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琦,董建新,李曉軍,姚金蘭
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護理學院,浙江湖州 313000
院前急救培訓模式的構建與評價
彭琦,董建新,李曉軍,姚金蘭
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護理學院,浙江湖州 313000
目的 建立與評價院前急救培訓模式,改進院前急救培訓工作的實踐。方法設計急救培訓模式,并將急救培訓模式應用于學員培訓中。結果應用后學員的理論知識、技能知識、逃生技能和滿意度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前急救培訓模式提高了學員的成績和滿意度,而且為我國目前急救培訓人力資源、場地不足的現(xiàn)狀提供了解決方案,為以后的院前急救培訓工作提供了科學路徑。
急救;教育;院前;模式;構建;評價
意外傷害的死亡率和致殘率逐年呈上升趨勢,而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殘率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向公眾普及急救知識,以便能讓目擊者在黃金時間內對現(xiàn)場的突發(fā)情況及時的開展救護工作,從而達到“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的目的[1]。但由于我國目前的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率低、急救培訓效率低、培訓場地和人力不足等現(xiàn)狀,而現(xiàn)有的研究僅僅只是停留在調查階段,如有學者調查顯示[2-3]目前我國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與我國存在著經費、人力和條件等困難;另外有學者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急救培訓體系和方式有待更新[4]。但是目前對于我國公眾院前急救培訓體系和方式的研究鮮少,更未見解決人力、條件等困難的研究,該研究在湖州市紅十字會的支持下,利用湖州師范學院場地和醫(yī)學生扎實的急救知識等優(yōu)勢,在傳統(tǒng)院前急救培訓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套針對非醫(yī)務工作者的個性化分層次多模式急救培訓方案。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采用方便抽樣,選取2016年1—10月,在救護學院培訓的學員400名,包括大一新生、工人及社區(qū)居民,對照組200名,中途退出4名學員,共196名學員,其中男40名,女156名;年齡19~40歲,平均(22.11±3.32)歲;試驗組 200 名學員,其中男 43 名,女157 名;年齡 19~44 歲,平均(22.35±4.24)歲。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該研究;排除標準:醫(yī)學生或者醫(yī)務工作者;中途退出培訓。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試驗組采用個性化分層次多模式急救培訓模式,兩組培訓師相同。
1.2.1 急救培訓平臺的建立 包括湖州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學院和急救知識培訓微信平臺。
①湖州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學院是湖州市紅十字會,以湖州師范學院為依托,建立的應急救護工作的綜合服務平臺。近年來應急救護學院累計收到政府資助的費用25萬元余,對急救培訓場地進行了整合、設施齊全,目前已有辦公室1間、實訓大廳1個,實訓室1間,與臨床系、護理系合用數(shù)間教學實驗室,采購電視電腦觸摸一體機1套,心肺復蘇模擬人12套,迷你模擬人8套,醫(yī)藥箱(內含血糖儀、血壓計等設備和藥品)15套,繃帶三角巾等實踐教學器材數(shù)百套,脊柱板2套,與學院共享教學實驗設備數(shù)十套。
②急救知識培訓微信平臺是由該院與南昌青創(chuàng)有限公司自主開發(fā),以微信服務號平臺為操作平臺,學員可以在手機和電腦自由瀏覽信息。以紅十字會關于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推廣普及的任務為依據(jù),平臺主要包括:走進我們(微官網)、課程學習、聯(lián)系我們?yōu)橐患壊藛?,學員可以在課程學生中自主的觀看微課、PPT以及在線考試。
1.2.2 個性化分層次多模式急救培訓模式 根據(jù)國內外文獻和市場調研,了解到了現(xiàn)有的急救知識培訓的現(xiàn)狀和非醫(yī)務工作者對急救知識的需求,制定培訓大體計劃和確定培訓內容,進行培訓模式的創(chuàng)新,確定了3個階段的培訓方案:培訓第1階段(網上學習或者面授):利用急救知識培訓微信平臺進行理論培訓,另外也會在湖州師范學院教室開設理論知識課程,供學員進行選擇;培訓第2階段(面授):在湖州師范學院教室進行重點理論知識的回顧;在湖州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學院實訓室進行技能知識培訓;培訓第3階段(面授):進行逃生技能演練,場所由培訓對象決定,必要時進行上門指導。
1.2.3 以醫(yī)學生為主體的急救培訓 利用在校醫(yī)學生豐富的急救知識的優(yōu)勢,急救培訓以在校醫(yī)學生為主,湖州市紅十字急救護學院和湖州師范學院醫(yī)學院護理學院的教師為輔。該研究招募到30多名獲得省級救護培訓師的志愿者(均為湖州師范學院學生)為該項目前期進行授課,他們具有豐富的急救知識培訓經驗,最少的授課講師也已經有1年的授課經驗。
1.3 評價方法
由培訓師對學員進行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考核,理論考核80分為合格,操作技能80分合格。采用學員培訓滿意度調查問卷,采用Likert 5分法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不滿意,分為6個條目,分別是關于培訓模式、培訓環(huán)境、培訓內容、培訓考核和培訓效果6個層面來評價培訓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收集的收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tǒng)計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學員考核成績
試驗組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學員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員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知識 技能知識 逃生技能試驗組(n=200)對照組(n=196)tP 87.237±5.236 86.151±4.946-2.120 0.035 88.098±5.577 86.177±5.023-3.600 0.001 87.387±5.380 85.741±4.891-3.184 0.002
2.2 學員滿意度
試驗組學員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1 提高了學員的考核成績和滿意度
