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旭娜
土壤河流污染,生活閉塞落后,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不復再現 。
說到人類文明起源,兩河流域是必談的關鍵詞,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沖刷形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因為在地圖上好像一彎新月,被考古學家稱為“新月沃土”。包含今日的以色列、西岸、黎巴嫩、約旦部分地區(qū)、敘利亞,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的東南部在內的新月沃土曾經建立了輝煌發(fā)達的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古代文明,但如今,這片土地上卻再難找到失落的古文明,取而代之的是戰(zhàn)亂和沖突,被污染的土壤河流以及閉塞落后的生活。
起源于土耳其境內的底格里斯河經過土耳其東南部城市迪亞巴克爾后,與敘利亞形成約32公里界河,直接流入伊拉克境內。然而,在迪亞巴克爾,由于灌溉河流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土地被侵蝕,土壤含鹽量增高,水位下降,有些地方已經無法再種植,即便可以種植,當地民眾抽水灌溉后,這些水會攜帶著農藥殘留物及化肥重新流入河內造成污染。
土耳其巴特曼,底格里斯河附近區(qū)域。
為了解決沖突所導致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同時推進落后地區(qū)現代化進程,土耳其政府2006年開始動工建伊利蘇水壩,這個工程一旦建成將成為土耳其第二大水利工程,屆時一條長1820米、寬135米的大壩將橫跨在底格里斯河上,但這個工程不但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代表著當地文化和歷史的哈桑科夫城遺址將沉入水底,難見天日,項目引起的政府與反對人士的戰(zhàn)斗持續(xù)了十年,至今沒有完工。而因為伊利蘇水壩項目,兩河流域附近成百上千個村莊可能被淹,而這些村莊里還有很多沒有被發(fā)現的古跡,如在底格里斯河和巴特曼交界的Oymatas村內近些年發(fā)現的遺跡可能屬于晚紅銅時代,此時期的主要標志即為石器到鐵器的過渡時期,是人類文明重要的轉折點。過去照耀著全世界的“新月”光芒正在這片土地上消逝,輝煌的古文明終究抵不過時代的野心 。
土耳其迪亞巴克爾,一位老人正要去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