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元
1 大足石刻概況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所有石刻造像的總稱,分布于全區(qū)24個鄉(xiāng)鎮(zhèn)里。造像有5萬余尊,銘文有10萬余字。大足石刻造像始創(chuàng)于唐初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至晚唐方興,歷五代,至兩宋崛起,余緖延至明清,時間跨度一千多年。大足石刻造像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造像共計75處,其中唐代的有3處,宋代的有33處,明、清的共計有39處。其中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6處:分別是北山石刻、寶頂石刻、南山石刻、石篆山石刻、石門山石刻、北山多寶塔;公布為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4處:分別是尖山子石刻、妙高山石刻、舒成巖石刻、千佛巖石刻;公布為大足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66處。大足石刻造像內容涵蓋廣泛,儒、釋、道內容造像皆具備。被譽為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作、中國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在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面對如此豐厚的文物資源,一座未開發(fā)的金礦的“大足石刻”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出大足,走向國門,走向整個世界的呢?這與大足石刻的展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2 大足石刻的展覽歷程(以時間為序)
1980年,大足石刻對外開放試運行。1981年3月,大足石刻正式對外旅游開發(fā)。
1985年4月11日至5月5日大足石刻大型圖片展覽在首都美術館展出,譽滿京都。在展出前夕,郭相穎、鐘德望拜訪了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文藝評論家王朝聞先生,他說:“我去看過大足石刻,美的東西能給人很深的印象。樂山的大佛老而且大,但不太好看,大佛取其氣魄;大足的佛像……可不可以這樣概括:……有神的莊嚴,人的風韻,生活的美。神化了的人,人化了的神。這些到了宋代,在大足石刻中就反映得充分?!盵1]在展出期間,當代專家學者劉開渠、王朝聞等舉行座談會,在談到石窟藝術建設和大足石刻成就時,雕塑家劉開渠說:“可堪稱大足石刻時代?!眹鴦瘴瘑T兼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參觀大足石刻藝術展并題詞:“中華藝術”。國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參加了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團”的成員傅振倫老先生參觀并題詞:“藝林瑰寶 冠絕中外”。北大教授閻文儒參觀展覽并題詞:“昔日游寶頂,今年現(xiàn)京華,回憶二十載,琳瑯不為夸?!蓖瑫r,四川省新聞圖片社、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還編刊《大足石刻》單行本,隨展覽發(fā)行。這次展覽影響巨大,博得了首都人民的贊譽和各界名流的好評,敲醒了沉睡的大足石刻,并第一次走出了家門。同年11月,宋朗秋組織了大足石刻赴成都、北京、桂林、深圳、佛山等地展出,并利用展出機會,到川大、北京師大、桂林電子工程學院等大專院校,宣傳講解大足石刻。讓大足石刻深入到各大城市及各大搞校,讓他們了解大足石刻的美。1986年5月1日至6月,大足石刻以圖片的形式再次在桂林市展覽館、深圳國際展覽館展出。讓兩大城市的人民進一步了解大足石刻。1992年至1996年期間,大足石刻第一次走出國門,到鄰近的東南亞一些國家展覽,曾先后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地展出。讓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人民了解大足石刻的精美。獲得了各國人民的贊賞。1993年3月25日至4月9日郭相穎館長與亞洲技術展覽團大足團一起赴印度首都新德里主持大足石刻展覽。2001年6月25日至7月31日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和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承辦的《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在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這是大足石刻第二次來到首都北京,參觀人數(shù)12000多人次。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新聞臺等對《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進行了全面報道,制作播報專題和新聞節(jié)目14次?!度嗣袢請蟆贰ⅰ侗本┏繄蟆?、《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北京時報》、《中國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中國旅游報》等13家報刊宣傳報道文章21篇。北京聯(lián)合大學教授關勤學博士留言道“此展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對弘揚民族文化意義十分重大,愿大足石刻展覽走遍中華、傳遍世界?!币晃涣鄽q老人寫到“國之瑰寶、名不虛傳,展出方式、賞心悅目,在我有生之年我定要親赴大足一覽”。這次展覽,迎來了大足石刻的春天,得到各大媒體全方位的報道,對大足石刻的宣傳是空前的。