從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經過個性化分層次多模式急救培訓后,學員的考核成績和滿意度均有所提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原因可以有一下幾點:①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急救知識培訓缺少個性化的方式,如在逃生技能培訓過程中大多選在固定的場所進行培訓(沒有進行上門服務),沒有根據(jù)學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訓練,比如工廠員工的逃生技能培訓,應該選擇在工廠;社區(qū)老年人的逃生技能培訓,應該選擇在社區(qū)。而該模式中可以根據(jù)學員的具體情況,個性化的選擇培訓地點;②由于急救知識的復雜繁瑣,因此相關的培訓需要分層次進行培訓,而目前的急救培訓鮮少進行分層次培訓。該研究采用分層次的培訓模式,把急救培訓分為3部分,只有完成前一部分學習,并通過考試才能進入下一部分學習。③目前關于急救知識培訓的模式,一般是以單純的現(xiàn)場教學或者單純的網絡自主學習為主,很少有培訓機構將現(xiàn)場教學內容和網絡視頻內容緊密相連。單純的現(xiàn)場教學模式需要花費學習者很多時間,對于在上班族來說長期連續(xù)性的培訓是很難實現(xiàn)的,而且現(xiàn)場教學還不利于學員后期的復習;而單純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會使得學習者無法更好地解答學習中的疑惑,特別是當前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急救知識視頻,很多視頻無法及時更新,因此版本很多,讓學習者充滿疑惑;另外對于急救的技能培訓通過網絡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該研究設計出多模式的培訓方式,學員可以在理論知識學習階段自由的選擇面授或者網上學習。
3.2 解決急救培訓場地和人力不足等問題
目前我國存在著非醫(yī)務工作者急救知識普及率低,調查顯示[5]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以至于培訓場地和人力不足,針對以上現(xiàn)狀,該研究充分利用醫(yī)科學校設施和醫(yī)學生的專業(yè)背景,依靠紅十字會、附屬醫(yī)院和醫(yī)學院的專家指導力量,本著“傳播應急救護知識,提高全民自救互救技能水平”的公益目標,構建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急救培訓模式。
3.3 該研究存在的不足與展望
該研究因為資金、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僅僅只在湖州地區(qū)開展研究,希望以后能夠進行多中心的研究。另外可以嘗試著增加急救培訓的趣味性,如開發(fā)網絡游戲潛在的教育價值,運用于該培訓中降低急救知識的難度。
[1]費素定,胡蘇珍,金曉霞,等.寧波市農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識、態(tài)度與行為現(xiàn)狀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3):275-279.
[2]喬婷婷,范艷存,梁慧娟,等.呼和浩特市不同職業(yè)群體應急救護知識認知現(xiàn)況調查[J].醫(yī)學與社會,2014(9):61-64.
[3]亞森·阿不力米提.新疆城市居民應急救護知識及培訓現(xiàn)狀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
[4]王曉娟,付沫,趙世莉,等.我國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現(xiàn)狀[J].護理學雜志,2007(17):78-80.
[5]袁曉麗,江智霞,張詠梅,等.1999~2008年國內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狀況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0,30(6):567-569.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ining Model
PENG Qi,DONG Jian-xin,LI Xiao-jun,YAO Jin-lan
Nursing School,Medical College of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Huzhou,Zhejiang Province,313000 China
ObjectiveTo establish and evaluat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ining model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ining work.MethodsThe emergency training model was designed and the model was applied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ResultsAfter application,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skill knowledge,escape skill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students increase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ining model improves the score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of students,which can provide solutions for the insufficient emergency training human recourses and field at present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way for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aining work in future.
Emergency;Education;Pre-hospital;Model;Construction;Evaluation
R47
A
1672-5654(2017)06(a)-002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16.027
2017-03-07)
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資助項目。
彭琦(1992-),女,湖南張家界人,碩士在讀,護師,研究方向:急危重癥護理學。
姚金蘭(1969-),女,浙江湖州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急救護理學、護理教育,E-mail:yjlan@hutc.z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