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艷
我的媽媽出生于1954年,我姥爺家說不上是書香門第,但在那個年代能稱得上是知識分子家庭了吧。因為我的姥爺從我記事起就是校長,從東沿灘的榆林子到西沿灘的大樹灣,一直在教育一線上,鞠躬盡瘁。在我小時候的意識里,校長一定是一位博學多識、絕頂聰明的人。在后來姥爺去世的很多年里,媽媽陸陸續(xù)續(xù)地給我們講述姥爺的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姥爺十三歲入學,十八歲便考入伊盟師范,五年時間完成小學和初中的課程而且成績優(yōu)異。因此,我一直堅定地認為:我的媽媽也是一位聰慧的女子,因為她有一位博學多識的父親。事實也證明,我是對的。
老天爺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這是近年來很時尚的心靈雞湯。老天給了媽媽聰慧,同時也給了她命運多舛的人生。從姥姥因為早產生下媽媽后奶水不足到六一二年國家最困難時期,媽媽最深刻的童年記憶便是自己站在瑟瑟的風中,單薄的小身體和飄起來了的幾縷黃毛頭發(fā)。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營養(yǎng)不良,媽媽得了一種怪?。翰荒苁軞猓皇軞饩蜁菘?。因此,一大家子人沒人敢給媽媽氣受。精神世界的一路順風,養(yǎng)成了媽媽極為自尊的個性,這也為媽媽日后曲折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和姥爺家的男孩子一樣,背起書包上學校。媽媽學習成績優(yōu)異,尤其作文更加突出。媽媽曾經自豪地告訴我:東海心學校的墻上掛滿了她寫的作文,篇篇都是范文啊!媽媽喜歡寫作,大抵是受到了如此振奮人心的鼓舞吧。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也就是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媽媽戴著老花鏡,抱著一摞信紙,告訴我:她要寫一篇小說,關于她自己的。后來的那些日子,稍有空媽媽就會寫,寫好了就讓我看,只可惜,不懂事且心浮氣躁的我只是象征性地應付看了幾頁,然后不置可否唯唯諾諾一番了事。再后來我家經歷了一場大變故。媽媽的小說可能夭折了吧,因為那摞寫好的信紙已經不知所蹤。十幾年后,當我歷經滄桑,在人生路上百轉千回后重新拿起筆書寫我的人生的時候,時過境遷,當時的那種心情,媽媽或許已經不再有了。那摞手寫稿,也成了我和媽媽永恒的遺憾。
媽媽初中畢業(yè)后,正趕上文革,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鍛煉改造等一系列的運動。學業(yè)停止后,東海心的一幫熱血青年響應毛主席農業(yè)學大寨,工業(yè)學大慶的號召,自發(fā)組成了鐵姑娘隊,沖鋒在農業(yè)第一線,平地、割地、擔壩……臉上的皮曬得脫了一層又一層,一頓飯一斤面的烙餅都吃不飽。受苦淌汗是小事,不足掛齒,最讓媽媽上心的是繼續(xù)上學和找工作的問題。媽媽在姥爺家排行老三,推薦上大學得先輪大舅和二舅。在二舅被推薦上包頭醫(yī)學院的時候,媽媽上大學的美夢就徹底破碎了。在后來的幾年中,因為有二舅做指引,媽媽先后在白泥井醫(yī)院、獨貴醫(yī)院學醫(yī),不過這條路也因二舅調到杭錦旗醫(yī)院后被派去青島實習中斷。媽媽的工作最終還是沒有著落。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的權威性得到了好多成功人士肯定。