同年9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又再一次前往南方發(fā)達的城市廣東,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開展當天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儀式,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李蘭芳、文化廳廳長曹淳亮、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黃德才、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潘嘉俊、旅游集團公司副總經(jīng)理陳立穩(wěn)、佛協(xié)會副會長釋耀智、著名雕刻家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潘鶴、博物館館長古運泉、副館長蕭洽龍、莫鵬及重慶市政協(xié)副主席劉惠君、、文化局副局長王孝訊、大足縣委書記呂明良、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童登金、及有關文化單位的嘉賓、新聞記者等300多人出席開幕儀式。此次展覽歷時兩個月時間,大力宣傳了大足石刻。讓廣東人民深深感受到了大足石刻的藝術,為之感到驚嘆!10月18日至25日,“中國重慶·四川·西藏“世界遺產之旅”旅游精品展在日本名古屋市國際展覽中心展出。這次展覽由重慶、四川、西藏三個省、市、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重慶推出了大足石刻文物復制品14件,照片展版23塊。整個展出共8天,參觀人數(shù)2300多人,發(fā)送宣傳資料近4萬份。舉辦單位分別于10月15日、10月18日在東京和大坂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日本各大旅行社近200名客商參加了會。會上播放了VCD-《大足石刻》。這次展覽是大足石刻第二次走出國門,得到了日本人的好評,深深感受到了大足石刻藝術之精湛。2002年6月《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精品展》在中山、東莞廈門、福州等地舉行了展覽。并制作了大足石刻精品赴日本、韓國、中國革命博物館展出,參加了日本、上海、昆明、成都、重慶等地舉行的國際、國內旅游促銷會。2003年 1月1日至2月15日《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在福建省博物院展出。這對宣傳大足石刻起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還在福州舉辦了《世界遺產——大足石刻大型展覽》;參加了由文化部、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辦的《神州風采——世界遺產在中國》展覽,并獲三等獎。2007年 6月9 日大足石刻在重慶人民廣場參加了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以“保護文化遺產,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重慶市2007年“文化遺產日”活動啟動儀式暨重慶市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參加展覽的有重慶市所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展出題為《世界遺產——大足石刻》,展出同時發(fā)放《大足石刻世界遺產知識問答》、《大足旅游指南》等宣傳資料2000余份。此次宣傳展覽活動,將對我市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010年5月18日至23日,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陳列部主任史蒂夫·豪、美術部主任安德魯·雷登實地考察大足石刻赴英展覽,并在我館舉行了展覽商談會。7月5日 重慶市文物鑒定組4名專家對我館49件石質藏品進行了鑒定。經(jīng)過鑒定組4名專家的仔細核鑒,分別確定了藏品等級,其中一級2件,二級5件,三級22件,一般文物20件。2011年1月至4月,大足石刻第一次遠渡歐洲,在英國威爾士卡迪夫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是有史以來大足石刻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實物展覽。1月25日,英國當?shù)貢r間下午6:30分,“崖壁上的瑰寶:中國重慶大足石刻展”開幕式在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英國威爾士議會政府首席部長卡文瓊斯、英國文化委員會藝術部長安德莉亞·羅斯、英國威爾士國家博物館館長戴維·安德森等300多位來自威爾士、倫敦等地的各界社會名流,以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吳遜,重慶市文廣局副局長程武彥、大足縣政府縣長周波等參加了開幕式。英國威爾士議會政府首席部長卡文瓊斯在開幕式的講話中對這次展覽給予了極高評價,周波縣長在開幕式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儀式結束后,來賓們參觀了大足石刻展,欣賞這些不遠萬里來到這里的藝術珍品。他們佇立在一尊尊雕像前,時而凝思,時而贊嘆,或低頭細看,或抬頭遠觀,深深地沉醉于藝術的享受之中。這次展覽讓大足石刻走出了國門,真正地走向了世界,也讓英國人民分享和欣賞到了大足石刻獨特的哲學、歷史和藝術價值,成功構筑了重慶對外文化交流平臺。2012年9月20日至2013年3月17日大足石刻世界巡展赴加拿大展出。9月24日凌晨(加拿大當?shù)貢r間2012年9月23日下午),“中華寶藏—重慶大足石刻文物展”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基齊納博物館(THEMUSEUM)隆重開幕。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房利,加拿大國會議員史蒂芬·伍德沃斯、滑鐵盧市市長、基齊納市市長等400余名各界人士出席了開幕式。此次展覽于2013年3月結束。