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
下課鈴準時響起,語文老師照例布置了課后作業(yè)。當聽到“背誦并默寫全文”時,我和周圍的同學不約而同地抱怨了幾句。雖然浮夸的演技不能讓老師收回成命,可這是我們用來表達不情愿的方式之一。和許多同學一樣,背誦古文總讓我頭痛,要把那些還沒能完全理解的生澀句子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我必須多花幾個小時。
正巧周末,我和父母一起去探望外公。一進外公家我就看到熟悉的八仙桌上擺著毛筆架和硯臺。我這才知道,退休后的外公又拾起了當年的愛好——書法。外公見到我,立刻招呼我?guī)退ツ?。我將瓷杯里的茶水倒進硯臺,看著手中的墨塊在我的研磨下慢慢化開,不禁有些出神。我或許是被雪白的宣紙所吸引,又或許是迷上了墨和茶混合后散發(fā)出來的香氣,一向好動的我竟然請求外公教我寫幾個字。
我指著一個筆畫較多的字,問外公是什么字。他笑笑說:“這正是漢字的‘漢啊。”
“為什么要寫成繁體呢?”我不解地問。
“這樣好安排結(jié)構(gòu),字也容易寫得好看?!?/p>
我細看自己寫的字,覺得它們的確有獨特的美。從那天起,我便迷上了書法,還參加了興趣班,刮風下雨從不間斷。盡管課業(yè)繁忙,我每天都會抽出固定的時間慢慢臨摹字帖。漸漸地,我理解了詩詞中的智慧,它們不只是課本上冷冰冰的字,而是具有溫度和情感的語言:離家求學時,我看著媽媽疊衣服的手,明白了“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深情;中秋時節(jié),我體會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感動……當我不知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時,總能在詩詞中找到一兩句,貼切地描述當下的心情。一張張字帖不僅讓語文課變得輕松,也讓我在比賽中贏得了榮譽。這時我不再為背誦古詩叫苦不迭,反而想讓更多人領(lǐng)略它的動人之處。
我曾迷戀過許多新事物,卻始終保留著練習書法的習慣。這并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多么獨特,只是當我們忙著學習英語,或者頻繁使用“××體”等網(wǎng)絡熱詞時,也不能舍棄從前就一直陪伴我們的事物。靜坐習字,手捧書卷,我愿將這種科技無法完全復制的美好傳承下去。
(編輯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