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各大公園、開闊場所甚至車少的馬路上都能看到不少參加健步走運動的人,他們中有老年人、中年人,還有青年人。那么,大家知道不同年齡段、不同體質的人,在健步走過程中各自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健步走的時間選擇
每天晨起是人體血壓明顯升高的時間,而多數人習慣于起床后就出門鍛煉身體,此時血壓可能正在慢慢爬升中,運動又可能使血壓進一步升高,這時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意外的幾率就大大提升。還有人經常空腹晨煉。經過一夜的消化,人胃中空空如也,這時的血糖水平處于低值,運動大量消耗能量,非常容易出現低血糖的癥狀。如果運動者恰巧有糖尿病,那可要小心了,因為低血糖有可能出現致命的危害。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被忽視。人們都說早晨的空氣好,但是科學證明,每天空氣最好的時候是上午9點到11點間,因為植物需要陽光才能完成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如果是冬天凌晨五六點鐘,太陽還沒升起,植物也在吸著氧氣,人們這時去綠植繁多的公園中晨練,氧氣可就沒有那么充足了。綜上所述,晨練應該在起床后2小時為宜,這時已經是早餐后1小時,身體也已經從睡眠模式中蘇醒,戶外陽光充足,氧氣飽和度高,這個時段鍛煉剛剛好。
如何確定運動量
健步走的運動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適用于身體素質較弱及有一些基礎疾病的人,健步走只是保持每日固定的運動量,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運動過程中保持心率不要超過每分鐘100次,運動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另一類適用于把健步走當做有氧運動的人,這就要求運動過程中心率要達到每分鐘110次以上,持續(xù)時間要在40分鐘以上才有效果。
小步緊走更科學
隨之而來又有個問題出現了,怎么走才是正確的?是小步緊走還是大步前進呢?筆者認為小步緊走更加科學一些。人們在步行中每一次腳落地都要承受著地面帶來的反作用力,這個力相當于體重的120%-140%。如果步幅加大,每次落地的反作用力就更加大,這樣對膝關節(jié)的損傷也就更加嚴重。相反,步幅較小,落地加速度就沒有那么的大,對膝關節(jié)的沖擊力也就小得多,對于膝關節(jié)有疾病的人來說更加的安全。而且小步快速走可以減少步行周期中的支撐相時間,在身體穩(wěn)定性相對較低時,肌肉就要付出更多的力來,這樣腰背肌、腹肌、臀大肌、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小腿三頭肌及脛前肌等得到最大的調動,達到最好的練習效果。
張鑫,中國民航總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康復治療師,中國首批國際NJF療法學會認證會員。擅長卒中康復、骨科及運動損傷術前、術后康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