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浩
摘要:在銷售牛羊類肉類產品之前,對其開展一定形式的臨診檢查,能夠為相應農畜產品的食用安全提供技術支持和客觀保障。從牛和羊兩種不同種類的家畜入手,分別對其臨診檢查檢疫技術的應用方式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旨在幫助技術人員更好地提升檢疫工作開展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檢疫技術;臨診檢查;牛;羊
中圖分類號:S823;S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6-0024-01
臨診檢查技術的應用,在我國牛羊檢疫工作實踐過程中較為常見。通過對檢測到的牛和羊的排泄物、體表溫度以及心跳頻率等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相應家畜的食用和蓄養(yǎng)安全系數。根據其檢測方式和檢測對象的不同,臨診檢查可以劃分為群體檢查和個體檢查兩種。
1 牛的臨診檢查
牛的臨診檢查可以分為個體檢查和群體檢查兩種。技術人員在對個體牛進行單獨檢測時,要將布魯氏菌病、牛的肺部病癥、牛的藍舌頭以及傳染性支氣管炎類疾病等作為臨診檢查的主要檢測目標。牛的外表皮層、步履姿態(tài)以及脈搏的跳動頻率等都應作為技術人員重點檢測的內容。當個體牛的表皮體溫急劇上升時,可能其體內感染了極具傳染性的炎性病菌。??诮浅霈F發(fā)炎或者病變時,其體表溫度也可能升高[1]。
在對群體牛進行臨診檢查時,可在牛群的休息時間對其進行靜態(tài)的臨診檢查,也可在其運動過程中進行動態(tài)的臨診檢查。靜態(tài)臨診檢測主要是為了通過觀察牛群睡臥的外觀形態(tài)來判斷牛群中各個體牛之間的不同,從而在短時間內分辨出患病的牛。睡臥時間過長或者在站立時膝關節(jié)酸軟等,都是牛個體的病態(tài)表象。動態(tài)檢測主要是為通過觀察牛的步履姿勢,檢測個體牛四肢的實際發(fā)育狀況。如果個體牛在走動過程中精神萎靡不振、耳朵和尾部停滯不動,則表明該牛正處于極度不適的患病狀態(tài)。
2 羊的臨診檢查
羊的臨診檢查同樣可以分為靜態(tài)檢查和動態(tài)檢查兩種檢查方式[2]。當發(fā)現在羊吃飽處于休息睡臥的狀態(tài)時,經常會出現精神不振、反芻頻率較低或者幾乎沒有,則表明該個體羊處于患病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個體羊在患病初期常出現鼻頭干燥、口腔異味較重以及呼吸不穩(wěn)等較為明顯的癥狀。當患病較為嚴重時,即使有人靠近羊群,個體羊也不能立即站立防備。此外,如果個體羊出現表皮羊毛大量異常脫落的現象,也表明其正處于亞健康的生長狀態(tài)。
與牛的臨診檢測有著一定的區(qū)別,羊群檢測的主要內容還包括羊痘以及羊的口蹄疫等多發(fā)病癥的檢測。單憑對羊動、靜兩種生活狀態(tài)進行檢測和觀察并不能準確判定其患病情況,技術人員要對個體羊的皮膚油脂分泌狀態(tài)、羊毛的光澤程度等進行逐一的檢測。通常情況下,當羊出現貧血癥狀時,說明其體內缺乏大量的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羊的尾部、乳頭、陰唇等部位是羊痘的多發(fā)區(qū)域。當以上部位出現紅腫和水泡現象時應當及時醫(yī)治,必要時,可以通過注射抗生素類藥物的方式將羊痘病遏制在感染的初期階段。如果水泡和紅腫現象出現在羊的口腔,同時伴有強烈的口腔異味,則極可能是受到了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當出現蹄匣掉落的現象時,羊受到壞死桿菌感染的幾率較大。只有技術人員在臨診檢查的過程之中準確判斷具體的病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及時給予治療,保障羊肉食品的食用安全[3]。
3 小結
總而言之,牛羊臨診檢查技術的應用,是一種較為經典和傳統的技術檢查手段。無論是在牛羊類家畜蓄養(yǎng)的過程中,還是在其運輸銷售的環(huán)節(jié),臨診檢查技術手段的應用,都對牛羊肉食用安全系數的提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康玉國.牛羊疾病的消化系統檢查[J].北京農業(yè),2013(12):114.
[2] 永措巴占.高寒牧區(qū)牛羊胃腸道線蟲病調查與防治試驗報告[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4(7):155.
[3] 馬 清.烏魯木齊市南山牧場牛、羊消化道寄生蟲感染情況調查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yè)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