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忠
當歷史進入嘎朗王尼瑪杰布時,嘎朗王朝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
波密群眾生活安定富足,嘎朗王也喜歡在節(jié)日期間組織群眾摔跤、
騎馬、比刀術(shù)、跳舞等娛樂活動,便誕生了一批極富波密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節(jié),
諸如帕雄熱巴節(jié)、達大馬術(shù)節(jié)、西巴煨桑斗熊節(jié)等。
當歷史進入嘎朗王尼瑪杰布時,嘎朗王朝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波密群眾生活安定富足,嘎朗王也喜歡在節(jié)日期間組織群眾摔跤、騎馬、比刀術(shù)、跳舞等娛樂活動,便誕生了一批極富波密特色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節(jié),諸如帕雄熱巴節(jié)、達大馬術(shù)節(jié)、西巴煨桑斗熊節(jié)等。在這期間,嘎朗王朝地盤急劇擴大,同工布王和各部落之間戰(zhàn)爭不斷上演,波密男女喜愛唱歌跳舞,男人將刀看成為最莊重的裝飾物品,喜歡佩帶長短不同的兩把藏刀,且刀不離身。正是這種獨特的習俗,孕育了極富波密特色的波卓舞、戰(zhàn)神舞等,構(gòu)成了極為豐富的歌舞劇,成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迷人的波卓舞
在大屏幕歌舞畫面的引導下,大家圍成一個大圈跳波卓舞,
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和諧的節(jié)奏,人們翩翩起舞,場面振奮人心。
這里是波密人晚間聚會的地方,
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萬人集體跳波卓舞的紀錄。
我在西藏工作生活了30多年,每年必看西藏電視臺播出的藏歷新年晚會,2014年,來自波密民間波卓表演隊的節(jié)目《桃花深處》,無疑為藏晚增添了濃厚的民俗色彩。
在波密縣采風期間,我有兩次近距離觀看波密波卓舞的機會,一次是多吉鄉(xiāng)中心小學學生跳起了波卓,另一次是在波密縣文化廣場。晚飯后,我來到波密縣文化廣場,有來自于各地的游客,有當?shù)卮┲褡宸b的老年人,還有穿著時髦的年輕人,在大屏幕歌舞畫面引導下圍成一個大圈,翩翩起舞。這里是波密人晚間聚會的地方,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萬人集體跳波卓舞的紀錄。
在易貢采訪期間,全程陪同我采風的翻譯、本土文化專家索朗旺久告知,他從小便會跳波卓舞,唱波央歌,是他將波密縣民間波卓表演隊的節(jié)目《桃花深處》帶到了2014年的藏歷新年晚會。
談起波卓舞,索朗旺久有講不完的故事?!安ā奔床芸h,“卓”藏語意為歌舞之意,波卓意為波密人的歌舞。波卓是波密當?shù)貜V為流傳的一種歌舞,在波密縣政府的重視下,波卓得到了搶救和保護。從2006年開始,索朗旺久就參與了波卓舞的搶救挖掘工作。
一次,索朗旺久拜訪了傾多一位老人,講起波卓舞的來源。據(jù)傳,一千多年前,松贊干布時期,波密傾多修建了一座叫卡娃拉康的小廟,波卓就發(fā)源于該廟。當時,從康區(qū)來了一個叫波窩·桑吉多杰的喇嘛,他來到波密后傳授佛教知識,波密人從小到深山里放牧和打獵,當時宗教觀念淡漠,對深奧的佛學知識興趣不是太大。
過段時間后,波窩·桑吉多杰喇嘛將宗教經(jīng)文改編為歌舞,讓六字真言、蓮花生咒語、度母、觀音等變成了舞蹈音符,群眾也樂于接受這樣的表演方式。后來,傾多卡娃拉康修建后,波窩·桑吉多杰喇嘛同當?shù)厣娨坏琅e行了非常隆重的慶?;顒?。當時,傾多僧眾跳起了波窩·桑吉多杰喇嘛所教的宗教歌舞,從此在波密縣廣為流傳,這便是波卓舞的由來。后來經(jīng)過無數(shù)代人的努力,成為波密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歌舞形式。
這個傳說不是沒有根據(jù),當時拉薩修建大昭寺,受到了很多阻礙。文成公主經(jīng)過占卜,算出在西藏12個地方修建寺廟才能完成大昭寺的修建。其中,波密頃多卡娃拉康寺廟屬于其中之一。波密波卓舞作為西藏的一種獨特歌舞表演形式,保留了很多原生態(tài)的民俗文化。2007年,波密波卓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
波卓舞是以土地、山水、生產(chǎn)、生活等作為比喻對象,借以表達人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祝福,對豐收的祝愿以及對人無疾病、田地無災害、家鄉(xiāng)無戰(zhàn)爭、牲畜無疾病的祝福,起到倡導人們尊老愛幼、和諧相處的作用。在過去,波卓舞每年只能跳兩次,一次是藏歷新年初三至十五,另一次是藏歷四月,傾多寺進行佛事活動,也將組織群眾跳起波卓舞??扇缃袢罕姽?jié)日多,很多節(jié)日、政府活動,都將組織群眾跳波卓舞,真正變成了大眾性娛樂活動。
