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崢嶸,馮 博,張少雷,夏 晗,朱智琦
河南中藥大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鄭州450000)
通腑瀉下法對痰熱腑實證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療效
毛崢嶸,馮 博,張少雷,夏 晗,朱智琦
河南中藥大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鄭州450000)
目的:評價通腑瀉下法對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方法:回顧分析重癥醫(yī)學科治療的140例危重患者合并胃腸功能障礙臨床資料,按照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西醫(yī)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通腑瀉下法,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yī)癥候評分、DAO、TNF-α、IL-6、CRP水平低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腹脹、便秘、腸鳴音)短于對照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腑瀉下法治療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障礙,可有效抑制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明顯提高臨床治療療效,值得臨床應用。
胃腸道是人體內(nèi)的主要器官,參與了體內(nèi)免疫屏障、內(nèi)分泌、物質代謝等重要功能,機體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休克等時,會繼發(fā)胃腸功能障礙。胃腸功能障礙是誘發(fā)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1]。隨著中醫(yī)藥在治療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障礙中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進一步為胃腸功能障礙治療提供新的方向?,F(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重癥醫(yī)學科治療的140例危重患者合并胃腸功能障礙臨床資料,按照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0例患者。對照組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年齡28~72歲,平均年齡(65.78±4.11)歲;腦出血20例,腦梗死15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9例,感染性休克14例,其他12例。觀察組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齡29~70歲,平均年齡(66.04±3.88)歲;腦出血19例,腦梗死14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10例,感染性休克16例,其他1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APACHE-Ⅱ評分等基礎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胃腸功能障礙西醫(yī)診斷標準》:①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嘔吐咖啡樣液體;②實驗室檢查CRP水平升高[2]。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協(xié)作組起草制訂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3]。證候診斷標準依據(jù)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4],痰熱腑實證診斷標準:痰黃粘稠、腹脹便干便秘、舌質暗紅苔黃厚膩,脈弦滑。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對癥治療的同時,給予莫沙必利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31110,規(guī)格:每片5 mg)鼻飼治療,每天3次,每次5 mg,療程7 d。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通腑瀉下法中藥治療,基礎方:生石膏20 g,生大黃10 g(后下),杏仁粉12 g,瓜蔞皮20 g為基本方,加減化裁,濃煎取400 ml,溫度36~38 ℃,其中200 ml鼻飼,200 ml保留灌腸(要求肛管插入深度在20~30 cm,保留30 min),12 h 1次,療程7 d。
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②血清DAO、TNF-α、IL-6、CRP水平;③臨床癥狀消失時間;④胃腸功能障礙評分、APACHE-Ⅱ評分。
4 療效判定 ①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癥狀完全消失,胃腸功能改善80%以上;有效:癥狀減輕,胃腸功能改善40%以上;無效:癥狀無變化。②中醫(yī)癥狀評分: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腹脹、便秘、出血、腸鳴音等癥狀進行評定,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依次記為0、1分、2分、3分[5]。③胃腸功能障礙評分,0分:正常;1分:腹脹者;2分:腸鳴音減弱;3分:嘔吐咖啡樣、胃液潛血、3d無排便[6]。④胃腸功能障礙分級,0級:正常;輕度:1~4分;中度:5~9分;重度:≥10分[7]。
實驗室檢查:①腫瘤壞死因子:應用全自動生化檢測儀,采用微量酸滴定法及配套試劑盒測定[8]。②IL-6測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配套試劑盒測定。③CRP檢測:采用瑞士生產(chǎn)的免疫定量分析儀,高敏C反應蛋白檢測試劑盒。④DAO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及配套試劑盒[9]。
1 臨床治療療效對比 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16例,無效32例,有效率54.28%,觀察組顯效36例,有效19例,無效15例,有效率78.57%,兩組對比(P<0.05)。
2 臨床中醫(yī)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中醫(yī)癥狀評分為(11.17±4.51)分和(11.08±4.23)分,治療后分別為(5.33±2.96)分和(2.51±3.41)分,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3 臨床治療前后血清DAO、TNF-α、IL-6、CRP水平對比 治療后兩組血清DAO、TNF-α、IL-6、CRP水平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血清DAO、TNF-α、IL-6、CRP水平對比
4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n=70,d)
5 臨床治療前后胃腸功能障礙、APACHE-Ⅱ評分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胃腸功能障礙評分、APACHE-Ⅱ評分明顯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胃腸功能障礙、APACHE-Ⅱ評分對比(分)
胃腸道是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腸道屏障,對維持機體影響供應、免疫平衡、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危重患者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激發(fā)胃腸功能障礙,使胃腸內(nèi)毒素、細菌發(fā)生移位,進一步誘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
胃腸功能障礙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腹脹”、“便秘”等范疇,主要是因為外邪侵襲,氣滯血瘀所致。因此,給予通腑瀉下法治療,以促進胃腸運動,減輕腸脹氣,改善胃腸道循環(huán),打破惡性循環(huán),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有效防止病情的發(fā)展。本文采用的通腑瀉下法,選用宣白承氣湯,其中大黃瀉下攻積,石膏清熱宣肺佐以杏仁粉開肺氣而止咳,瓜蔞皮化痰且潤腸。此方是中醫(yī)整體觀在辨證論治及遣方用藥中的具體體現(xiàn)。即 “下病治上、臟腑合治、相輔相成”。同時灌腸給藥,藥物吸收快,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且不受胃腸功能障礙影響,是有效的給藥途徑。
DAO屬于細胞內(nèi)膜,通常集中分布于腸黏膜上層絨毛細胞的細胞質內(nèi),當腸黏膜受損后,DAO水平會進入血液循環(huán)。TNF-α、IL-6、CRP等炎性因子,在機體創(chuàng)傷、感染、應激反應時均會上升。故臨床觀察DAO、TNF-α、IL-6、CRP等血清水平,可反應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臨床通過通腑瀉下法治療危重患者胃腸功能障礙效果理想,可及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糾正胃腸功能障礙,臨床預后效果良好。
[1] 白雪歌,曹書華.急性創(chuàng)傷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胃腸道功能障礙臨床分析及治療[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18(4):944.
[2] 曹書華,王今達.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標準的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18(5):259.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證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4]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2002:233-237.
[4] 陳雪萍.危重癥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評價研究進展[J].湖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2,31(6):439.
[5] 馬燕蘭.危重癥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27(6):440-444.
[6] 付 靜.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危重癥病人早期胃腸功能障礙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5,32(5):447-448.
[7] 隗 穎.危重患者腸功能障礙監(jiān)護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3):363.
[8] 侯 杰.合理應用大黃及其復方開啟危重患者腸道功能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4,13(3):185-186.
[9] 黎君友.二胺氧化酶在創(chuàng)傷后腸道損傷中變化及意義[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4,8(12):482-484.
(收稿:2016-10-12)
胃腸功能障礙/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瀉下劑/治療應用 通腑瀉下法
R57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