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尚雅+高翔
摘要:通過對河南省部分地區(qū)的農村低保戶進行調查訪談,結果發(fā)現,農村低保戶仍存在著生活環(huán)境較為孤立,伴隨疾病、失業(yè)等不幸事件發(fā)生,社會關系薄弱,無法自主脫貧的困境;運用生命歷程理論對個案進行具體分析,提出政府部門應重視早期預防、強化臨時救助、完善社會關系、進行資本投資等對策來幫助其進行精準脫貧。
關鍵詞:生命歷程理論;農村低保戶;精準脫貧;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2-239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2.047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Low-income Households in View of Life Course Theory
——A Case Analysis Based on Henan Province
YANG Shang-ya1, GAO Xiang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2.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were conducted on rural low-income households in some areas of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low-income households were still living in the relative isolated 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 unemployment and other unfortunate events. They were weak in social relations and unable to actively shake off the dilemma of poverty. Some specific cas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life course theory, it concluded that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help rural low-income households b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early prevention, strengthening temporary assistance, improving social relations, making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ther measures in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life course theory; rural low-income househol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Henan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實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脫貧”。這說明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中國精準脫貧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不可忽視。而對于農村低保戶脫貧研究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救助瞄準認定研究;二是目標瞄準效率研究。梳理目前的研究之后發(fā)現,對于農村低保戶的研究缺乏對個人生命歷程的關注,筆者以生命歷程理論為研究視角,基于河南省農村低保政策及個案訪談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
農村低保戶的生存狀況直接影響著中國精準扶貧的實施效果。因此,有必要對農村低保戶的精準脫貧問題予以關注,農村低保戶精準脫貧過程中應當汲取阿瑪蒂亞森的觀點“僅僅減少收入貧困絕不可能是反貧困政策的終極動機。根本的問題要求我們按照人們能夠實際享有的生活和他們實實在在擁有的自由來理解貧困和剝奪。發(fā)展人的可行能力直接順應這些基本要求”[1]。通過對個人生命歷程的研究以及對家庭貧困狀況的了解,提高其可持續(xù)生計的能力,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1 理論來源:生命歷程理論簡介
生命歷程理論最早是由20世紀60~70年代由埃爾德提出的。生命歷程理論基本的分析范式是將個體的生命歷程形成的軌跡看成是由眾多的“節(jié)點”串聯而成“曲線”,而這些“節(jié)點”與生命事件、人生閱歷、個人的主觀意愿等方面息息相關。國內的學者運用生命歷程理論對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如郭于華等[2]對社會保障制度、下崗職工等問題展開了細致的研究。德國學者雷瑟琳與雷勃弗萊德提出貧困生命歷程觀點的四項原則:時間化、民主化、行動者和傳記化。另外一個是卡爾·曼海姆提出的,生活在同一時期經歷了相同歷史事件的人們因所處年齡段的不同會對時代有不同的體驗、感受和記憶。由此,現實中每一時刻就不再是同一時點,而是具有不只一個側面的立體時間,因為總是有不同年齡組在其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上體驗了這一時刻。這就是所謂“同時代人的非同時代性”[3]。從生命歷程的視角來看,中國社會轉型背景下的社會保障制度所面臨的不僅是正常狀態(tài)下的生命周期和生命階段過渡,而且是紊亂失衡和急需社會支持的生命過程[4]。