說起藏歷新年跳波卓舞,索朗旺久依舊記憶猶新。若組織跳波卓時,村里年輕人主動到各家各戶去要柴火,背到村里固定的跳舞場所。夜晚來臨前,大伙開始生火,將長輩請來領(lǐng)舞,按順序排隊,先是男子隊,后是女子隊。跳波卓舞時,也有嚴格的規(guī)定,藏歷新年初三的第一個舞蹈必須是供奉“卓拉索”,然后敬長輩,跳神舞。
接下來的幾天,跳舞時沒有明確要求,村民可隨意唱歌跳舞。藏歷新年十五最為隆重,村里人都會參加,大家唱吉祥歌、跳舞,表達當?shù)厝罕娨荒陙碡S收的喜悅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跳舞結(jié)束時,最后一個舞蹈叫吉祥舞,藏語稱為“扎西決”,祝福新年六畜無病,五谷豐登,家庭順利。
索朗旺久特別說明,波卓是一種傳統(tǒng)歌舞,唱歌時唱腔極為講究,要從低音逐漸到高音,不能一下唱得很高。跳波卓舞時,舞步要由慢變快,不能有太夸張的動作。
在多吉鄉(xiāng)中心小學,我親眼見到了學生們跳波卓舞。伴隨著一陣粗獷的音樂響起,學生們蹲在地上,蹲下再緩緩起身。隨后音樂變得歡快,學生們的動作也隨節(jié)奏加快,所有人均是笑容滿面。與藏北鍋莊舞不同,鍋莊舞一般男女圍成一圈,波卓舞大部分表演時間都是男女分散兩邊,各自成圈。
從通俗意義上講,波卓也是波密人的鍋莊舞。鍋莊舞又稱為果卓,藏語意為圓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間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云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qū)。鍋莊分為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大鍋莊、用于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中鍋莊和用于親朋聚會的小鍋莊等幾種,規(guī)模和功能各有不同。也有將之區(qū)分成群眾鍋莊、喇嘛鍋莊、城鎮(zhèn)鍋莊和農(nóng)牧區(qū)鍋莊。舞蹈時,一般男女各排半圓拉手成圈,由一人領(lǐng)頭,分男女一問一答,反復對唱,無樂器伴奏。整個舞蹈由先慢后快的兩段舞組成,基本動作有悠顫跨腿、趨步輾轉(zhuǎn)、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為主變換舞姿,隊形按順時針行進,圓圈有大有小,偶爾變換“龍擺尾”圖案。
索朗旺久說,男子們跳波卓舞時大氣豪邁,女子們跳來端莊大方,從波卓中你可以感受到高原人的淳樸豪爽。波卓舞的基本特點是慢板大方、優(yōu)美自如,快板奔放瀟灑、歡快熱情。其動作姿態(tài)萬千。跳波卓的規(guī)律必須是先唱后跳,唱時男女雙方對唱,男子唱完女子繼續(xù)跟著男子重復唱一遍,然后開始邊唱邊跳。基本動作有踏步前進、雙甩手、抬腿小跳、順風旗、斜托掌、前踢跳步、雙山膀等。跳波卓的時候,人越多越好看。當然,也只有波密這樣的地方才能孕育出這么精彩的舞步。
2013年10月,波密縣政府在傾多鎮(zhèn)組織60多名演員,從服飾、唱腔、表演等對波卓舞進行規(guī)范。10月16日,在林芝第九屆雅魯藏布大峽谷文化旅游節(jié)波密縣分會場活動開幕時,該縣民間藝人們的原生態(tài)歌舞——波卓舞表演,讓流傳上千年的旋律再一次回蕩在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故里的雪山與綠林間,成為此次文化活動的重頭戲。
我從波密拍攝的跳波卓舞紀錄片中仔細觀察,盛裝的男女演員們,男的扎長辮,頭戴小白帽,紅白搭配的衣服,腰間佩以裝飾用的短刀,腳蹬尖頭花靴,一副行走江湖的樣子。女演員們倒簡單些,花發(fā)辮盤過頭頂,條紋上衣,有點像喇嘛穿的僧袍,面若桃花。傾多鎮(zhèn)的桃花開得正艷,麥苗也已綠油油的,卻遠不如這些演員來得搶眼。
波卓舞服裝有紅、黑、白三種顏色,可我從紀錄片所見到的是紅、白兩色,詢問緣由時,索朗旺久解釋說,波密男子以前大都穿黑色藏裝,包邊時用紅色布料,穿時前邊高一點,后邊低一點,像三角形,也有點像小鳥尾巴,波密人稱為“甲(鳥)據(jù)瑪(尾巴)”。男人穿藏鞋,左右不分,穿幾十年也不會壞,后代接著穿。女人穿紅衣服,以前有紅白兩種顏色,可舊社會用白色絲綢做衣服,只有大戶人家的婦女才能穿得起,可當時波密縣群眾家經(jīng)濟條件較差,只能穿粗布衣服,女人也穿牛皮做的藏鞋。
仔細觀察,波卓舞男演員頭戴白色帽子,頭發(fā)很長,這與時下波密男人的發(fā)型不同。索朗旺久解釋說,男演員戴的是假發(fā),波密以前不分男女,頭發(fā)都留得很長,用油松里的油粘起來,弄成一砣砣的,當?shù)厝朔Q為熱巴。若將小孩頭發(fā)剪得光光的,村里的土地神會不高興,對小孩的生長不利??僧敃r參加波卓表演時,男士所戴帽子已經(jīng)失傳,索朗旺久便來到玉許鄉(xiāng)沙仁村,拜訪70歲的老人布仁。他從布仁回憶里得知,波密人以前喜歡戴白色羊毛做的帽子,將羊毛在水里浸泡,加工后做成帽子,當?shù)厝朔Q為“加夏亞洛”。
