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鐸
神交前哲 自出機杼
——讀王闊海書藝感言
文 /李 鐸
藝術繼承難,創(chuàng)新尤難。王闊海以高標獨舉之創(chuàng)新精神而飲譽于時,其新漢畫以壯闊之意境、飛動之體勢、古雅之格調而新人耳目,震人心魄。國畫家所畫者為綜合素養(yǎng),技法不精,則無肉;書法不佳,則無骨;詩文不雅,則無魂。當代畫壇“大師”如云,而詩書畫兼工者寥寥。闊海則不然,披蘭佩芷,抱玉懷珠,為人率真而坦誠,以勤于補課之精神為畫、為書、為詩,數(shù)十年孜孜以求,神交前哲,自出機杼。
闊海之書能整體推進,潛心研習,各體皆能,以楷、行、隸、草、簡為最,多蘊先秦英氣、漢魏風骨、晉唐氣象、宋元格調。觀其所作,字態(tài)飽滿,意象豐潤,氣息貫通。楷書不精,而求行草有所突破,猶癡人之說夢也。蘇軾云:“書法備于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能莊語,而輒放言,無足道也。”闊海之真楷頗見功力,讀其《文心雕龍·知音》《序志》等長卷立軸,剛健婀娜,蕭散俊朗,清寧澹遠,禪意盎然,蓋知基高臺厚、真氣內斂也。其隸書取法甚高,于《石門頌》之高古蒼茫,《張猛龍》之險峻靈秀,《張黑女》之疏朗樸茂能精嚼細咽,消化吸收,又從簡牘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觀其多幅畫作之隸書題款朗現(xiàn)清秀古雅、遒勁俊逸之美感特征。闊海于行草用功甚深,因其慣用長鋒勾勒人物,多用長鋒羊毫而掌控自如,心不厭精,手不忘熟,蕭散流美,翰逸神飛,于不經意之書寫中常與何紹基邂逅,書法之靈氣能將王鐸之荒幻瑰奇、雄秀險絕與何紹基之高雅古淡、蒼秀空靈融合為一,漲墨與飛白相映,拙樸與清雅齊飛,時而謹嚴,時而疏宕,時而飛動,時而靜謐,自由馳騁,神行于虛。
闊海以藝修身,以書悟道。書法之修煉,亦心性之修煉、法度之體悟也。古人云:文以載道。就書法而言,書以悟道也,闊海以書作為修身養(yǎng)性之手段而取法萬殊,載為一象,從形而下之技悟入形而上之道,故其境界自高。當今之世,人心浮躁,節(jié)奏之快,前所未有,人之趨俗至極也。至若文革之浩劫,傳統(tǒng)文化之斷代,高雅文化之缺失,三俗文化之橫流亦近至極也。書法之道欲得古人之品格,圣賢之修為,方可運心成風,思與境偕,非修大寧靜心,焉能至此?闊海心契老莊清靜無為之道,心游姑射,思出物表,揮翰超塵,離箋入俗,能入能出,與天地參。至若點畫挑勾之到位,撇捺橫豎之往返,結字態(tài)勢之奇正,聚散松緊之渾成,以期盡入道解。無逞強霸悍之姿,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振筆直遂,煙云滿紙。
王闊海 行書聯(lián) 68cm×138cm×2
闊海深入傳統(tǒng),獨見性靈,書風與畫境忻合為一。李苦禪論畫家之書云:“字為畫所用,畫為字所融,字如其畫,畫如其字,自有一番獨特風貌?!碑嫾抑畷粗毓αΓ戎匦造`,書畫融合,戛戛乎難哉。清人張式云:“要知書畫之理,玄玄妙妙,純是化機。”所謂“化機”者,意境融和之謂也。繪事立象以盡意,所立之象非唯物象也,畫面之一勾一皴、一字一印,無不為其象也,著一絲塵土,便非佳品。畫家之書,既須追躡載體之情感運動,又須點化畫幅之意蘊,如此方臻高致。闊海豐情多才,精思善悟,精于畫,耽于詩,妙于書,觀其所作,書畫交融,其楷隸與高華淡遠之境偕,其行狎與飄逸靈動之韻齊,其大草與縱恣壯浪之勢合,讀其畫而想見其人,良有以也。近年以來,闊海于大草又辟新境,豪蕩清俊,蕭散虛靈,與巨幅長卷呈化機之妙,侶覺斯而友右任,追旭素而尚青藤,唯意所之,唯情所至,中側兼施,化線為點,生生之氣仿佛沖破字距行間之束縛,騰挪跳蕩,元氣淋漓,饒有奔蛇走虺、風興雨作之勢,豪情逸氣,傾瀉無余,抒情高潮,跌宕起伏,寫心、寫意,寫情、寫志、靈心湛發(fā),壯彩煙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詩如是,書亦如是,一藝之成,當付畢生心血,闊海勉乎哉。
李鐸,1930年生于湖南省醴陵市。中國著名書法家、軍人。歷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第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第六屆全國文聯(lián)委員、第三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第四屆中國書協(xié)顧問、中國國際友好聯(lián)絡會理事、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特約教授、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王闊海 踏春圖 64cm×43cm
王闊海 金剛圖 64cm×43cm
王闊海 天竺勝境圖 64cm×4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