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峨
【摘要】大學生入黨的內部動機是推動發(fā)展大學生黨員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影響大學生入黨的積極性。內部動機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通過這些不同指向性的動機剖析當代大學生思想特點。大學生入黨動機是其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行為的內部動力之一,從內部動機上分析,入黨動機不同在追求入黨過程中表現就不相同,就產生了對黨的宗旨認識的不同,以及意識的不同。
【關鍵詞】大學生;入黨 ;高校學生黨建
本文從大學生入黨動機入手,筆者結合輔導員工作實際,把學生大體分為理想信念型、自我提升型、盲從被動型和功利投機型的入黨動機表現。通過入黨動機不同提出幾點確實可行的方法:1.堅持正確、政治標準,走出黨員發(fā)展的誤區(qū);2.開展各種形式入黨動機教育;3.重視過程培養(yǎng),逐步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
1.大學生入黨動機類型及外部表現
1.1 理想信念型
大學中有部分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家庭熏陶、學校教育,從內部真正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边@類學生認同入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他們不斷地向黨組織靠攏,以多種形式表達著個人的入黨意愿,爭取自己最快成為一名真正中國共產黨黨員。
1.2 自我提升型
在學生自我提升時,不自覺的對中國共產黨有一定的認識和感情,但這些情感往往還不夠深刻,在政治上的信仰還不夠清晰。但是,這類型學生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上進心,他們對入黨與評優(yōu)、爭取獎學金等,或將入黨作為自己追求事業(yè)上的重要附加因素。這些學生應該是黨組織發(fā)展的重要對象,入黨動機基本正確,但有待于進一步從政治角度提高對黨的組織性質、宗旨目標等黨性認識,樹立正確的政治價值取向。
1.3 功利投機型
這一類型的學生在思想上對黨沒有正確的認識,對黨沒有任何感情,只是從個人私利出發(fā),把入黨作為自己的政治資本砝碼和實現個人欲望的捷徑,或作為就業(yè)時獲取理想職業(yè)的通行證。具體表現為:
1.3.1 政治資本型
在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的負面效應影響下,有些大學生認為成為黨員是進入仕途的通行證,如果沒有黨證就難以在仕途的中有所發(fā)展,這些學生一般不在行動上努力,只是想通過拉幫結伙達到入黨的目的。持這種動機入黨的學生不多,但對黨的危害極大,我校黨組織嚴抓入黨流程,堅決杜絕持這樣入黨動機的學生。
1.3.2 擇業(yè)砝碼型
這些學生的入黨動機屬于實用主義,功利性目的非常明顯。他們看到當前工作對大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少單位將是否是黨員作為考察的選人的一個重要條件。這些學生在追求入黨的過程學習、活動等各方面都表現很積極,但入黨的動機不純,要加強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
從調查研究結果看,各種入黨動機學生的比例是:2008年河北高校調查顯示,在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受訪大學生中,入黨動機出于對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信仰的占29.8%,出于個人前途考慮的占到59.1%,完全隨大流、沒有過多考慮的占11.1%;另外還有13.6%的大學生認為入黨沒有用[2]。2010年西南大學對12所高校的6000名大學生調查研究顯示,因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入黨的大學生僅有18.4%,為了提高身份地位,讓自己在就業(yè)中具有更完備的條件的占36.9%,隨大流,跟風的占8.7%,不了解的占3.0%。這些研究結果說明端正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不可忽視。
2.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現實思考
2.1 堅持正確、政治標準,走出黨員發(fā)展的誤區(qū)
能否堅持標準發(fā)展黨員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關鍵,是高校學生黨員隊伍純潔性的重要保障。當前高校發(fā)展黨員存在著以下誤區(qū):
2.1.1 重數量,輕質量。高校某些院(系)基層黨組織、黨務干部和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過分看重學生黨員的比例,甚至把學生黨員發(fā)展的數量作為自己的工作業(yè)績。盲目追求發(fā)展數量,努力完成黨員的指標。因此入黨不嚴,甚至人為降低門檻,簡化培養(yǎng)考察程序,把一些不標準的人拉進了黨內。
2.1.2 重行為表面現象,輕內在動機本質。主要表現在過于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活動量化分數。而忽略學生入黨深層次的動機狀況考察。這種傾向的另一種表現是在培養(yǎng)考察過程中,忽略或輕視對培養(yǎng)對象實際行動的考察,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2.1.3 重感情,輕標準。表現為個別黨務工作者的以自己好惡作為發(fā)展黨員的標準。因此,重視那些經常討好自己同自己關系密切的學生,關照那些有錢有勢的學生,而對其他學生的政治進步關注不夠。
3.開展各種形式入黨動機教育
要注意通過黨課、思想政治課和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理想信念、黨的宗旨、黨性原則、組織觀念、黨員條件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實現入黨動機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轉變。
4.重視過程培養(yǎng),逐步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
入黨動機教育要從選拔積極分子開始。嚴把選拔的質量關,慎重選擇重點培養(yǎng)對象,健全入黨積極分子考核的指標體系,通過多種途徑向黨內、黨外公示,增加透明度,保證入黨積極分子的質量。對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學生,要主動和其談心,交流思想,逐步使他們對黨的認識從感性向理性的升華。
5.建立健全大德育體系,優(yōu)化大學生入黨動機
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通過社會和學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僅從高校內部而言優(yōu)化大學生入黨動機需要黨、政齊抓共管,專職黨務工作者、輔導員和專任教師工作共做。端正入黨動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論課的引導。學生正確高尚的入黨動機是課堂內教育的結果,也是校園文化陶冶的產物。高校要克服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只是黨務工作者和輔導員職責的錯誤認識,要樹立大德育觀,建立健全高校德育體系,全方位地給予學生以正確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嚴佳.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建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J].成才之路.2013(24).
[2]蘇立巖,馬馨,溫成濤.吉林省大學生入黨動機淺析及教育對策初探[J].現代交際,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