索朗旺久之后找到了末代嘎朗王的一張老照片,這是他跑到印控區(qū)后,由一名外國人拍攝的照片。他找到拉薩一家做服裝店,依舊無法做出想要的樣式。有一天,波卓舞編導亞依喜歡吃柚子,挖空后戴在頭上,有點像波密老人戴的帽子形狀,索朗旺久當時喜出望外,當即讓這家服裝店按照這種樣式做出來,再在帽子周圍折疊一圈,一種具有波密特色的帽子就這樣做出來了。
索朗旺久說,波卓作為在西藏的一種獨特的舞蹈形式,受到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的重視。20世紀50年代,波密縣政府組織易貢波卓業(yè)余演出隊代表林芝地區(qū)前往拉薩表演波卓舞,深受好評。2013年10月,傾多波卓藝術(shù)團成立,目前有演員60多人,年齡最大的54歲,最小的只有17歲,都是村里人。為了更好地發(fā)展波卓舞這種藝術(shù)形式,波密縣政府在每年舉辦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節(jié)上,均以比賽的形式安排各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牧民表演波卓,以提高農(nóng)牧民群眾對文化藝術(shù)的熱愛,也讓波卓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
如今,波密波卓作為非物資文化遺產(chǎn)項目,榮登2014年藏歷新年晚會,獲得了西藏自治區(qū)五個一工程獎。
西巴煨桑斗熊節(jié)
我觀看過西壩斗熊戲,突然在身后的樹林中傳來一陣陣吼叫聲,
轉(zhuǎn)過去一看從樹林里出來了七只“狗熊”。
“狗熊”的手上還拿著樹枝,吼叫著朝我們走來,
周圍的人們都落荒而逃,只見這時在大伙的前面
沖出來幾位年輕的小伙子,他們都穿著獸皮衣,
頭上戴著草帽,手上拿著棍子,小心翼翼地朝狗熊走去,
而后跟狗熊搏斗起來,不一會兒狗熊都被打敗。
在波密縣多吉鄉(xiāng),矗立著一座高聳入云的神山——卓瑪山。據(jù)傳說這座圣山最初是有位叫扎貢巴·德頓確吉多吉的修行者發(fā)掘開光的,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圣山左邊有很多自然形成形似佛像的巖石,被稱為“千尊佛像”。右邊棲息著龍女通迥瑪?shù)纳窈白楷斃牒?。每當吉慶吉日時,在該湖中清晰地顯現(xiàn)猶如電視屏幕般的外界和內(nèi)界情景,極為神秘奇特。
卓瑪山巍峨聳立,銀白色的山峰就好像是拜觀音坐式的白度母,她那7只美麗善良的眼睛一直凝視著山下的山民百姓,山的右側(cè)據(jù)說是1020尊佛母的化身。圣山兩側(cè)茂密森林中有懸掛潔白哈達似的幾處瀑布,種種與民間傳說相關(guān)的一群群石嶺,在綠色草原上盛開著各種奇花異草猶如花卉世界,草場水草豐茂,風景幽美宜人,讓人流連忘返,是朝圣旅游者向往的圣地。
在卓瑪山腳下,坐落著一個名為西壩的小村莊,該村有35戶,200余人,每逢藏歷6月15日起,村民們都要過別具一格的煨桑節(jié),如今稱為“西壩煨桑斗熊節(jié)”。西壩煨桑斗熊節(jié)是西巴村焚香祭祀山神的一個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每年藏歷6月15日至16日舉行。后來為便于該村農(nóng)牧民在農(nóng)牧閑時過節(jié),把時間改為藏歷5月15日。2009年,西壩煨桑斗熊節(jié)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得到了進一步保護和傳承。
西壩斗熊節(jié)傳承人卓瑪次登說關(guān)于西壩斗熊節(jié)的來歷,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
相傳最初的時候,西壩煨桑斗熊節(jié)僅僅是一項燒香求佛的佛事活動?;顒又?,有一項儀式是必須開展的:一個人扮演成乞丐(小丑),去附近的每一頂帳篷要飯,幾個年輕小伙扮演成獵狗,來追咬這位要飯的乞丐。有一次,儀式正在舉行時,突然一條花狗從森林中趕出了七只狗熊,據(jù)傳花狗是巴頓拉姆(護法神)演化的?,F(xiàn)場的人頓時驚呆了,不知道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紛紛問在場的喇嘛,喇嘛也不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他們便派人赴拉薩,專門向五世達賴喇嘛洛桑加措請教,五世達賴喇嘛經(jīng)過占卜,得出結(jié)論,認為這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并鼓勵村民把這一習俗保持和發(fā)揚下去。從此以后,當?shù)鼐用窬桶堰@項活動改名為“西壩斗熊戲”,每年的藏歷6月15日定為“西壩斗熊節(jié)”,從而延續(xù)到現(xiàn)在。
煨桑中的“?!?,藏語意為“祭禮煙火”,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在煨桑時,除選用柏樹枝以外,還兼用艾蒿和石南等香草的葉子。舉行煨桑節(jié)的地方有一定選擇,并且煨桑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砌在山頭或河岸的曠地上,中間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祀神。藏族煨桑儀式在很多場合舉行,諸如祈愿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婚喪嫁娶、旅途安全、祛病延年等等。
