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水畫作為我國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有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審美法則。如今,在西方繪畫理念的影響下,山水畫的筆墨意趣與精神內涵逐漸消失,山水畫的傳承也出現(xiàn)了問題。時代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藝術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其最核心的精神內涵不應缺失。山水畫也是如此,“氣韻”作為其最核心的精神內涵,不該缺失。畫者要通其理,勤于手,修養(yǎng)其心志,必得非凡之氣。氣韻就是畫家意志品質的象征,是一種風格內涵,是畫家的精神追求,是自我文化修養(yǎng)和時代文化氣息的體現(xiàn)。
關鍵詞:山水畫 氣韻 傳統(tǒng)意義
“氣韻”最早出現(xiàn)是形容人物的精神形態(tài)。到了南朝,謝赫在其古畫品錄中將“氣韻生動”放在首要位置,這一理論確立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核心內涵,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追求的一種境界。謝赫所提到的“氣韻生動”是作為鑒賞當時人物畫的審美法則。到五代時期,山水畫迅速發(fā)展,開始成為當時畫壇主流,氣韻也開始向山水畫上轉化。自此,氣韻開始借助于筆墨體現(xiàn)在山水畫上。
無論哪種類型的水墨畫,都是由筆、墨、色、紙這些元素組成,但要讓人產(chǎn)生美感,在這些元素之外還需一種東西,那就是“氣韻”。讓人感覺畫山是山、畫橋是橋、畫樹是樹而缺少一種內在的精神氣質,就是缺少所謂的氣韻,這和西方的素描有什么區(qū)別。失去傳統(tǒng)繪畫核心精神內涵的山水畫,只是以型寫形,而不能傳神,無異于機械運動。佛曰:“萬物皆有靈性”,山石、橋看似沒有生命,山水畫何嘗不是人的一種主觀精神狀態(tài)的表達,不同的藝術家給山石賦予了不同的精神氣質。無論哪種精神氣質,都是“氣韻”的不同表現(xiàn)??傊?,氣韻就是畫家意志品質的象征,是一種風格內涵,是畫家的精神追求,是自我的文化修養(yǎng),是時代的文化氣息。每個藝術家學畫的功夫不同,個性不同,自我修養(yǎng)不同,所以氣韻借助于筆墨所呈現(xiàn)出的韻味也不盡相同。而現(xiàn)如今,有些作品缺乏氣韻,其根本原因是不得法理,對古畫臨摹甚少,甚至缺少文化修養(yǎng),以畫畫為營利手段。這樣就失去了藝術追求的根本目的,作品自然也就顯得江湖氣,甚至有些作品就像用毛筆畫的素描,毫無生氣可言。所以,畫者要通其理,勤于手,修養(yǎng)其心志,必得非凡之氣。
古人常將“氣韻”歸于自得天機,所以認為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能夠達到“氣韻生動”非常人所能。這樣就造成了一種誤區(qū):非天資聰明之人無以達此境界?!皻忭嵣鷦印辈⒎切踔耆梢约右孕逕挾弥?。唐志契說:“氣韻生動,與煙潤不同。氣有筆氣、墨氣、色氣、運用活潑,生動自然。煙潤不過點墨無痕跡,皴法不生澀而已?!比暨_“氣韻”無外乎以下幾種方法。第一,通讀畫論,研究古畫就要知其理。古人畫畫大都寫名川大山而來,所以其對物體的觀察以及躍然紙上的過程都有理可循。第二,多臨古畫。臨摹多了,自然氣韻與筆墨融合。第三,要知文史,正如北宋郭若虛評價文人畫:“人品既己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所謂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人品即高,雖游戲間而心畫形矣”。畫家的筆墨抒發(fā),其實就是源于自己內在精神的表達。品性高者,畫作自然非凡。第四,要游覽名川,其實就是多寫生。既得畫理,又通曉筆墨之法,當然要加以實踐。凡身臨其境,品格高盛者方可領略其神,通達內心,筆墨必然瀟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遵循傳統(tǒng)并不是循規(guī)蹈矩,時代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時代文化精神,山水畫的傳統(tǒng)格局也受到不小的沖擊。山水畫能夠存在也有其不變的核心內涵,這才是山水畫生存的根本,但也并不是說要完全忽視現(xiàn)代的視覺形式。山水畫的核心精神內涵和當代的視覺形式能夠完美結合,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千萬不能一味地追求當代的視覺藝術,還是應踏踏實實做好傳統(tǒng)山水畫研究,給后人帶來正確學習山水畫的思路。只有立足于傳統(tǒng),山水畫才能叫正統(tǒng)的中國派山水畫。
當然,這里所說的傳統(tǒng),是指筆墨應當隨古代的,而不是形式照搬古代的。因為當今社會是多元化的、開放的,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文化信息五花八門,沒有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過濾,很多都是垃圾,甚至有的學了終生受害。有部分好的作品也是從古代傳統(tǒng)中來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對于古代的優(yōu)秀經(jīng)典作品我們應認真學習,學習就該學習經(jīng)典的作品,也不一定是要臨摹,可以多讀優(yōu)秀作品,不強求做到每個人都去臨摹,學多了反而會亂,古人也是如此,學習傳統(tǒng)而成功。李可染的老師是黃賓虹和齊白石,他也看過兩位老師的畫,也并沒有去臨摹,只是得到老師們的指點。生在南宋的畫家趙孟頫,在元代成就很高,他不學宋代畫,而是學習北宋前期五代、唐代和魏晉南北朝的畫。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經(jīng)典。筆墨當隨古代的同時,注重中國畫的氣韻。寫生是達到現(xiàn)場的氣韻生動并結合傳統(tǒng)的筆墨,這就是一幅好畫兒。
(作者簡介:王慧,女,碩士,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