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楊云平
綏陽:“三創(chuàng)”推動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
文丨 楊云平
綏陽醉美鄉(xiāng)村建設掠影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永遠在路上,不是一次活動,而是一項常規(guī)性、常態(tài)化的黨內學習教育,是每個黨員必須遵從的學習教育活動,必須遵從的學習教育原則。綏陽縣通過強化創(chuàng)新方法推動學在深處常態(tài)化、創(chuàng)新載體推動做在實處常態(tài)化、創(chuàng)新機制確保改在嚴處常態(tài)化的“三創(chuàng)”機制,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在日常、嚴在經常、做在長遠,要求每一個黨員把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長效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力促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常效化。
堅持“書記抓、抓書記”。該縣堅持支部唱主角,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層層傳導壓力,層層落實責任。夯實基礎“學”,領導“領學”責任化,集體“輪學”常態(tài)化,個人自學精細化,以豐富學習形式和內容。全縣46名縣級黨員領導干部在參加所在黨支部學習教育的同時,全部與基層黨組織建立了聯(lián)系點,劃出“責任田”。通過開展“領導干部上講臺”、“我與黨員面對面”、“輪番講黨課”、“在線大課堂”、“政治理論培訓班”等活動,讓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走進黨支部、走進基層一線,把自己擺進去帶頭領學,在互學互進中增進群眾感情、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全縣各級黨組織以“三會一課”、一周例會等為學習載體,學黨規(guī)、學講話、學政策已成常態(tài),在“學”中自覺凝魂聚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學踐于行。
“一問三考”倒逼學在深處。綏陽縣采取“一問三考”工作舉措,堅持打牢“學”的基礎,把握“做”的關鍵,把深化黨內思想政治建設外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使全縣工作切實聯(lián)動起來,使黨組織和黨員真正行動起來,確保學習教育抓在日常嚴在經常。“一問”就是掛幫鎮(zhèn)村的縣領導及縣學習教育協(xié)調小組在各單位各支部督導工作時,問單位一把手和黨員干部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開展以來做了什么為民惠民的事,并實地察看和看取得的效果;“三考”就是采用隨機突襲測試、隨機電視訪談、定時會議述評的方式,檢驗全縣各級黨委(黨組)“一把手”重視“兩學一做”程度,對學習教育不重視、測試成績不合格、評議滯后的黨委(黨組)“一把手”進行通報或約談,全面增強各級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工作的主體責任意識,確保真學實做,推動發(fā)展。
“對標整改”學獲取正能量。該縣以開展“對標先進畫像厘出問題清單,找差整改做合格黨員”活動為載體,通過上級點、群眾提、自己找的方式查找差距和不足,促使黨員干部補短板、提能力、促服務,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思想在共鳴,力量在凝聚。學習先進典型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本生動教材,通過學而思、學而悟、學而改,將姜仕坤、黃大發(fā)、劉孝剛等一個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產黨員的形象刻進了綏陽1.4萬多名共產黨員的心中。
“支部開放日”黨員干部服務群眾成常態(tài)。該縣將每月的7日定為“支部開放統(tǒng)一活動日”,以黨支部為單位組織,黨組織書記為活動第一責任人,除按時組織開展規(guī)定活動外,另外結合本支部及所屬黨員的思想工作實際,自主設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黨員聯(lián)系服務群眾的“基層民主議事日、黨政事務公開日、黨員群眾聯(lián)系日、黨員志愿服務日”等特色主題活動,讓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強”起來。規(guī)定動作抓學習增強意識。該縣還將這一天確定為“黨費日”,活動開始前,各支部黨員簽到時自覺主動按時足額繳納黨費,外出流動黨員通過開通銀行轉賬或微信支付等方式及時繳納黨費,縣委組織部將黨費繳納情況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考核內容;創(chuàng)新開展“輪莊學習法”,按照“人人主持、人人主講、人人點評”模式,讓每名黨員都成為“主持者”,親自策劃統(tǒng)籌組織讀書交流、“三會一課”等活動,不斷增強每名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以特色主題活動服務群眾。該縣創(chuàng)新方式助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支部開放日”為載體,積極探索開放型黨組織建設。