煨桑的起源要追溯到古象雄時期,雍仲本教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從象雄來到了工布(如今的林芝),在這里初轉(zhuǎn)法輪,并傳下了煨桑的方法。據(jù)《巴協(xié)》記載,蓮花生來藏傳法行至桑耶地方時,本波教徒便向他煨桑致敬,后被印度佛教普遍采用。依雍仲本教史料,迎請神靈前首先要焚香凈化周圍環(huán)境,消除不凈和穢氣。燃桑是凈化行為,每個污點、鬼、魔和穢物都會由此而排除,具有凈化環(huán)境、消除邪氣、穢氣和凈化之功效。
西壩煨桑斗熊節(jié)要舉行兩天,第一天由此項活動負責人組織寺廟喇嘛和每戶一人一起到活動地點——卓瑪神山山頂進行打水,砍柴、帳篷等準備工作,喇嘛們則進行誦經(jīng)燒香。從遠處望去,看到充滿喜慶氣氛的香煙在上空繚繞。第二天除了做佛事活動外,還要舉行游覽、玩耍等娛樂活動。這一焚香祭祀的宗教節(jié)日非常獨特,從西壩村出發(fā)爬那座圣山要行走50多公里的山道,這座圣山的山頂為石巖,山腰為草坡,山腳為樹林。在炊煙彌漫的序幕中,便能觀賞到猶如在渡口停滿的船只似的一頂頂潔白的帳篷。
吃完早飯后,信徒們先要去參加焚香祭祀、掛風馬旗和經(jīng)幡等活動,這是當日進行的第一項活動。香爐中升起裊裊騰騰的煨桑,散發(fā)布滿濃濃的松香味,人們在專心地焚著自帶的煨桑香料,掛起經(jīng)幡,這是表示各自對山神和土地神的虔誠信仰。點燃酥油燈,供著凈水杯及祭祀品的潔白帳篷里,傳來僧人們念經(jīng)祈禱的瑯瑯回聲。
當燒香祭拜完后,村里就舉行唱歌跳舞活動。身穿節(jié)日盛裝的俊男靚女,更增添煨桑斗熊節(jié)的色彩和喜慶氣氛。身穿色彩鮮艷的綢子襯衣和花色各異的緞子藏裝,帶著工布服飾的呢子帽,系著亮閃閃的銀腰帶和彩虹般的純毛圍腰,戴上珍貴的珊瑚、瑪瑙等項鏈的姑娘們顯得格外美麗動人。上身穿著潔白雪山色調(diào)的繭綢襯衣和紫色坎肩,身穿墨黑色的卡其藏裝的小伙子們顯得更加英姿灑脫。這里是歌舞的海洋,青年男女們以唱歌跳舞來歌頌美麗的家鄉(xiāng)和幸福生活。
當青年男女們興高采烈地唱歌跳舞時,十幾名男人排著隊,有的手上端著“多瑪”供品和食品,有的手上拿著焚香祭祀用的香料,大家都舉著掛滿風馬旗和經(jīng)幡的樹桿往焚煨桑的香爐旁邊走去,焚起香料,虔誠地向山神白度母默默祈禱。他們的態(tài)度如此的認真,心如此的虔誠,朝著繚繞升起的香煙,念念有詞地誦著祈禱詞,聲音時高時低、時快時慢,仿佛大海浪濤似的,一浪推著一浪走。那天不管男女老少,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佛香,整齊的跪在地上向天祈禱著,祈禱老天保佑西壩村風調(diào)雨順,吉祥如意。
藏歷6月16日,當?shù)卮迕翊┥瞎?jié)日的盛裝,帶上過節(jié)的牛肉、酥油、青稞酒等,在天沒亮之前到達度姆神山腳下,整個節(jié)日活動正式開始,此項活動由七位身強體壯的男人扮演狗熊,兩位比較幽默的人扮演獵人,略懂法律、年紀較大、有威信的三位老人扮演法官,而獵人扮演者一般由有一定的口才和隨機應(yīng)變能力強的人扮演。
當太陽漸漸升起,天空露出魚肚白時,整個節(jié)日活動的重頭戲——斗熊戲正式開始。從山腳的樹林里突然沖出七只“黑熊”,嚎叫著沖向人群,人們驚呼著散開。這時,三個獵人手持獵槍沖了過去。經(jīng)過一番搏斗后,獵人們制服了黑熊,并趕著黑熊挨個帳篷喝酒逗樂。走完所有帳篷后,獵人準備殺熊剝皮,這時人群中走出一個“長者”,扮演正面人物,另一人扮演反面人物,不停地爭論保護生態(tài)平衡與野生動物的事情。“長者”開始從佛教教規(guī)、國家法律、村規(guī)民約等方面,向幾位獵人講解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獵人不斷反駁,雙方言語幽默,逗得周圍村民捧腹大笑。
最后,獵人們終于被長者說服,承認錯誤,給長者獻上哈達……整個活動過程以斗熊、制熊、放熊為主線,集小品、山歌、舞蹈等于一體,向人們灌輸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思想,體現(xiàn)了當?shù)厝罕娮怨乓詠砭团c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觀念。斗熊戲結(jié)束后,村民們圍在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直到第三天清晨才漸次離開。
我有觀看西壩斗熊舞臺戲的經(jīng)歷:在身后的樹林中傳來一陣陣的吼叫聲,轉(zhuǎn)過去一看從樹林里出來了七只“狗熊”?!肮沸堋钡氖稚线€拿著樹枝,吼叫著朝我們走來。隨著它們的走近,周圍的人們都落荒而逃,只見這時在大伙的前面沖出來幾位年輕的小伙子,他們都穿著獸皮衣,頭上戴著草帽,手上拿著棍子,小心翼翼地朝狗熊走去,而后跟狗熊搏斗起來,不一會兒狗熊都被打敗。這時,西壩村村長卓瑪次登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大聲地宣布斗熊儀式結(jié)束,這就是當?shù)赜忻亩沸軆x式?,F(xiàn)在,西壩村人將節(jié)日演變?yōu)槎沸軕颍舆M了保護野生動物、獵槍等元素,演這個戲有10人,其中7人扮狗熊,2人扮獵人,1人扮法官或護林員。