生命歷程理論內涵十分豐富,但可把其核心部分總結為四項原理:①時與空的定位原理。它是指個人出生的時代與空間地域決定著個人生命的發(fā)展走向。它對塑造個人生命軌跡起到了重要作用。②生活的時間性原理。它是指一些特定的生活事件總是在一定的且是比較特殊的時間節(jié)點上發(fā)生的,這些生活事件的發(fā)生對個人產生的影響有時會大于事件本身的意義。③相互依存的生命原理。它是指生命存在于相互依存的社會關系之中,通過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系構成自身的社會資本。通過資本的積累可以激發(fā)自身生命歷程中的活力。④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原理。它是指個人的能動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個人力量的發(fā)揮,能動力量的發(fā)揮是個人對自己某種行為的主觀選擇,它會對社會發(fā)展產生關鍵影響[5]。
2 研究方法
筆者于2015年1~3月在河南省鄭州、新鄉(xiāng)、開封、周口、洛陽、駐馬店、商丘等10個縣(市)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定性調查。在當地村民委員會的協助下,接觸并訪談了60個農村低保家庭及成員,了解其家庭情況;在對訪談對象的選擇上,堅持背景多樣化原則;每名被訪者的訪談次數為1~3次,每次訪談時間為40~180 min。
3 研究結果
通過接觸訪談對象,筆者了解到在受訪的河南省10個縣(市)的60戶農村低保家庭中,貧困戶享受低保后在家庭收入、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家庭勞動力工作狀況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受訪家庭在享受農村低保前后的變化狀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享受農村低保后,處于極端貧困的低保戶明顯減少,家庭成員中的患病人數在減少,勞動力越來越多地進入市場。以表1中的三大變量(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家庭中勞動力工作狀況)的變化作為主要依據來總結個人生命軌跡的理想模型和農村低保家庭貧困狀況的理想軌跡變化,通過對調查數據統計得出:在享受農村低保之前,在個人生命總體軌跡方面,有20.00%呈現出平滑下降的趨勢,有50.00%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在農村低保戶的家庭貧困狀況變化方面,有21.67%呈現出平滑下降的趨勢,有38.34%呈現出波動下降的趨勢。無論是波動還是平滑,享受農村低保前的個人及家庭貧困狀況在總體軌跡上超過半數都是下降的。而在享受農村低保之后,個人的總體生命軌跡和家庭貧困狀況的軌跡超過七成趨于平穩(wěn)。說明農村低保制度在維持農村低保戶基本生存方面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調研中還發(fā)現低保戶在精準脫貧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3.1 生活環(huán)境偏遠,出生家境貧窮
筆者在走訪調研低保戶的過程中,發(fā)現有60%的農村低保戶均生活在偏遠孤立的鄉(xiāng)村,導致其人際交往圈子很小。同時,在訪談過程中發(fā)現,低保戶的家庭成員在出生時家境就已經較為貧窮。
3.2 生活伴隨不幸,健康狀況堪憂
在這次訪談過程中,接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生命中充滿著艱辛坎坷,對于這種情況,自己也很難改變,心里充滿失望,這種消極的心態(tài)使得家庭的貧困狀況和個人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3.3 社會關系單薄,支持網絡匱乏
在調查中,有36.67%的受訪戶表示,自從享受農村低保后,與自己的親戚、鄰居以及同村其他村民的關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58.33%的受訪戶表示,自己的家庭關系和交際圈并沒有得到擴展。
3.4 缺乏脫貧資本,能動性待提高
調查中,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雖然是低保戶,缺乏脫貧資本,但是并沒有覺得沒有希望,只是認為在自己身上無法找到改變生活的辦法,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通過上學來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將來能改變家庭的貧困狀況。
4 生命歷程視野下農村低保受助戶精準脫貧困境的個案解析
在60戶受訪農村低保家庭中,個人發(fā)展軌跡與家庭貧困狀況都是不盡相同的,這里不再逐個詳細描述,由于河南省周口市H村個案Z在受訪戶中較為典型,也十分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故以此個案為例展開論述。
4.1 時與空的定位
“時與空的定位”在生命歷程理論上是講個體出生的時代、社會歷史背景和空間地域對于個人生命發(fā)展及軌跡的作用。對于Z而言,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女,34歲,出生于農村貧困家庭,全家以父母經營的小店鋪為生。3歲時,經多方求醫(yī),小Z被發(fā)現患有先天性侏儒癥,為了讓殘疾的Z以后擁有生存的技能,父母讓其10歲時開始上學,她的家距離上學的地方1 km,這其實對于Z是十分不便的。上學之初,由于對新事物有著好奇,所以Z即使上學時身體不便,也在盡力堅持。但是家庭當時十分貧困,面對這樣的困境,13歲時,她主動要求退學。按照“時與空的定位”原理,Z自身的命運是無法選擇,處在當時經濟社會正在急劇變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資源不均衡,農村地區(qū)享受不到良好的公共服務,Z也是無力改變這種基本狀況,身體的先天性殘疾與短時間的知識學習導致其缺乏足夠的生存資本。