粉碎四人幫,恢復高考后,媽媽完全有條件參加考試。而最終還是一念之差,媽媽居然連參加考試的勇氣都沒有。多年不上學了,怕考不好遭人笑話。多么可笑和心酸的理由?。〉鹊娇纪旰?,媽媽才知道考題并不難,以媽媽的語文水平,哪怕數學考零分,上個中專是沒一點問題的。唯一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就這么失之交臂了。可悲的自尊,秒殺了大好的前程。在我懂事后,經常以媽媽的故事引以為戒:寧可碰了也不能誤了。這是教訓。我也一直都是這么做的。
上學和找工作都無果。25歲,媽媽已經步入大齡未婚青年的行列,姥爺做主,1979年正月,我的爸爸媽媽喜結連理。媽媽跟著爸爸回到了白泥井,在一個叫王正壕的沙窩窩住了十年之久。
我不是個宿命論者,但我相信因果,相信緣分,甚至相信前世和今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很微妙的,有的人天天見,也就那么回事,有的人只見過一次,未來的日子,總覺得還是會見的。所謂的因緣際會并不是空穴來風。我和媽媽前世有什么糾葛,我無法得知,但我降生在媽媽的懷里,就充分說明今生我們會用相伴若干年來延續(xù)前世未盡的緣分。
我是個不同尋常的人,多年來我一直都這么認為。我總是在經過很多苦難后,甚至本來蓬勃的生命突然要偃旗息鼓的時候,老天爺又會給我一個會心的微笑,我總覺得就像打你一巴掌再賞你一個糖吃讓人哭笑不得一樣。在我兩個月大的時候,突然得了一種病:中毒性肺炎,通俗一點說叫癲癇,也就是抽瘋。在大規(guī)模地抽了幾次后,我已經不能顛簸到醫(yī)院了,媽媽利用當年在白泥井醫(yī)院學醫(yī)的人脈,成功地請到了一位醫(yī)術高明的大夫步行十多里星夜趕來救活了我。也就是媽媽,換做別人,我或許沒機會和這個世界卿卿我我了吧。在我病好后的日子里,媽媽對我的照料絲毫不敢懈怠,我從不沾炕皮,一沾就哭,一哭就抽瘋,一抽瘋就休克。我的媽媽吆,硬是餓了就抱著我沖紅糖水泡麻花頂飯吃,困了抱著我靠在鋪蓋垛上睡會兒(我爸爸當時在馬場壕信用社工作,大多時候不在家),一直到我九個多月會走路的時候,情況才慢慢好轉。多年后,媽媽總是說,我們姊妹三個,就我最累人,最操心。在我們姊妹三個都成年后,身為老大的我出門還是最讓媽媽惦記,別走丟了,別被騙了……甚至在我領著女兒外出旅行時,媽媽總提醒我千萬別把女兒給弄丟了,不厭其煩無數遍教我出門的注意事項和細節(jié)。
媽媽是一位很有情懷的女子,喜歡唱歌,尤其喜歡黃梅戲。在王正壕居住的那些緩慢的日子里,我們娘四個經常在華燈初上的時候邊跳邊唱,唱《南泥灣》、唱《紅梅贊》、唱《十五的月亮》、唱《天仙配》、唱《女駙馬》……雖然我五音不全,雖然我總是學不會,但在那些單調日子中,我居然和媽媽有了一樣的喜好。盡管這些喜好遠不足以改變我木訥的人生,但在我嫁為人婦,跌入繁瑣,歷經滄桑后,我仍然會時不時地唱唱:中狀元,著紅袍,冒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生活,是需要潤色的。
不知是不是那場大病的緣故,在后來慢慢長大的日子里,我總是反應遲鈍,學什么都特別費事。上學后,我的笨拙愈發(fā)明顯,怎么也開不了竅,念不會書,考試通常都是三四十分。老師也經常打我,可越打我越學不會。在這樣淹不死煮不爛的情況下勉強上了三年學。媽媽心氣高,她不相信她家的姑娘念不會書,又一次發(fā)揮了扭轉乾坤的聰明才智,這回不是救命,而是舉家搬遷到白泥井。我就讀于白泥井中心小學。果不其然,在我遇到了一位姓馬的老師后,我的人生驚天大逆轉,在第一次考試中一舉奪魁。讀書改變命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我的媽媽,怎么會不懂呢?