21世紀初,參與西巴斗熊節(jié)的幾位老藝人年老體弱,急需尋找繼承人,否則面臨“人亡藝絕、藝隨人亡”的局面。為了保護和發(fā)展波密西巴斗熊節(jié)文化,波密縣在每屆舉辦的民間民俗文化藝術(shù)節(jié)上,都安排西巴斗熊戲表演隊參加表演,以此提高農(nóng)牧民群眾對西巴斗熊節(jié)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波密縣文化部門還于1995年拍攝制作了西巴斗熊節(jié)VCD光盤,所拍攝錄像曾榮獲過國家文化部、少數(shù)民族文化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民俗民藝錄像片匯映“康遠杯”三等獎,曾在中央電視臺《森林之歌》欄目播出。西壩斗熊戲非常古老,尚未發(fā)現(xiàn)民間劇本,波密縣政府組織人員整理了劇情內(nèi)容,如今已形成了文字性腳本。2009年,西壩斗熊節(jié)被列為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松宗賽馬節(jié)
騎手們穿上特殊的馬術(shù)表演服裝,跨上駿馬,
個個都是身輕如燕,忽而像雄鷹展翅飛翔,
忽而似飄帶伸展自如,忽而彎腰側(cè)掛拾起跑道上一條條
排列著的潔白的哈達,并舉過頭頂,回眸一笑,
勝利的喜悅盡在笑靨蕩漾中。
這些矯健的身影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松宗鎮(zhèn)位于波密縣東部,旅游資源豐富,風光旖旎。松宗寺地處松宗鎮(zhèn)盔甲山下那玉村平坦的開闊地上。藏語“松”為三之意,“宗”為聚集之意。松宗之名由此寺為三座小廟合并而來,亦有三岔口交會而來之說。
松宗寺全名為松宗扎西曲林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寺中主供強巴佛。該寺位于一眼望不到邊的原野上,南邊流著滔滔的帕隆藏布江,北邊是滾滾的曲宗藏布河;四周環(huán)繞著巍峨的神山和美麗的雪峰,景色十分迷人。
每年藏歷3月15日,春暖花開之時,松宗寺都將舉行為期3天的祈禱大法賽馬節(jié)。當?shù)鼐蜁埶轮袕姲头鹄@寺一周,同時接受當?shù)匦沤倘罕姷捻敹Y膜拜。更會舉行盛大的賽馬活動,祈愿當年風調(diào)雨順、生活幸福。
大凡熟悉西藏民俗的人都知道,藏族男人小時候大都有騎馬的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是伴隨著賽馬節(jié)而來的,在西藏村村鎮(zhèn)鎮(zhèn)基本都有賽馬娛樂活動。小的比賽以村為單位,比賽中脫穎而出的騎手和馬匹,都被送到鄉(xiāng)里參加比賽。在鄉(xiāng)里的比賽取得優(yōu)秀成績者,就會被選送到縣里的賽馬節(jié)上。
農(nóng)區(qū)、牧區(qū)的賽馬也有差別。牧區(qū)的賽馬節(jié)時間多選擇草原上水草豐美的夏季。那曲的賽馬節(jié)最為盛大,時間在8月中旬,持續(xù)5~15天。節(jié)日前夕,人們帶著帳篷,攜家?guī)Э?,女人們穿著最漂亮的衣服、戴上所有值錢的首飾來到馬場邊安營扎寨。男人們則盛裝騎馬而來,英俊瀟灑,非常迷人。這里的賽馬節(jié)有嚴格的賽制,很像是一場盛大的運動會。
農(nóng)區(qū)賽馬節(jié)多與農(nóng)事活動有關(guān),時間也多選在7月農(nóng)閑之時。以日喀則為代表的后藏農(nóng)區(qū),比較隆重的賽馬活動在江孜達瑪節(jié)上。達瑪節(jié)本意為跑馬射箭,舉行時間在7月中下旬,一般持續(xù)5~7天,節(jié)日期間,跑馬射箭、展佛、跳神,場面熱鬧非凡??赏瑯邮寝r(nóng)區(qū),林芝的賽馬節(jié)時間要早一些,一般選在4月舉行,節(jié)日的舉行也有祈愿美好之意。林芝波密松宗賽馬節(jié)一年舉辦一次,為期3天,期間要舉行大型鍋莊比賽、馬術(shù)表演、抱石頭賽和人力賽跑等。
在松宗賽馬節(jié)那天,該鎮(zhèn)的人們一大早就忙碌著,歡騰著,一切準備就緒后,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帶著帳篷、美酒、佳肴,高高興興乘車趕赴賽馬場。在雪山掩映下的松宗寺周圍的原野上,在翡翠般點綴的湖水旁,搭起一座座帳篷。隨著鈸鼓號聲的節(jié)奏,喇嘛們用金光閃閃的轎子將彌勒佛像(未來佛)緩緩地迎入轉(zhuǎn)寺路上,氣氛顯得格外莊重威嚴,迎請彌勒佛像的儀式開始了。
人們?yōu)橛朗榔桨?,為年年無病無災,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也為賽馬節(jié)的圓滿成功念叨著祈禱和祝福的詞語,隨著迎請彌勒佛像的喇嘛列隊從左往右繞寺廟轉(zhuǎn)一圈,瞻仰彌勒佛像容光的無比風采。此時此刻歡笑聲與祈禱聲此起彼伏。
