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韜
生于1998年的孫楚杰是一個典型的斜杠青年。所謂“斜杠青年”,指的是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受單一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擁有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介紹到這些人的時候需要用“斜杠”來區(qū)分不同身份。放到孫楚杰身上,即他是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商品展示技術項目國家集訓隊成員/廣東省輕工業(yè)技師學院工業(yè)設計系廣告專業(yè)學生/青年設計師/文學愛好者/家庭廚師長……
這些身份,在孫楚杰身上完美融合,讓我們見識到了新時代的技能新青年。
工匠精神還是有的
面對這位看似不夠沉穩(wěn)的小工匠,記者頗帶一絲挑釁地問道:“你覺得自己身上有工匠精神嗎?”
孫楚杰羞澀一笑,說:“應該還是有……有一點吧?!奔茸孕庞种t虛。
孫楚杰告訴記者,要做好設計,都得有一定的工匠精神。因為一件作品很少能一蹴而就,千錘百煉才能出精品。實習的時候,一些作品要反復修改,又要在客戶要求的時限內完成。為了同時保證質量和滿足客戶需求,孫楚杰經常加班,甚至通宵鉆研一幅海報。
世賽集訓中,他更是一絲不茍。之前的省集訓是從早晨8點半到晚上10點,現在的國家集訓是從早晨7點半到晚上9點,面對如此高強度的訓練,孫楚杰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恨不得把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在磨煉技術上。
從20多人的校內海選,到國家集訓5人組,孫楚杰一路過關斬將,走到今天。他說,他最想感謝的就是家人和學校。是家庭的溫暖,使他可以無后顧之憂,一心奮勇向前。是學校的培養(yǎng),給了他入選國家隊的實力,使他相信,技能青年也可以收獲偉大夢想。
廚藝比媽媽還精湛
孫楚杰一家六口,除了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爸爸工作忙碌,弟弟還是個小寶寶,20歲的孫楚杰是家里不可或缺的“暖男”。
因為家中是做餐飲的,孫楚杰13歲就學會了做飯,剛教他做飯時,孫媽媽還嫌他笨手笨腳,沒想到才過了幾年,就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只要在家,孫楚杰就要和媽媽搶著做飯,一是想分擔一下媽媽的辛勞,二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露露手藝。
孫媽媽不服氣,總要和兒子比比,兩個人一起下廚房,端出各自燒的菜來,請各位吃客“評評理”,誰才是孫家的“廚師長”?不出孫楚杰所料,姐姐妹妹異口同聲地說:“帥哥做得比媽媽好吃?!边B最小的弟弟也給哥哥豎大拇指。孫媽媽只好“服老”,答應“退位讓賢”。再看孫爸爸,都快把菜吃完嘍!
孫楚杰告訴記者,他們家雖然不算富裕,但幸福感是滿滿的。吃飯的時候,都是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歡聲笑語,絕不會有人“脫離群眾”跑去看電視、玩手機。因為“圓滿的愛”就是“在一起”。
而不在一起的時候,這份“圓滿的愛”就被拉成了一條線段,一端是家,一端是學校、企業(yè)、賽場、集訓基地……一個端點不斷在變,而另一個端點永遠不變——家,是孫楚杰永遠的后盾。
但是,他從不輕易將學習、實習、比賽和訓練中的困難告訴家人,甚至,他連自己設計的作品也不會主動拿給家人看。因為在這背后,浸透了他的汗水甚至淚水。而他,只想把快樂帶到家里。
在世界技能大賽商品展示技術項目的各級選拔賽上取得好成績后,孫楚杰最想告訴的就是家人。但比賽緊連著訓練,他沒辦法回家,只能通過電話向家人報喜。
孫楚杰欣慰地告訴記者:“他們(家人)很高興,希望我取得更好的成績,去國外,去阿布扎比!”
技能青年也是文藝青年
孫楚杰是世賽商品展示技術項目廣東省選拔賽的第一名、全國選拔賽的第二名,自然是名副其實的技能青年。但畢竟是搞藝術的,打開他的朋友圈,你會發(fā)現,這個技能青年也是個充滿情懷的文藝青年。
“友誼是沒有羽翼的愛?!?/p>
“一覺醒來,人間暗換了芳華?!?/p>
“無人岸,心如鏡;無徑林,靈如簾?!?/p>
“似縈繞,似空蕩,似水墨上的梅花一般爛漫,但心終究要飛,飛到亂無頭緒的塵埃當中?!?/p>
……
這些都是孫楚杰原創(chuàng)的佳句。他告訴記者,他最愛讀季羨林的散文和徐志摩的詩。要做好設計,需要從各個藝術門類汲取營養(yǎng)。孫楚杰涉獵廣泛,對電影、文學、攝影、漫畫、手作、服裝等都有所關注。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生活的積累,靈感來源于生活。在創(chuàng)作遇到瓶頸的時候,我會回想起從前的經歷。有時我會覺得,靈感不在現在也不在未來,它其實早在過去就有了,只是我們現在才回想起來?!睂O楚杰對靈感來源的想法,蘊含了哲學的思辨。
設計人生
早在初中,孫楚杰就認識了一些藝術行業(yè)里的朋友,培養(yǎng)起了對藝術、對設計的興趣?!皬V告”這個專業(yè)是他自己的選擇。他的堂哥是廣東省輕工業(yè)技師學院的畢業(yè)生,因為學校教學質量高、就業(yè)有保障,他便向孫楚杰大力推薦。正是在廣東省輕工業(yè)技師學院,孫楚杰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廣闊天空。
孫楚杰不僅專業(yè)成績第一,顏值也是一流的。大眼睛、雙眼皮、高鼻梁就不用說了,挺拔的身材、陽光的笑容、活潑的性格使他走到哪都受歡迎。不僅同學們喜歡他,老師也樂于和他交朋友。專業(yè)老師譚桑和他最聊得來,他管譚老師不叫“老師”,叫“師傅”,足見親昵。
通過企業(yè)實習,孫楚杰還結識了不少校外的朋友,而且并沒有因為實習結束就斷了聯系。有時,他和他的朋友們還會組織聚會,最多的時候能有二三十人把酒言歡。
朋友多的人性格自然和藹。但孫楚杰說,他和朋友的相處并不總是其樂融融,有時也會爭論甚至爭吵,為的不是生活中事,而是藝術理念、作品內涵等等形而上的問題。
孫楚杰說:“我的很多朋友都是藝術、設計相關行業(yè)的人,看到同一件作品,難免會有不同的看法,但越吵關系越好。今天還為了藝術爭得面紅耳赤,明天就為了擼串夜來歡聚。吵得起架,才是真朋友!”
2015年就讀廣東省輕工業(yè)技師學院不久,孫楚杰就聽說了世界技能大賽,但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可能參與其中。在第43屆世賽上,中國選手摘得5枚金牌,振奮了多少技校學子的心!孫楚杰說,他專門去翻看了幾位世界冠軍的資料,看了他們的采訪報道。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披上五星紅旗,站到世界的領獎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