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佐明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遇到困難一定不會逃避,總會想盡辦法把事情做好,做完美,這樣做除了證明自己能行,更重要的是能給別人一個答復,比如英雄黃繼光、董存瑞,即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務,這是高度責任感的體現(xiàn)。而沒有責任心的人遇到困難則會知難而退,還會尋找各種理由推卸責任。責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責任心的最佳時期,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打好這個基礎,切實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意識,為學生道德成長鋪墊好基石。
一、對自己負責
責任教育要從學生自身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依賴別人,如早上起床自己穿衣、刷牙,到了學校獨立完成作業(yè),放學回家自己洗紅領巾等等,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把分內的事情做好的主人翁意識。
讓低年級學生說說自己的書包里有什么,開展一分鐘整理小書包比賽,比一比誰整理得又快又好。請整理書包較好的小朋友上臺分享自己是怎樣整理小書包的。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分類,將書本按大小順序裝入書包,水壺放入書包側面的小包。最后集體實踐再次舉行整理書包比賽,并和同桌分享勞動成果。培養(yǎng)孩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結合學校低年級的寫字教學課,讓孩子練好字,并張貼優(yōu)秀作品,評選“書寫之星”。
開展“文明干凈用餐,對自己健康負責”教育活動。班主任加強“餐飲之禮”教育:葷素搭配都要吃,就餐過程不能大聲喧嘩,細嚼慢咽,保持安靜,每一粒飯、每一根青菜、每一塊肉,都凝聚著農(nóng)民伯伯的血汗,要珍惜糧食,把飯菜吃干凈。接著同學們在PPT上觀看了老師采集的學校食堂中出現(xiàn)的文明就餐行為,一張張吃得干干凈凈的餐盆的照片讓同學們嘖嘖贊嘆,接著同學們就食堂餐桌上應注意的禮節(jié)進行小組討論,并歸納出了若干條注意點,對“餐飲之禮”有了更多的體驗,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生活素養(yǎng)。
在高年級重點將責任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問卷調查。從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以及與幾個家長、學生的談話來看,高年級學生中還存在需要老師、同學、家長的監(jiān)督,不主動參加勞動;學習自覺性差,少數(shù)學生連作業(yè)都不能保證及時完成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缺乏責任意識。這還有待我們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精心的培植,讓學生的責任心隨年齡和心靈的成長而成長起來。班級的主人是學生,我們的班主任也放手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每天的晨讀和中午10分鐘的午讀都由班級骨干管理,通過學生自己管理培養(yǎng)他們做事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吃苦的精神。
二、對集體負責
走出家門,到了學校,學生就是班級集體的成員,也是學校大集體中的一員,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有集體主義精神,要愛護課桌椅,愛護花草樹木,自覺做好值日衛(wèi)生工作,為集體爭光,對集體負責。
教育低年級的學生認識到班級就是自己的家,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能讓學習效果事倍功半;我們是班級的小主人,應該堅決抵制教室“臟亂差”,對班級負責。教師應該認真示范掃地、擦窗等,手把手地教;同時設立崗位職責,組織學生認真值日。在一段時間之后,低年級的學生也形成了認真值日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每個學生都會準備好一個小垃圾袋,把紙片丟入垃圾袋,長此以往學生也逐步形成不亂扔紙屑、垃圾的良好習慣, 保持自己腳下、桌旁整潔,也就是對集體負責。教育學生樹立愛護班集體的意識,跟學生一起布置班級文化環(huán)境,讓他們愛護班級,對班級負責。
組織開展“我的生活,我負責”班會活動。班隊會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同學們都能積極參加,而且都投入了很高的熱情,其中有個人風采展示,有班級事務研究,有名人名言大串聯(lián),有講故事、歌舞和小品表演等,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活躍了班級氣氛,而且增強了同學們參與班級活動的責任心。
班主任老師帶領高年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精心布置班級文化,積極營造溫馨漂亮的學習樂園。經(jīng)過老師、同學的精心布置,各班都能夠立足學校德育思路及本班實際,既注重總體協(xié)調又處處彰顯出班級特色,向大家傳遞著師生的智慧,展示著班級亮麗的風景,班級環(huán)境的布置過程處處體現(xiàn)了學生是真正的快樂的主人,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責任感。
三、對社會負責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無數(shù)個你我他組成了社會這個大家庭,我們人人都有生活權利和責任義務。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乘公共汽車要排隊、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的年代,對社會負責是責任感的最高體現(xiàn)。
讓低年級學生先從愛護校園草坪開始,不在草坪上走路、玩耍,并讓同學間彼此監(jiān)督提醒,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由校園開始,推及到社會上也愛護小草,并鼓勵他們回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與家長及時溝通、反饋。以此增強學生對他人負責的責任感,讓他們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一切需要關心的人,并從中獲得“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情感體驗。
開展“節(jié)約用水”專題教育活動。國旗下講話時動員全校師生參與節(jié)水活動,各班出刊了以“節(jié)約用水”為主題的黑板報,內容有我國以及世界水資源的情況、部分地區(qū)水資源受到污染的情況、節(jié)約用水的小知識等。組織學生參觀南麻污水處理廠,通過這次參觀同學們感受到污水產(chǎn)生是那樣的容易,而重新變潔凈是那樣的繁雜漫長,學生們觸動很大,切實地受到了一次保護水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深刻教育。
開展遵守交通規(guī)則教育,邀請派出所的交警叔叔來校指導學生做交通指揮手勢操。在交警叔叔的帶領下,來到十字路口嚴肅、認真地做著交通手勢,指揮著車輛、行人有序過馬路。通過學習、訓練、實踐,我們的學生能進一步熟悉交警指揮的手勢語言,了解交警指揮的含義,增強了學生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自覺性和自我保護意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時刻感覺自己是一個有責任意識的小公民。
我們以“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社會負責”系列活動為載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體驗式教育,開展責任實踐教育活動。以對自己負責為基礎,讓學生學會自理;以對集體負責為提升;讓學生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高點,讓學生學會回報。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將德育內化為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引導學生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