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平
收集和整理豐富的歷史教學資源,并使其與課程目標、學生需求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與史料研究、主動學習的能力,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好歷史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筆者從個人的教學實踐出發(fā),結合當前相關的一些教學理論,得出以下幾點粗淺的認識:研究課標、教材和學生是做好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多主體、多途徑和經?;亲龊媒虒W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有效途徑;提高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則是做好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一、研究課標、教材和學生是做好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歷史學科具有的獨特性質,使其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在歷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收集和有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
以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為例,本單元設計的主題是20世紀50—70年代的經濟建設和政治制度建設。歷史教科書內容繁雜、涉及面廣、所涉史實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如果教師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泛味,學習興趣不高。筆者通過對本單元課標的認真研讀、對教材史料的有效梳理,并認真研究八年級學生的學情,作了如下思考。
20世紀50—70年代經濟建設的史料資源中,數據、漫畫海報和標語口號等資源十分豐富。
數據包括圖表和圖形(餅圖、柱狀圖和曲線圖等),能客觀地反映歷史,而且更加詳細和直觀;而漫畫和標語口號不但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而且更加生動形象。
這些史料資源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歷史,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史實。鑒于以上思考,筆者總結了本課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思路:“數”(各類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引入史;“畫”(漫畫海報的收集與整理)龍點睛;“語”(標語口號的收集與整理)出驚人。在具體資源選取的過程中,筆者又按照一定原則:一方面,所選取數據史料要成為本單元的各個論點的有力論據,充分反映問題;另一方面,多中選優(yōu),只選擇部分典型史料用于教學。
通過圖表、漫畫、數據、口號等資源選取,達到了歷史課堂上對歷史現象“重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真正走進歷史、理解歷史和感悟歷史,全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多主體、多途徑、經?;亲龊媒虒W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有效途徑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了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等?!辈浑y看出,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做到有效收集和整理歷史教學資源,筆者從個人的教學實踐出發(fā),認為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從收集與整理的主體來看
采取雙主體收集制,即師生圍繞某一主題共同去收集資源,參與收集的人越多越好。以本單元為例,教學資源的收集主要是圍繞經濟數據、漫畫海報和標語口號等內容進行。教師不但要自己收集,還要發(fā)動學生廣泛參與,走進報社、電視臺、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通過廣泛的參與和收集,可以使我們收集的教學資源史料更翔實、視角更廣泛,同時在資源收集的過程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另外,由教師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精心篩選和整理,既要選取利于突破本單元各課重難點的史料,又要選取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史料。通過雙主體收集途徑,既節(jié)省了教師的精力,又提高了學生研究歷史和自主學習歷史的能力。
2.從收集與整理的途徑來看
教學資源的收集途徑很多,如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都可以成為我們收集教學資源的渠道。也可以隨時隨地發(fā)現和利用本地區(qū)豐富的人文資源,如采訪歷史見證人、歷史專家學者、閱歷豐富的長者等。同時還可以自制各種教學資源。以本單元為例,首先,筆者從網上尋找相關的歷史課件進行收集和整理,將其中精彩的符合筆者設計思路的資料借鑒過來;其次,筆者又從本地檔案館查找同一歷史時期地方經濟發(fā)展的相關數據;最后,筆者還發(fā)動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采訪或詢問身邊的長者、歷史見證人等,多角度地了解這一時期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狀況。通過多途徑、多角度資源收集,從不同層面、多種角度為學生提供歷史素材,同時也把歷史教學和鄉(xiāng)土史料緊密結合,使歷史教學更加接近學生的生活,更有生活的味道。
3.從收集與整理的時間來看
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首先教學資源的收集要有一種集腋成裘和聚沙成塔的精神,注重平時的積累,否則就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情況;其次,對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要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分類整理,這是一個不斷篩選和整合的過程。只有分類科學合理,利用起來才會高效。平時注意觀察、發(fā)現,遇到教學中可用的好素材、好資源應及時收集積累和分類整理,只要長期堅持,一定能建立自己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庫。
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做好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歷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決定著歷史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的質量。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內化的過程。如何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與教學資源收集和整理有機結合,筆者認為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提升教師專業(yè)精神,保證教學資源收集與整理的力度
“一個人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高度。”江蘇省特級教師管建剛在他《不做教書匠》的書中給青年教師提出了七條建議,其中一條就是做一位有專業(yè)感的教師。教師有了專業(yè)感,才能把教育當成事業(yè)來做,不斷消除職業(yè)倦怠感;只有有專業(yè)感的教師,才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認真研究教學,保證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不斷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
2.拓展教師專業(yè)知識,保證教學資源收集和整理的深度、廣度和新度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需要經過確定方向—收集—篩選—整理—反思的過程。當今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知識以指數形式增長,不斷拓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既能保證教師在收集和整理教學資源時的深度、廣度和新度,同時又能使教師獲得豐富的知識積累并有力支持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
3.強化教師專業(yè)能力,保證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的持久度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笨蒲惺墙處熃虒W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歷史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更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教師具備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就會善于捕捉各種教學資源,處處留心,用心挖掘;就會認識到不僅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也是教學資源;就能夠改變觀念,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收集和整理教學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保證教學資源收集和整理的長效持久。
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歷史教師只有以鉆研的精神、持久的毅力和專業(yè)的素養(yǎng)關注歷史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才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完美的課堂教學情境,讓歷史課堂教學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