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惠忠
一、成因分析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進入高年級階段后,計算的正確率大大下降。許多家長甚至教師都習慣地認為計算出錯誤是孩子粗心大意、馬虎造成的。把計算失誤全部歸罪于孩子的不認真、粗心大意。事實上,小學生在計算中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大部分錯誤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質及其導致的不良計算習慣所致。大致如下:
1.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上馬馬虎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如把運算符號看錯了:加號看成乘號,除號看成減號或把兩位小數(shù)看成一位小數(shù)等。
2.100以內進退位加減法口算不熟練,對乘法口訣不熟,因而計算時出錯。
3.書寫不規(guī)范,導致數(shù)字變形,就把變形了的數(shù)字看成其他數(shù)字,以致出錯,還有的干脆提筆就抄錯數(shù),或者算對了結果卻寫錯。如,有的學生計算把“4”寫成“9”,又如有的學生把“0”寫出了頭,回頭來又把它誤為“6”。
4.豎式中數(shù)位對不齊,混合運算中運算順序和計算法則錯誤。如,241×162,第一個部分積為482,第二個部分積為1446,其中末位上的“6”沒有與第一個部分積里的“8”對齊,而是寫在“4”和“8”的中間,加時不注意,又把“6”與“4”相加而不是與“8”相加。
二、應對策略
1.以口算為基礎提升學生口算能力
口算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應具備較強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我每天利用課前兩分鐘時間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題,如:1.25×0.8= 0÷2.8= 0.25×4= 6.5÷6.5=……,這些口算題我經常以卡片、聽算、小黑板視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組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答,然后由我計時,看該組學生答完十道題一共用了多少時間。我一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看哪組學生答對的人數(shù)最多,并且答十道題用的時間最少,哪組就為本星期的口算優(yōu)勝組,并給予優(yōu)勝組獎勵。這樣以競賽的形式進行口算訓練,學生們的積極性相當高,口算的興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以估算為手段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計算能力的手段。估算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運算”,可以幫助學生檢查計算的結果正確與否,運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對計算的結果做預先定位,快速地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例如,在計算39×486時,可以讓學生大致說說積大概是多少,從而知道,積的位數(shù),不至于出現(xiàn)較大的錯誤;在簡算3.74×9.8=?時,學生經常出3.74×9.8=3.74×(9.8+O.2)的錯誤,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先估算,3.74×9.8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兩位、一位小數(shù),則積一定是三位小數(shù),末位4×8=32,則積的末尾一定是2,可見,結果肯定是錯的,再分析原因,問題就解決了;可見估算可以讓學生的直觀思維活躍起來,能促進學生數(shù)感的發(fā)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以練習為關鍵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
為了促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的技巧,形成計算能力,加強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撲克牌、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等形式來吊學生的胃口。還可以通過“趣題征解”“巧算比賽”等形式。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要想提高練習的效率,練習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有一定的坡度。如四年級學生學習了兩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后,可設計這樣的題目:在口45÷34的除法算式中,在口中可以填寫哪些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填寫哪些數(shù),商是一位數(shù)。通過這種填空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商的位數(shù)的確定方法??傊?,多樣化的練習不僅豐富了練習的內容與形式,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4.以習慣為前提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在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審題習慣,所謂一看二想三算是指: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shù)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留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進行認真計算。
(2)專心校對。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要及時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3)積極驗算。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作為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抄題寫數(shù)立即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當然,檢驗時要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
(4)及時訂正。作業(yè)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并認真分析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類錯誤。學生還可以自己收集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經常復習察看,以防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5)規(guī)范書寫。作業(yè)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guī)范。對題目中的數(shù)字、小數(shù)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guī)范,清楚。數(shù)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shù)位要對齊。所以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計算正確前提與保證。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長期、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提高計算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是教師能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fā),讓學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則,并通過有效的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乃至學習習慣。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