媽媽是一位思想正統(tǒng)的女子,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從我上了初中后,媽媽經常訓誡我:男女始終有別,要和男同學保持距離,沒事兒少往一起摻合。不知是媽媽的訓誡起了作用還是我生來就是個內向的人,我在青少年時期,很少和男同學來往,甚至和男同學說話都會臉紅。即使這樣,媽媽還是不放心,我在達一中上學期間,媽媽經常偷窺我的日記,有一次甚至把我日記上的鎖子撬開。自那以后,我再不寫日記。高三畢業(yè)那年,我將所有的日記盡數毀掉,從此,青少年時期的點點滴滴,只留下一些斑駁的記憶供我回憶。后來的那些年,我將自己遇到的不愉快統(tǒng)統(tǒng)歸結到媽媽身上,禁錮我的思想,束縛了我的人生。直到這幾年我女兒長大,我才明白,我現在的擔心和媽媽當年的擔心如出一轍。
媽媽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吃過苦,受過累。所以她特別希望我們少受一些苦,媽媽上過學,讀過不少書,因此媽媽和同齡人比起來重男輕女的思想并不重。供書念字我們家一視同仁,平常生活中媽媽總是說:我和妹妹終有一天要嫁為人婦,燒水做飯,相夫教子。一生之中最無慮的時光便是在媽媽家的時光,因此媽媽很少讓我們干活。二十七歲出嫁,我在媽媽家做的飯屈指可數。雖然后來的日子里,我在干家務活方面始終比不過同齡的女子,然而我總在想,不完美就不完美吧,人生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后來生了女兒,我要上班,媽媽又擔負起幫我照看孩子的責任。那幾年正是白泥井經濟最繁榮的時候,拉煤線上車水馬龍,沿線店鋪比肩而立。那幾年爸爸不在家,媽媽一個人開小賣部、旅館,后來又給旅館里住著的三十多個司機做飯,還得幫我照看孩子,經常在晚上十二點多的時候拆洗或者縫補被褥。那幾年的生活辛苦,媽媽的勤勞和下氣在左右鄰居中傳為美談。媽媽常常對我們說:這個社會就沒有過不了的日子,一勤百事興。多年以后我回想起那段時光,依然佩服媽媽的睿智、勤勞、從容和優(yōu)雅。
媽媽是一位家庭婦女,沒參加過正式工作,但媽媽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相當強。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不懂事,一有什么不依心的就要撂攤子,好多事情自己不會處理。媽媽經常幫我出主意,次次都化險為夷。對于我行我素的行為,媽媽經常告誡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硅步無以行千里,今天對自己的約束,今天的吃苦委屈,都是將來人生的基石,想要工作順利,想要領導賞識,必須學會付出,學會忍耐??纯?,有個有文化的媽媽多好,人生少走多少彎路?。?/p>
命運,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東西,盡管我對生活很用心,但生活通常都是出其不意地回報那些煩惱、無奈、憂傷和無助。我在人生路上千回百轉后,終于想明白:人生不光柴米油鹽,還有詩和遠方。我把自己丟了這么多年來,終于想找回自己了。做點我想做的,在我埋頭苦干編輯達拉特文化精英沙龍微信公眾平臺時,當我夜深人靜寫意自己人生的時候。媽媽總是看著心疼:你都這個年齡了,照顧好孩子就行了。我涂鴉的那些所謂的文章,媽媽篇篇必讀,篇篇都收藏,她家的姑娘,她懂。
時光流轉,歲月靜好。是世間每個女子最樸素的理想。我的媽媽也一樣,媽媽經常說:不求你們出人頭地,不求你們名揚四海,只愿你們平安快樂就好。時光,因愛而溫潤;歲月,因愛而豐盈。
唯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度人生。愿媽媽一切安好。
媽媽在,我便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