這次展覽影響巨大,是大足石刻第一次遠渡重洋,來到北美洲加拿大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實物展覽,這次展覽對大足石刻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經(jīng)過這兩次大型的實物展覽,給了世界人民更為直觀的欣賞和感受,更直接地了解了大足石刻的精妙絕倫,迎來了大足石刻的輝煌。2013年12月18日至19日為傳承、弘揚大足石刻文化,深入宣傳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和重大意義,大足石刻旅游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大足石刻研究院聯(lián)合發(fā)起舉辦“我們家門口的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文化進校園”宣講活動。首次宣講活動在重慶市永川區(qū)重慶文理學院、重慶財經(jīng)學院舉辦,活動現(xiàn)場布置了大足石刻大型圖片展覽,重慶文史研究館專家郭相穎先生為院校師生作專題講座。2014年8月7日至21日大足石刻在王府井百貨(重慶)解放碑店免費宣傳展覽。8月20至9月20日大足石刻繼2013年8月在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參加《中國遺產類景區(qū)》系列展示后,再次參加由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牽頭組織的《中華遺產——石窟寺》主題公益展。展覽在首都國際機場T1-T2航站樓連廊順利開展,共展出大足石刻大型圖片30張。2015年5月1日至20日大足石刻圖片在桂林市展覽館展出。6月1日至15日大足石刻圖片在深圳國際展覽館展出。2016年2月3日,大足石刻越過海峽,來到臺灣世界宗教博物館展出。上午10點,大足石刻藝術展在臺灣新北市世界宗教博物館宇創(chuàng)廳舉行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有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外宣辦主任周波、中共重慶市大足區(qū)委書記江濤、大足區(qū)政府副區(qū)長魏中武、重慶市文物局局長幸軍、大足大足區(qū)委宣傳部長蔣朝彬及臺灣世界宗教博物館創(chuàng)辦人心道法師,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及兩岸文博專家學者、文創(chuàng)產業(yè)代表等兩百多人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結束后,展覽還舉辦了大足石刻學術論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陳清香、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副院長劉賢高在論壇上作了專題學術講座。本次展覽由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大足石刻研究院主辦,以“天下大足·福滿人間”為主體,分別在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和臺灣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展出。展出內容包括大足石刻文物展、千手觀音修復展及大足石刻光雕藝術展和牽手嘉年華活動。這次展覽讓臺灣人民零距離欣賞到大足石刻的雕刻技藝和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同時還觀瞻了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保護修復過程及成果,展示了中國石質文物保護的水平。另外,借助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彩燈藝術”,將大足石刻經(jīng)典龕窟通過彩燈藝術的形式再現(xiàn),既從時間上打破了白晝界限,又從感官上帶來了強有力的視覺沖擊。這次展覽還展示了大足的千年五金、千年冬菜、舉行了萬古鯉魚燈、千手觀音劇等演出,使這次展覽變得豐富多彩,栩栩如生,強有力地宣傳了大足石刻,讓臺灣人民更加了解了世界遺產大足石刻及大足,讓他們渴望來到大足親自感受一番。11月22日,大足石刻又遠渡日本,在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展出。當日東京時間15:30分,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了開幕式,出席開幕式的有日本眾議院、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日本中國友好協(xié)會、日中協(xié)會、東京華僑總會、日中友好會館等機構和社團等。此次展覽得到了國家文化部的大力支持,由重慶市文化委員會、大足區(qū)人民政府、中國文化中心主辦,大足石刻研究院承辦。此次展覽為期10天,以攝影藝術圖片和視頻為主,圖片近百余幅。從科學、藝術、歷史價值方面,全面展示了大足石刻的文化內涵。在這次展覽中,日本前民主黨黨首海江田萬里在參觀中說:大足石刻十分震撼,曾給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這次能來到日本展出,是我們期待已久的盛事。原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瀨野清水一邊觀看一邊給同去的嘉賓說:大足石刻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回憶,這個展覽的攝影非常好,給我們以愉悅之美。
3 展覽對大足石刻的影響
沉睡的大足石刻,被一次又一次的展覽宣傳敲醒,漸漸地走出了家門,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由鮮為人知到家喻戶曉。由市級旅游景區(qū),逐漸變成AAA旅游景區(qū),AAAA旅游景區(qū),最后變成AAAAA旅游景區(qū)。由縣級文保單位,逐漸變成市級文保單位,然后逐漸戴上國寶、最后戴上世界文化遺產的光環(huán)。由單純的大足石刻,逐漸形成了“大足學”。 從此,中國的石窟藝術形成了“北敦煌南大足”的格局。
參考文獻
[1]陳明光 .大足石刻檔案資料.重慶:重慶出版社,20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