光,讓學生在實驗中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欣賞氛圍中,才能積極去思考、掌握、分析和賞析課文,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欣賞,才能做到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老師問:"你準備什么資料去領(lǐng)略漓江水的特點呢?"學生提出了好多好辦法:有抓重點詞句欣賞,有讀文看圖欣賞……然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漓江水的特點。這樣,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
4 尊重個性化定制交流
個性化欣賞還需建立師生、生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互動氛圍,摒棄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與交流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建構(gòu)師生、生生平等對話意識,使學生在一種自由和諧的氛圍中深入體驗,暢所欲言,發(fā)表見解,張揚個性。在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或朗讀,或爭論,或動手操作,或進行游戲表演,調(diào)動多種感官,全方位地感受并理解閱讀材料所包含的信息與含義,從而獲得獨特的體驗,生成和創(chuàng)造新的意義。比如《海上日出》,引導學生感受海上奇特而壯觀的景象,如果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日出景象,或口述、朗讀,或根據(jù)海上日出的錄像資料,設置一個游覽情景,讓學生當一回導游,寫一首稚嫩的小詩,畫一幅海上日出圖……這些個性化的交流就可能激活學生各具色彩的智慧,選擇其一,自由演繹,盡情展現(xiàn)個性,從容釋放潛能。
5 情感融入個性的對話
任何讀者對文本的理解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來的意義,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謂往往會百感交集或黯然神傷。那是因為欣賞者帶著強烈的欣賞主體的本性特點。因此,教師要擅長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個性化對話,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的融入,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惟情感,與作者心靈交匯,產(chǎn)生共鳴,讓學生時時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當然,學生個性化欣賞得出的結(jié)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甚至有同樣的錯誤。教師 不要輕易去否定,要多一些恭敬,多一些交換,要學會"容錯",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quán)力。讓學生意識到"與其反復一句正確的話, "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進而造就他們寬廣的胸襟,民主的性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