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鋒
一、你真的了解“時間”嗎?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時間,你是不是認為時間很簡單?其實不然,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它類似于長度、溫度或質量等,是對物質性狀的描述,但又有所不同。例如:我們能辨別距離,感覺到溫度和重量,但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嗅不到,也嘗不到時問,只能通過意識,或者通過觀測它的效應來理解它。
在國際單位制中有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物質的量和發(fā)光強度。時間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切事件過程長短和發(fā)生順序的度量。
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周期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地球自轉的周期、月球繞地球的轉動周期、地球繞太陽的轉動周期,等等。而地球的運動規(guī)律是構成時間單位的自然基礎。
二、“真太陽時(日”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在北半球,太陽視運動(地球上觀察者看到的太陽運動)是東一南一西,每天正午太陽會運行到當天的最高點(即正南,或者說上中天)。因此,天文學規(guī)定:太陽相鄰兩次出現(xiàn)的最高點所經(jīng)歷的時間間隔,就是一個真太陽日;把真太陽日分為24小時,每個小時就是一個真太陽時。
三、“平太陽時(日)”是什么?
由于地球圍繞太陽運動不是一個正圓,而是有一點點扁的橢圓,所以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時刻在變化。當?shù)厍蚓嚯x太陽近一點時,其公轉會快一點,距離太陽遠一點時,其公轉會慢一點。另外,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有23.5度的傾角,加上其他原因,使得地球的公轉速度有微小的變化,這引起了地球上每一個真太陽日的長短有微小變化。真太陽日長短的微小變化,在古代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人們甚至毫無察覺,例如古代的日晷、圭表等工具都是測量的真太陽時。但現(xiàn)代人對時間準確性的要求提高,特別是科學上要求時間更加精確,所以科學家就制定了一套實用的時間體系,稱為平太陽時。
平太陽日的定義,就是把真太陽日一年中的誤差去掉,取其平均值,這樣每一個平太陽日的時間都一樣長。再把一個平太陽日分成24小時,則每小時就是一個平太陽時,也就是我們今天日常使用的鐘表時間,或電視廣播播報的時間。
四、認識一下“世界時系統(tǒng)”
我們知道地球在轉動,地球上的不同地區(qū)不會同時面對太陽,而是順序面對太陽,如圖1所示。例如,住在北京的人處于正午時刻(太陽在最高處),此時住在北京以西的人還沒有到正午,而住在北京以東的人則已經(jīng)過了正午。
隨著人類交往的頻繁與密切,迫切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時問。于是,科學家規(guī)定:把全球按經(jīng)度(360度)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越15度經(jīng)度,每個時區(qū)使用其中心經(jīng)度的平太陽時時間(即區(qū)時)。例如:零時區(qū)(也叫中時區(qū))使用0度經(jīng)線上的時間;北京處于東八時區(qū),使用的是東經(jīng)120度經(jīng)線上的時間。這樣就有了世界時、區(qū)時、地方時和時差的概念。
世界時:0度經(jīng)線(經(jīng)過英國的格林尼治天文臺)上的時間,就是零時區(qū)(也叫中時區(qū))時間;
區(qū)時:就是某時區(qū)中心經(jīng)度線上的時間,一股為居住在本時區(qū)的人們使用;
整點時差:區(qū)時與世界時之差(差在小時,沒有分秒之差);
地方時:就是你所在的具體經(jīng)度處的時間(與區(qū)時有差別,是經(jīng)度之差,差在分秒)。
五、動手測量“真太陽時”
我們下而要做的足測量當?shù)氐恼嫣枙r正午時刻。古人一直采用立竿見影的方法測量真太陽時,我們也可以效法。具體測量可以參考上劃《二十四節(jié)氣測量》一文中有關測量正午日影的方法。
建議同學們從網(wǎng)上查出當?shù)厝罩袝r刻,然后測量日中時刻前后30分鐘(至少20分鐘)。具體方法是:每隔1~2分鐘測量一次,最后征區(qū)間內找出影子最短的時刻,這個時刻就是你測量的當?shù)卣嫣枙r在最高點時的正午時刻,參考圖2。
測量方法及結果記錄
1.立桿高度統(tǒng)一采用1米;
2.測量時間段為正午(即當?shù)厝罩袝r刻,可以在網(wǎng)上查到)前后各30分鐘(至少各20分鐘);
3.測量地為當?shù)亟?jīng)緯度;
4.測量數(shù)據(jù)為時間采樣點的日影長度;
5.請附測量當時的照片;
6.記錄表單如下。
六、一起來動腦
針對測量結果,我們提出以下問題供同學們思考,下期將給出問題解答。
1.你測量的真太陽時正午,也就是太陽運行到一天的最高點,為什么不是12時?
2.你記錄使用的時鐘時問,與你觀測的太陽真實運動時間,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