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卓
牛羊們在經(jīng)過一場大雨的洗禮后,重新開始尋覓新鮮的食物。茫拉河兩岸特有的黑藏羊毛色油黑發(fā)亮,卷曲美觀,制作出的羔皮堅韌輕軟,保暖性好,是青藏高原著名的黑裘皮羊種。此時的少年們也不甘寂寞,騎在牛背上,慫恿雄?;ハ酄幎?。雨后的清新空氣中,單純而快樂的一天又開始了。
大姐依然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她背著水桶,跑步跟上去河邊打水的女伴們。這是姑娘們的私人時光,雖然背水是辛苦的勞動,但看著她們說著悄悄話、微笑著以及輕快的步態(tài)中,不難發(fā)現(xiàn)她們愉悅的心情。
茫拉河上游有許多山泉,清澈的泉水穿過礫石、穿過茫多草原,匯流入河。這些山泉都是優(yōu)質(zhì)的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純凈天然,沒有絲毫的污染,即使生飲也不會傷害腸胃,牧人們的日常飲食全靠這些泉水。從前的背水工具大多是木桶,現(xiàn)在已經(jīng)換上了輕便的塑料桶,姑娘們裝滿水后,重量大約在五十斤左右。
大姐背水回來后,全家人都忙碌起來,原來,她同丈夫和孩子要趕回自己的家了,幾天來對娘家家務(wù)盡心盡意的操持后,又得返回遠在五、六十公里外自己的家庭中,她是那里的主婦,等待她的勞動仍然繁重,就像草原上每頂帳篷里的所有主婦一樣,總是第一個起床、忙碌一天、最后一個睡覺的人。
老師用數(shù)碼相機為大姐一家拍了照片,小女兒甜甜的模樣,將幫助她記住天真無邪的童年。蘭本加夫婦忙著為女兒打點行裝,雖然相距不是太遠,但誰也不知下一次見面會在什么時候,或許一年半載,或許更長。草原上的父母都非常疼愛孩子,他們認為生命的形成極為不易,是由幾百種元素凝結(jié)而成,缺一不可,因此珍愛孩子、珍愛家畜,難見打罵、指責的行為,孩子們是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長大的,女孩早早就幫助母親做家務(wù),男孩也在十歲左右開始出外放牧牛羊了。
面對女兒的告別,父母真是不舍,阿爸悄悄塞上錢幣,阿媽備足了糖果點心,兩個弟弟把禮物捆了又捆,家中能讓女兒帶去的都帶上了,老師看到這一切,笑稱說:女兒把家搬走了。
為了陪伴老師,重情重義的少年們今天也未去牧羊?;▓F錦簇的茫多草原,在八月展現(xiàn)出絢麗多彩的容顏,柏香的氣息到處彌漫,青草的香味充滿胸膛,少年們精力旺盛、活力十足,在他們這個年齡,正是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樣瘋狂地成長著,無憂無慮的青春朝氣在他們的臉龐上描畫著最美的笑容,沒完沒了的快樂,使不完的勁兒,斗不完的第一,在這片藍天下自由自在地宣泄著。
老師度過了愉快的時光,也要返城了,對草原、對蘭本加一家、甚至家里的牧犬,他都充滿了依依惜別之情,僅僅幾天,他就被大家真誠的感情打動了,草原人質(zhì)樸的生活狀態(tài)、純真的待客方式,都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對他來說,這是一次美好的交流,也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經(jīng)歷,將永遠保存在他的記憶中,或許那幅心中的畫卷中不僅僅有藍天白云、青山碧水,更多的是草原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態(tài)觀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帶給他的思考吧。蘭本加與家人再三挽留,直到老師答應(yīng)下一個假期還會再來。小兒子俄堅為這位遠客、也是他的新朋友,唱了一首民歌作為臨別禮物:
無論是哪根樹木,根子是一起的,
無論是哪條河流,源頭是一起的,
無論是牛群羊群,放牧是一起的,
無論是年老年少,想法是一起的,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在悠揚悅耳的歌聲中,老師離開了茫多,帶走了給格拉姆本松神山的一句祝福,帶走了茫拉河滾滾濤聲中的一個音符,也帶走了蘭本加一家人的牽掛。從此,這座帳篷將永遠為他敞開著,他們在彼此的心靈中都占據(jù)了一個友誼的位置。
草原又恢復(fù)了往日的寧靜與安詳,蘭本加一家還要在這里繼續(xù)生活到十月份。當冬季來臨,天上飄下第一場冬雪,而牛羊個個膘肥體壯的時候,他們將搬回位于加尚的冬窩子。那將是又一個新的開始。
生活在這里仍然保持著原生態(tài),自然賦予草原人以包容、平靜、博大的胸懷,飛禽們在自由飛翔,動物們在自由奔跑,而人們在辛勤的勞作之余,仍然能夠側(cè)耳聆聽那大自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