藏歷3月的松宗大地,處處春意盎然,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桃花微笑。當太陽披著金色的彩衣,雪峰反射出萬丈光芒的時候,隨著人們的高呼聲,各行政村的賽馬選手們個個都輕裝灑脫,英俊威武,信心百倍地騎著駿馬,雄赳赳,氣昂昂,往賽馬起跑點方向走去,并各司其位,等候發(fā)出發(fā)令槍聲。隨著“啪”的一聲,發(fā)令槍聲一響,騎手們揮舞鞭子,駿馬如箭離弦,狂奔在2公里長的跑道(公路)上,都想一舉奪魁,以示自己的威武風采。眾人熱烈地歡呼著,緊緊跟隨騎手,不到幾分鐘,率先跑來了馬匹就踏入終點線,眾人紛紛給奪冠的騎手和馬匹獻上潔白的哈達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敬佩。
緊接著進行的是馬術(shù)表演。騎手們穿上特殊的馬術(shù)表演服裝,跨上駿馬,個個都是身輕如燕,忽而像雄鷹展翅飛翔,忽而似飄帶伸展自如,忽而彎腰側(cè)掛拾起跑道上一條條排列著的潔白的哈達,并舉過頭頂,回眸一笑,勝利的喜悅盡在笑靨蕩漾中。這些矯健的身影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這一歡樂的氣氛感染著觀眾,這些精彩的表演為整個賽馬增添了無比的光彩。
賽馬節(jié)第二天上午,要舉行一些宗教活動,緊接著舉行盛大的歌舞表演賽。九個行政村的歌手、舞者們興高采烈,各自圍圈,先談?wù)撔┤绾纬浞职l(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奪取觀眾的贊揚,隨后按照預先已確定的出場順序,唱起動聽的民歌,跳起粗狂的舞蹈。參加表演賽的小伙們?nèi)缢勺趯幉疾槿丈揭粯哟T壯瀟灑;少女們?nèi)鐥澢忝醚┓逡粯悠列銡?,男女老少都顯得格外親切大方。
就在這時,松宗格尼村的康巴漢子們唱起了《裝扮高貴馬具的駿馬》:
好一匹駿馬,裝扮一匹新的駿馬;
好一副馬鞍,就像初升的太陽;
好一個后橋,就像初升的月亮;
好一個馬墊,是由五彩絨毛織成;
好一對馬鐙,就像一對鯨魚;
好一根馬鞭,是一根如意鞭子;
漂亮的馬尾,是五彩綢緞編織;
編織的馬尾,結(jié)的是百萬幸福;
好一匹駿馬,裝扮一匹新的駿馬。
格尼村的女人們也不甘示弱,夸獎自己的歌聲好,唱起了《百靈鳥》:
次仁措姆少女的聲音,
就像百靈鳥在歌唱;
次仁措姆百靈般的聲音
不輕易能聽到;
活佛們誦經(jīng)的地方
能聽到次仁措姆的聲音
能聽到次仁措姆
美妙動聽百靈般的歌聲;
頭領(lǐng)們議事的地方
能聽到次仁措姆的聲音
能聽到次仁措姆
美妙動聽百靈般的歌聲;
母姨們聊家事的地方
能聽到次仁措姆的聲音,
能聽到次仁措姆
美妙動聽百靈般的歌聲。
松宗風景秀美麗,是一個歌舞盛行的地方。這里的人們以歌舞的方式娛美自己,娛美如人的山山水水。不看不知,一看真使人叫絕。那些能歌善舞的姑娘們個個都面如桃花,身如輕燕,唱起歌來似布谷鳥在林中鳴唱悠揚;跳起舞來,溫溫柔柔,如夢如幻。那些碩壯小伙子們的嘹亮的陣陣歌聲,粗狂奔放的舞蹈動作,仿佛是一幅支人的畫面在眼前展現(xiàn);在那帶有康巴特色的穿著打扮和具有藏東味道的歌舞里包含著藍天白云,包含著高山流水,包含著剛強堅毅的特性。
人們越唱越精神,越跳越精彩,此時此刻你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片歌的海洋,舞的圣殿,歡樂的世界。最后,人們唱起了祝福吉祥如意的《吉祥謠》。日落西山,那悠揚的歌聲飄得很遠很遠,直到人們在歡笑聲里告別。
松宗賽馬節(jié)歷史悠久、規(guī)模盛大,融宗教、民俗和民間體育為一體,逐漸形成了極富當?shù)靥厣⒙暶h播、深受當?shù)厝罕姎g迎的民俗文化節(jié)日,演變?yōu)椴芸h賽馬文化藝術(shù)節(jié)。
帕雄熱巴節(jié)
跳熱巴舞時,表演者很講究單腿旋轉(zhuǎn)和各類蹦子、
串身翻等動作,如女子帶鼓平轉(zhuǎn)、貓?zhí)怼?/p>
正反轉(zhuǎn)、高低擊鼓等,變化多端,情緒灼熱。
男子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如兔子跳、扭身跳、
滾毛、走矮子等動作。熱巴舞風格技巧熟練精當,
節(jié)奏激烈緊張,表情豐富,情緒奔放,粗獷豪邁,
英武豪放,特點穩(wěn)重大方,舞姿優(yōu)美多變,
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
我來到波密縣時,文化部門的人員說,多吉鄉(xiāng)是一個極富民俗文化特色之鄉(xiāng),竟有帕雄熱巴舞、達巴夏卓舞、西巴斗熊節(jié)、曲藝說白、藏鞋、竹編筐制作技藝等6個項目,被列入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如此多的文化項目列為區(qū)級“非遺”名錄,這在西藏是不多見的。
沿著帕隆藏布江支流曲宗藏布江逆流而上,新修建的公路兩旁,一座座村落掩映在綠樹叢中,車輛緩緩駛?cè)豚l(xiāng)政府所在地,沿街兩邊的墻壁,被五彩斑斕的藏式壁畫裝飾一新,襯著綠柳,恍如進入世外桃源。
