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吳穎
宋怡慧:和孩子共讀的父母,不會變壞
編輯┃吳穎
受訪者簡介
宋怡慧,畢業(yè)于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2006年,她接下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一職。在她的帶領下,丹鳳高中獲得了誠品文化藝術(shù)基金會五大閱讀學校、《親子天下》晨讀十分鐘樂讀學校、新北市滿天星五星閱讀學校等榮耀。
著有《愛讀書:我如何翻轉(zhuǎn)8000個孩子的閱讀信仰》《大閱讀:讓孩子學會27種關(guān)鍵能力》等書。
閱讀是父母與孩子間最好的橋梁。在閱讀中父母與孩子可以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幫助孩子完成內(nèi)在的自我覺察或天賦潛能的探索。所以,和孩子共讀的父母,一定不會變成那種完全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親子溝通乏術(shù)的壞父母。
當《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這本書被我打開的第一瞬間,就想到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和孩子共讀的父母,也不會變壞。尤其對于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未來是否有閱讀的習慣、對閱讀是否有興趣等,其實都在于父母如何影響和引導。而父母,在與孩子一起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漸地走進兒童的世界,學會理解和欣賞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孩子,思考如何做孩子喜歡的父母。所以,我特意請教了這本書的作者,臺灣閱讀專家宋怡慧老師,請她用專業(yè)角度為小年齡寶寶的父母提出有效親子共讀的若干建議。
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與樂趣,當然是扎根越早越好。因此不少家庭確實在寶寶很小的時候就買了圖畫書,也會和寶寶共讀。但是,共讀圖畫書不該只被父母當成是一種教條的養(yǎng)育形式,或是在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而首先應該是借助共讀的機會,在圖畫書中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摸索出引導孩子成長的方式。比如寶寶在小的時候旺盛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不該被抑止或限制,但當他將進入幼兒園、學校等過集體生活時,就必須遵循既定的規(guī)范與制度,那么不同主題的圖畫書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幫助孩子理解如何融入團體,如何遵守規(guī)則。
在親子共讀中,父母可以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很好的觀察和了解,看見他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有些寶寶對圖畫書中的語言特別敏感,有些則對數(shù)字邏輯特別有興趣,有些是喜愛色彩藝術(shù)等,這些特別的興趣其實都在提醒著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去發(fā)揮屬于他自己的專長與天賦,使之自由成長。
每一次親子共讀,也都是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調(diào)適機會。安靜氣質(zhì)與外向氣質(zhì)的寶寶,與之相處的模式就該不同,教育引導的方式也不同。親子閱讀則是讓彼此一次次地相互理解、建立默契最好方式。
孩子在與父母的共讀中也應該是一種不斷探索世界,隨心所欲發(fā)表自己看法、想法的狀態(tài)。要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而不要總是處于被動地位——只在聽故事。
可見,親子共讀是橋梁,能讓父母理解和了解孩子,也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實現(xiàn)內(nèi)在的自我覺察或天賦潛能的探索。
美國作家Roger Holmes說:“閱讀,就好像乘著作者的翅膀一起飛翔,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風景,體驗從未有過的自由。”可見,親子共讀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家人一起享受跟著書本去旅行的感覺。
步驟1
用具有生活情境與想象畫面的圖畫書做共讀入門書是個不錯的選擇,父母喜歡、孩子也會喜歡的故事能引發(fā)大家一起表達與分享的意愿。尤其是當父母對故事有感覺的時候,富有感情的講述,才能把圖畫書的意義真正地傳達給孩子。
步驟2
在開始給孩子講圖畫書里的故事的時候,父母要多注意自己表達的語匯是否符合孩子的理解范疇,對于2歲以內(nèi)的寶寶,由于他的詞匯量積累還不夠多,可以選擇那種圖畫多于文字的圖畫書,重復敘述其中簡單、關(guān)鍵又是寶寶喜歡的詞匯,這樣很容易產(chǎn)生閱讀共鳴。
步驟3
孩子的注意力大約只有5~10分鐘,因此要盡量以短篇故事為主。當寶寶的專注力游移時,可以進行一些互動或?qū)υ?,等他的注意力集中后,再進入下一個故事的情節(jié)中。親子閱讀時,要盡量讓周圍的環(huán)境保持安靜,營造出輕松舒適的閱讀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了解閱讀是一件需要靜下心來做的事,也是一段區(qū)別于其他活動的特殊美好時光。
步驟4
當親子共讀逐漸成為習慣之后,建議父母讓寶寶在聽完故事后,一起分角色朗讀圖畫書,或進行故事角色的戲劇扮演一起玩耍,也可以相互提問。這些親子互動,有助于孩子對下一次共讀的時間有所期待,對閱讀的興致也會有所提升。
良性的親子共讀能凝聚家人間的情感與共識,父母在陪伴閱讀中能讓孩子找到閱讀的樂趣,并通過適時引導發(fā)展孩子的各項能力。
想要實現(xiàn)有這樣效果的親子共讀,除了父母的做法外,挑選到適合0~6歲孩子的圖畫書也非常重要。好的圖畫書內(nèi)容應該能巧妙地涵蓋和引導孩子各種能力的發(fā)展,比如將感官發(fā)展與游戲結(jié)合,將認知與生活情境結(jié)合,將人際互動與各種有趣的場景故事結(jié)合等,為孩子不斷開啟觸碰這個美麗世界的觸角。
建議用4項指標來為0~6歲孩子挑選圖畫書:
●具有探索性、趣味性,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動機。如《0~3歲幼兒生活情景游戲繪本和我一起玩》《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們》《雨傘》等。
●具有文學性、經(jīng)典性,能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美學。如《親愛的動物園》《迪士尼寶寶故事會》(共40冊)等。
●具有多元性、故事性,能建構(gòu)孩子多樣的閱讀世界。如《早起的一天》《三只山羊嘎啦嘎啦》等。
●具有游戲性、互動性,能引導孩子學會如何與他人互動。如《好餓的毛毛蟲》《點點點》《從頭動到腳》等。
還有一些親子手工書也符合孩子在2歲后對貼紙莫名喜愛與情有獨鐘的階段,父母可以與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一起閱讀這樣的書,既能享受故事,又能一起動手創(chuàng)作出讓人有成就感的作品。如《幼兒神奇貼紙2~3歲》《小豬佩奇趣味貼紙游戲書》等。
準備進入或者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寶寶,第一次融入集體生活會有很多恐懼,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不少圖畫書能幫助孩子緩解焦慮,了解幼兒園,甚至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有與其年齡發(fā)展相對應的認知能力發(fā)展與情緒情感發(fā)展,圖畫書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讓孩子在閱讀中學習,也使父母有機會自然地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提到:閱讀不是先天的能力,它需要有“人”的引導。甚至,人與書之間也并不是天生就互相吸引的,必須有媒介的角色。因此,父母如果想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要肩負這樣的使命,協(xié)助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當閱讀如空氣、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也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親自共讀就能在書類上擴大閱讀的范圍
愿所有父母都是孩子閱讀的啟蒙者與提燈者,讓孩子快樂地走進閱讀世界。在親子共讀中,父母也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機制,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也成為孩子喜愛的父母。
特別推薦:《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給閱讀!
你知道該如何和孩子談心,并引導他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你是否知道如何解決?
想做好父母,該讀什么書?
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
怎樣通過閱讀培養(yǎng)出一個有夢想、愛學習的孩子?
……
這本書將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