堅持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該縣以脫貧攻堅為主戰(zhàn)場,檢驗黨員干部做的實效。去年實現(xiàn)兩個貧困鎮(zhèn)“摘帽”,13個貧困村“出列”,1.3萬貧困人口“脫貧”。選派46名優(yōu)秀黨員赴貧困村任第一書記,擔當發(fā)展黨建的橋梁,找準發(fā)展思路,破除阻礙脫貧攻堅步伐的老思想、老觀念,帶領群眾“拔窮根”“破窮障”;選派350余名干部組建46個駐村工作組進駐貧困村;8000余名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窮親,實行“掛幫包扶”助脫貧。堅持“領導帶頭、干部帶領、黨員帶動”,實施“1+1+N抱團幫扶、基層黨員全覆蓋走訪、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包保行動。46名縣級干部掛幫46個貧困村。堅持以“黨帶群、富帶貧、強帶弱”的“黨建三帶”模式助力脫貧攻堅。目前,我縣打造560余個產業(yè)經濟基地、15個高效農業(yè)園;成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320余個,帶動10000余名群眾脫貧致富;依托電商服務中心推動“綏貨出山”;協(xié)調項目30余個涉及資金5000余萬元,推動468名貧困戶脫貧;投資100億元,實施集鎮(zhèn)開發(fā)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投資139.5億元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xiàn)了“鄉(xiāng)鄉(xiāng)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組組通硬化路”的目標。
黨員紀實制確保學做有賬可查。對黨員工作、學習和作用發(fā)揮進行痕跡化、制度化管理,完善黨組織書記黨建工作紀實制度。該縣在“兩學一做”深入推進中,探索推行黨員記實制,填寫《記實手冊》,對黨員日常表現(xiàn)進行全程跟蹤記實管理。手冊記載黨員本人基本情況、每天工作情況及黨員承諾踐諾內容、參加組織生活、組織關系變動、繳納黨費、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等方面情況。每月,支部書記針對黨員記錄的內容鑒定并蓋章;每季度公示日志,接受監(jiān)督和評議;年度考核時,由考核組查閱記實內容,給出評價意見。該縣將是否實事求是、認真記錄作為評價黨員政治表現(xiàn)的重要依據(jù)。對隨意記錄、應付了事的黨員,由所在黨組織啟動預警程序,及時進行提醒、幫助和教育;對弄虛作假、提供虛假記錄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開放議事”讓群眾參與作主。綏陽縣探索推行“支部開放議事日”制度,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請群眾參與、由群眾做主、讓群眾監(jiān)督。該縣各村支部每月開展一次“支部開放議事日”活動,由村“兩委”干部、全體黨員、村民監(jiān)督委員會成員、村民代表和駐村干部參會,村干部匯報上月工作完成情況和本月工作計劃,通報上月財務收支情況,并就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廣泛征求意見。對納入議程的各項事務,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形成決議后,與會人員簽字確認。積極吸收普通群眾參與觀摩監(jiān)督,讓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為5000余名農村黨員發(fā)放《黨員記實冊》,將參加“支部開放議事日”情況納入考核,對工作不力不實的村和個人,追究責任。目前,全縣117個村居共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000多個,回應群眾訴求1500多件。組織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結合實際,深入查補問題和短板,黨支部列出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黨員列出問題清單,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切實找準“病癥”、摸清“病根”,注重嚴抓實改出成效。注重建章立制促長效,進一步健全完善“三會一課”、每月固定支部開放活動日等制度。
強化督導貫穿學習教育全過程。充分發(fā)揮“督促、督導、督查”指揮棒作用,層層壓實責任。全縣組建5個督導組,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直接督導到基層支部,實現(xiàn)對全縣黨組織督導全覆蓋。建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長效督導機制,形成嚴督實導長效機制。定期召開督導指導工作會議,聽取各督導組、指導組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對發(fā)現(xiàn)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通報,并視情開展約談和問責,既追究學習教育開展單位的責任,也追究聯(lián)系領導和督導組的責任。著力在舉一反三、建章立制上下功夫,針對個別基層黨組織學習教育不嚴不實的問題,在全市進行了通報,督促全市各級黨組織認真開展“回頭看”工作,仔細查找整改問題不足,積極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嚴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