第二天,我前往帕雄村,采訪對象便是帕雄熱巴舞傳承人久尼瑪。帕雄村位于曲宗藏布江東岸,距波密縣城約60公里。該村有30多戶、280多人,村莊雖然不大,卻因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帕雄熱巴節(jié),在當?shù)仡H有名氣。
熱巴藏語字面意為“穿布衣的人”,熱巴舞是由藏族熱巴藝人表演的一種舞蹈形式。以前,熱巴由賣藝為生的流浪藝人來表演,大都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成,以鈴鼓為主,集說唱、歌舞、雜技、熱巴劇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它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程序,由12個節(jié)目組成,全套演出需要5個小時。2006年5月,熱巴舞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據(jù)史料記載,熱巴舞產(chǎn)生約在公元11世紀,由藏傳佛教噶舉派第二代祖師米拉日巴所創(chuàng)建。也有人認為熱巴舞是由佛學家當巴桑杰傳下來的?!案连敯饲濉北闶钱敯蜕=艿膸煾赴⒗X看到魔王殘害百姓時念的咒語,也就是噶瑪派僧俗阿拉果覺看到或聽到有人受苦受難時念的咒語。
民間流傳著很多熱巴舞由來的傳說。相傳人們在索扎、美利、生瓜三條河匯合處新建了一座九層樓寺廟,統(tǒng)治者誘惑人們來為他們建寺,由噶瑪創(chuàng)始人之一米拉日巴組織五男五女在工余時間表演,以此鼓勵大家。每蓋一層樓時,就舉行一次舞蹈盛會。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興建,寺廟蓋好了,熱巴的鼓點增多了,舞蹈也隨著豐富起來。
帕雄熱巴節(jié)有著悠久的歷史,該村老人們說,這一節(jié)日起源于藏傳佛教噶舉派大師米拉日巴及其徒弟日瓊巴時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帕雄村成立了熱巴表演隊,每年都舉辦兩次村級民間藝術(shù)節(jié)——帕雄熱巴節(jié),讓帕雄熱巴舞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帕雄熱巴節(jié)雖然只是個偏僻小山村的節(jié)日,但它也有極嚴格的程序。帕雄熱巴節(jié)是以跳熱巴舞為主,通常在藏歷11月10日舉行。
“開幕式”神秘而又古老莊嚴,帕雄村山頭的米拉日巴廟前人潮涌動,鼓樂齊鳴,當?shù)厝罕娚碇?jié)日的盛裝,手舉搖鈴,嘴里念著祈禱詞,按順時針方向繞拉康一圈,揚起一溜香爐的熏煙?;顒娱_始后,嘉賓及全體人員舉行儀式,隨后在廟會廣場進行了帕雄熱巴舞表演,男人持響鈴,女人持長柄鼓,伴隨著歡快的鼓點與清脆的鈴聲,藝人們以奔放的舞蹈語言,營造著歡騰熱烈的場面,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躍躍欲試。
帕雄熱巴舞古老而神秘,熱巴舞傳承人久尼瑪詳細介紹了全過程。10日早晨,每家每戶選一名成年男性,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牽著精心打扮、備好鞍具的心愛坐騎,來到村頭燒香,舉行祭祀米拉日巴的活動。人們把從家里帶來的香料一把一把撒到那大大的香爐里。再放上柏樹葉熏煙,嘴里一個勁地念著祈禱詞,時不時地高喊著心愿:“祝愿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祝愿人間平安,消除災難疾??!”
隨后,騎手們便一一翻身上馬,按照順時針方向繞帕雄村一圈。馬蹄“得得”聲,揚起一溜一溜塵煙。男人們跑馬轉(zhuǎn)過村莊一圈之后,全村人聚在一起享用各家主婦準備的豐盛的午餐,互敬美酒、美食,笑談家事、村事、天下事。
下午,帕雄熱巴節(jié)進入實質(zhì)性階段,表演即將開始了。熱巴舞是一種由鼓鈸(單鈸)、鑼伴奏的集體大型歌舞,技巧性較強,初時舞姿輕捷,高潮時感情奔放,動作粗獷有力。跳熱巴舞的原意是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興旺和禳災、祈豐收。唱、舞、器樂、服裝等方面的藝人須經(jīng)事前長時間的培養(yǎng)、訓練,方能參加。
熱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先念一段詞,大意是頌揚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薩等。所演節(jié)目最少不能少于9個節(jié)目:《頌天地,拜四方》《太陽、月亮、星星》《鼓聲傳揚,四方平安》《神佛與我們同歌舞》《吉友、迷拉師徒斗法》《烏鴉吹大話》《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戰(zhàn)勝惡魔獨尼阿巴》《送神佛、貴賓》。
