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京
一天,村子里來了一個馬戲團,想請三個孩子給他們幫忙,條件是這樣的:干一個小時,讓孩子們白看馬戲,但是沒有座位;干三個小時,讓孩子們坐在后排看;干五個小時,讓他們坐在前排中間看。為了能好好地看一場馬戲,孩子們干了五個小時,開心地坐到了前排中央,可是,他們忍不住困乏,在節(jié)目剛開始的時候就睡著了。
這是一則材料,老師要求根據這則材料寫作文。兒子告訴我:“這次作文很多同學的審題都出錯了,很多同學寫的都是要堅持?!?/p>
我問:“是不是應該寫量力而行???”兒子說是,然后又進一步解釋:“怎么堅持也不能超過生理極限,而且,為了享受更好的東西而堅持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還說得通,要是連享受也要堅持,那就沒有意思了?!?/p>
后來,我和兒子分析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同學在這個問題上出錯,得出的結論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常常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要求他們堅持,甚至違背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導致有些孩子真的以為所有的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以為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實現所有的愿望。
老師和家長都要求孩子們爭第一,卻沒有人告訴他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于是,他們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慢慢地認清自己,可那時身與心早就飽受創(chuàng)傷了。
實際情況是,人與人都是不一樣的,以別人的標準去要求某一個人,對這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在有些事情上,即便只是以平均值去要求某一個人,對這個人來說可能都是難度極高的。所以,懂得選擇比堅持重要,學會量力而行,這篇作文就不會跑題,整個人生也會有更大的勝算。因此,同學們要記住,真正的成功,都不是靠把自己累死的堅持得來的。
[故事寓意] 不得不承認,世間的大部分事情不是堅持就能做好的,很多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并不是他們比別人能堅持,而是他們選擇了適合自己做的事情。
[老編沉思] 看了這篇文章,同學們是不是覺得逃避學習有了一個很好的借口:學習是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選擇,我應該選擇做其他事情。如果這樣同學們就錯了,作者只是說不要以累死自己為代價,而“堅持”卻不是隨隨便便可以放棄的。想想看,如果你選擇了一件事情去做,而它確實很適合你,只是完成的途中遇到了一點兒困難,你卻馬上掉頭重新選擇,那到什么時候你才能完成一件事情呢?所以,堅持是必要的,不隨便放棄是必要的,在知道自己確實沒能力完成這件事的時候,果斷選擇放棄,重新開始,也是必要的。而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去嘗試,去摸索,去感受。
(編輯 牙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