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野
【摘 要】病蟲害防治是目前我國林業(yè)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其對于林業(yè)的損害的程度已經超過其他人為、自然災害的總和,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本文將就如何利用營林技術控制林木中的病蟲災害的問題,結合具體實際工作和廣大從事林業(yè)以及關注林業(yè)建設的工作者共同探討。
【關鍵詞】營林技術;林木資源;病蟲災害;預防措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forest technology to control the disease of insect pests in trees.
[Key words] tending technique; forest resources; pests and disease; preventive measures
森林病蟲災害被稱之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是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災害。因此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治是關系到今后農林業(yè)生產能否持續(xù)發(fā)展的大事。長期以來,對病蟲害的控制多依賴于化學藥劑,產生了較大的負反饋效應,造成反復暴發(fā)危害的惡性循環(huán)。
1 造林工作的主要內容
造林之前,要選擇合適的育苗地,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并濕潤、地勢平緩、臨近水資源豐富的地方,為了便于運輸,應盡量選擇在臨近林地的位置。在栽種苗木之前,工作人員需要深翻整地,然后采用各種措施來對土壤進行消毒,等到苗木發(fā)芽之后需要對其進行覆蓋栽培,同時還需要有效的控制雜草。采取措施防止旱澇災害,最后在其生長過程中,為了保證土壤的養(yǎng)分,可以對土地施加相應的肥料,并采取措施防止病害蟲的侵害。等到苗木生長之后在對其進行分級選擇。在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對林地進行選地、整地處理,選擇健康的苗木進行栽種,并對其進行撫育與保護。
2 通過營林技術來控制病害蟲的侵害
營林技術也就是工作人員通過選苗、植苗、播種等各種方法來提高森林資源的活動,簡單的說,在實際工作中,種植森林資源面積較大,并且有助于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夠形成森林的都會被稱為造林,如果只是栽種小面積的樹木,這種并不稱為造林。造林的主要工作有:采集樹種、培育苗木、栽植與撫育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工作我們可以稱之為人工林。目前,越來越多的地區(qū)開始營造人工林,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因為螟黃斑星天牛而導致人工林無法提高其產量與質量,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其他樹種栽植,通過先進的造林技術來預防病害蟲的侵害。
2.1 楊樹的種植
首先,根據楊樹的特性,采取科學有效的種植方法對其進行種植,在其栽植過程中,要求其間距達到一定的要求,灌溉的深度應該在8cm以上;其次,工作人員應該在林地埋深20cm的表土,然后在其中放入苗木,填土并提高其密實度,最后對其提供充足的水分;最后,種植技術方面:(1)為了保證苗木根部的水分不被蒸發(fā),可以采用浸泡或者稻草捆綁的方式來鎖住根部的水分;(2)該樹木適合深栽,在栽種過程中,盡量開挖較深的土壤,并且其地下水必須要充足;(3)在種植過程中,如果樹木有一些較長的側根,我們需要將其階段,這樣可以促進楊樹的生長,并且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2.2 建立林業(yè)的混生理念
科學合理分配物種,從站在平衡的結構上看,可持續(xù)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目標。大力推廣多品種的科學配置,以創(chuàng)建混交林在結構上更加合理、穩(wěn)定。從而減少病蟲害對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的損害.對預防和控制由重到輕,以防止嚴重災害的發(fā)生。
2.3 多品種的造林模式配置
因地制宜采取多品種的配置模式是一個自然的控制方法。種植設計時,考慮到樹種的選擇組合,采取混合植株之間的混合模式。甲蟲疫情鄉(xiāng),楊樹森林,果樹網格復合經濟模式,促進林網結構調整。
2.4 針對不同地理、氣候情況進行多品種樹種的配置
2.4.1 防護林帶尤其成片帶狀分布的,包括:護岸林,護路林,防風固沙林.一般岸邊道路兩側.種植超過6線周圍沿公路沿線排水樹木以楊樹為主采取應變混合.主要是楊樹森林,第二排恩照7比3的比例,采取混合,楊樹誘餌種株楊樹主栽品種。
2.4.2 主要道路周邊:包括:干溝,渠,主干道路主要是道路綠化,防護林的保護一般道路溝渠兩側的樹木有2行以上.選擇天牛免疫種國槐,水曲柳,樟子松,云杉,杜松或耐種的楊樹,柳樹,榆樹,正確配置誘餌種楊樹.混合比例為7:2:1。
2.4.3 國家級森林,包括:斗渠,毛渠,該領域的邊緣,一般兩側的排水配置兩排樹木選擇抗灰物種,可以配置刺槐,楊樹免疫樹種可以種植灰混合采取的應變。未發(fā)生甲蟲疫區(qū)應大力推廣楊樹速生豐產林、果樹、小網格復合經濟農田林網模式。大面積覆蓋的地區(qū)選擇兩個楊樹樹種的分配比例為7:3,采取隔行混合小網格,選擇紅棗,杏,山楂等樹種。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運用科學的營林技術進行森林病蟲綜合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以營林技術為主要基礎,把病蟲控制在不成災害的范圍內,以達到保護環(huán)境和促進林木生產的目的。實踐證明,營林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有效地減少了化學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中的使用,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為林業(yè)安全生產和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
[1]夏康民,湯端生.淺析林業(yè)造林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7).
[2]鐘淼.營林生產中的問題及建議[J].國土綠化.2008(09).
[3]馮宏武,關世印.論如何做好營林建設工作[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