帕雄熱巴表演內(nèi)容、形式包括朗誦、歌舞、相聲、舞戲、雜技等。跳熱巴舞,都離不開男人,也少不了女人,男人執(zhí)響鈴,女人持長柄鼓,伴隨著歡快的鼓點與清脆的鈴聲,藝人們以奔放的舞蹈語言、營造著歡騰熱烈的場面,令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跳熱巴舞開始時,先由幾名男性朗誦《史詩》或《曲藝說白》。一位老者講起了宇宙的形成:“最初宇宙形成時,是虎年形成宇宙,虎斑炫耀成宇宙,第一宇宙成拉薩,宇宙供燈釋迦佛。第二宇宙成澤當,宇宙供供燈查珠寺。第三宇宙成易貢,宇宙供燈瑪貢龍?!笔吩姅⑹鲇⑿蹅髡f或重大歷史事件,多以古代英雄歌謠為基礎(chǔ),經(jīng)集體編創(chuàng)而成,反映人類童年時期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或者神話傳說。我到過波密縣易貢鄉(xiāng)的瑪貢龍神山,當?shù)厝罕妼⒋松裆椒旁谌绱烁叩牡匚唬故浅龊跷业南胂蟆?/p>
《曲藝說白》是多吉鄉(xiāng)一種非常獨特的相聲藝術(shù),藏語意為夸張講述,就是以夸張的手法歌頌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歌頌祖先和善人善事,同時又以諷刺挖苦的形式和語調(diào)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批評。一位老者講起了一段“別夏”譏諷詞,諷刺那些表面騎上高頭大馬,卻沒有任何騎術(shù)的人:“騎上駿馬緊張相,帶上狐帽乞丐相,帶上金戒手指短,人和駿馬沒配上,也和鞍子沒配上?!北硌菡叩恼Z言樸實、形象、幽默,令聽眾開懷大笑之余又回味無窮。一段輕松卻又含意深遠的開場白之后,熱烈歡快的舞蹈開始了。
帕雄熱巴中的舞蹈,為了吸引觀眾,講究舞姿的優(yōu)美,編排難度高的動作,像古代的百戲帶有雜技、武術(shù)等藝技。跳舞時,男女人數(shù)相等,由領(lǐng)舞人扮主要角色。在鈴鼓聲中,通過跳、轉(zhuǎn)、翻動作,圓好場地,招來觀眾,然后男女演員上場。表演中,男搖銅鈴女敲,伴隨著鼓點,應(yīng)節(jié)奏而舞。舞者腰間短裙狀的用羊毛或牛毛編織的染有三色或五色的辮條,隨著各種強勁有力的高難度動作,裙條飄起,剛中現(xiàn)柔,瀟灑自如。
跳熱巴舞時,表演者很講究單腿旋轉(zhuǎn)和各類蹦子、串身翻等動作,如女子帶鼓平轉(zhuǎn)、貓?zhí)?、正反轉(zhuǎn)、高低擊鼓等,變化多端,情緒灼熱。男子的技巧表演更扣人心弦,它充分表現(xiàn)了藏族人民純情樸實、熱情開朗、堅強的英雄氣質(zhì)。如表現(xiàn)動物形態(tài)的兔子跳,或扭身跳,或滾毛,或走矮子等動作。熱巴舞風格技巧熟練精當,節(jié)奏激烈緊張,表情豐富,情緒奔放,舞姿優(yōu)美多變,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
帕雄熱巴舞姿變化多樣,給觀眾以優(yōu)美、舒暢、振奮的感覺。女性一手持長柄鼓,一手持類似“鐮鉤”形狀的鼓,跳起舞來動作幅度大,舞姿變化多樣,擊鼓也分一點鼓、三點鼓、六點鼓,九點鼓和雙擊九點鼓的等多種形式。男性舞步更是多種多樣,有牦牛跳蹦步舞、仙女采花小步舞、和尚搖珠旋轉(zhuǎn)舞、公鹿躺身蹦子舞、大鵬巖山旋轉(zhuǎn)舞……就其表演動作而言,有單腿舞、蹲身舞、雙瓶抱滾舞、雙劍掖夾翻滾舞等。舞至高潮時,女性擊鼓飛舞,男性縱身搖鈴,演員們表演著各種技藝高超、難度大的動作,場面十分熱烈。
“卡夏”即相聲,是跳熱巴時不可缺少的穿插節(jié)目。這是為了讓舞蹈演員能得到休息,也讓觀眾能欣賞多種藝術(shù)形式??ㄏ牡膶q方式有多種:一男一女對,男對男、一男兩女對,一女多男對;其內(nèi)容相當廣泛,以對方相貌和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為主線,以諷刺挖苦的方式,主要針對社會上不良行為和某一家、某個人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揭露。這是臨時發(fā)揮的節(jié)目,全憑演員平時觀察力和口才,而且沒有更多的邏輯性的連貫性。但它能使全場氣氛熱烈,人們笑得前仰后合,眼淚直流。這又是帕雄熱巴的特點之一。
熱巴舞潮起潮落幾次后,熱巴戲又登臺了。熱巴戲相當于如今的喜劇小品。其題材較為廣泛,有以宗教、歷史為內(nèi)容的,也有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帕雄熱巴舞常演《嘎亞納切》,即白胖臉與凹鼻子,就是家庭與婚姻的題材,表現(xiàn)勞動人民播種、收割、打酥油、背水、趕牛等生活場面。
帕雄熱巴舞戲結(jié)束后,男的拉起自制的二胡,女的揮舞彩袖,共同跳起“熱諧”來。熱諧即熱巴弦子舞,是由二胡伴奏,男女演員圍成一圈邊唱邊跳的集體舞,其歌詞有繼承下來的老詞,也有即興創(chuàng)作的新詞。眾人在旋律動聽悅耳的舞曲聲中,跳著優(yōu)雅輕盈的舞蹈。入夜,那些余興未盡的人們又跳起“果卓”舞,據(jù)說他們能跳到第二天。
自從帕雄熱巴舞進入西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后,帕雄熱巴的隊伍日漸壯大,不僅能傳承傳統(tǒng)文化,還能增強村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讓群眾身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