13歲退學之后,一直處于無業(yè)狀態(tài),20歲時與年齡比Z大七歲且是中度智障的丈夫結婚。4年后,婆婆偏癱中風,花費的醫(yī)藥費用導致其家庭經濟狀況急劇下滑。在接下來的6年中,為緩解家庭壓力,Z從母親手中接過小店鋪并且開始養(yǎng)豬,取得了一定的收入,尤其是2010年成功申請到農村低保救助,家庭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15年婆婆胳膊摔斷,讓原本經濟有所好轉的家庭再度陷入貧困。從“時與空的定位”原理來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醫(yī)療保障以及相關服務并不完善,因病致貧似乎是跟隨Z的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不管是自身幼年時的疾病,還是婆婆的嚴重疾病,都在一步一步讓其從生命軌跡的上升途中停止,甚至使生命曲線繼續(xù)向下滑落,不斷地影響著Z的人生軌跡走向。正如Z自己說:“我不但在個子上矮別人一截,我的尊嚴似乎也會打折,自己和婆婆的病一直圍繞著我們這個家庭,別人也看不起我們,人生的好機會似乎永遠也不會找到我、眷顧我”。圖1是Z生命發(fā)展軌跡圖。
4.2 生活的時間性
“生活的時間性”是指生命中的事件對于個人的影響程度與生命事件所發(fā)生的時間有很大的關聯,有時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影響要遠遠大于事件本身對個體的影響。2000年,Z與丈夫結婚,雙方的婚姻與疾病本來就給這個貧困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加之兩人基本沒有什么收入來源,整個家庭經濟狀況陷入了嚴重困境。正當夫妻兩個靠Z的父親小店鋪生意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之際,Z的婆婆中風癱瘓,臥床不起。按照“生活的時間性”原理,在2004年這個時間里,婆婆中風癱瘓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事件所產生的影響遠遠大于事件本身的影響,因為在這一年,家庭經濟情況本來就亟待改善,婆婆的重病不但限制了丈夫的外出務工時間,更讓這個家庭的貧困狀況雪上加霜,在這一年里,Z的家庭跌入了人生軌跡曲線上的最低點。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雖然Z靠養(yǎng)豬使家庭情況有所改善,而兒子上學的費用又使整個家庭的貧困趨勢向下移動。從“生活的時間性”原理看,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孤立來看都似乎不會對家庭造成重大的打擊,但是上述三件事的發(fā)生時間相對密集,且發(fā)生在本就貧困的Z家庭。
4.3 相互依存的生命
“相互依存的生命”是指個體不是獨立的,是生活在社會關系的網絡之中。2010年在經歷了婆婆患上嚴重疾病、自己身體殘疾等一系列不幸事件之后,Z獲得了來自政府的資金支持——農村低保補貼,改善了家庭條件。Z的兒子所在的學校通過了解情況,對這個被疾病困擾的家庭進行了救助,免除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教育支出的減除,對于Z及整個家庭的貧困狀況都有所緩解。在Z“相互依存的生命”中,親戚朋友無疑是對她的最大支持,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為了讓Z對孩子的健康放心,Z的姐姐主動為Z的兒子提供住宿和食宿,細致的照料能夠使Z的兒子茁壯成長;在Z享受低保之后最困難的時候,Z的小姨給了她力所能及的資金支持和情感支持。Z也不定期可以享受到來自民間志愿服務組織提供的服務,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Z對其他生命的依存使其在人生軌跡由下滑的方向逐漸變得平穩(wěn)。
4.4 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原理”是指個人可以憑借自身的力量發(fā)揮作用來應對生活中出現的事件,以此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環(huán)境。針對Z而言,在2006年以前,Z所處的生命軌跡是整體呈波動性下降的,先天性殘疾、家庭貧困導致其輟學、兒子上學、婆婆患病等這一系列事件的接連發(fā)生,讓Z沒有時間和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2006年,Z和丈夫開始養(yǎng)豬,漸漸有了自己的收入,家庭經濟狀況有了改觀,并在2008年繼承了母親的小店鋪進行經營。結合“個人主觀能動性原理”可以看出,Z有兩個特點,一是心理上對生活充滿信心。Z說:“雖然我在身體上是殘疾的,但是我心里一直都沒有灰心,我不能倒下,不僅為我自己,而且我還要為我的孩子和婆婆營造一個更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別人看得起我們家?!边@樣的心態(tài)使得Z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自暴自棄,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困難。二是行為上是積極有為的。在享受農村低保之前,Z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并沒有僅僅等待別人的救助,而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困境,并且想方設法從多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在享受農村低保之后,盡管在2012年養(yǎng)豬開始賠錢,但是隨著Z對自己小店鋪的苦心經營,自己的生活還是有了一定的改善。心態(tài)積極和行為主動是Z在困難時期生活水平也能有所改善的重要原因。
5 生命歷程視野下農村低保戶精準脫貧的應對策略
5.1 重視早期預防,進行“上游干預”
對農村低保戶家庭成員應注重“上游干預”。目前的農村低保制度屬于一種事后補救政策,社會救助更應該側重于事前預防。重視個人生命歷程中的早期預防,對以后生命軌跡趨勢的提升有重要影響。在中國,缺少預防性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農民致貧與返貧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中國農村反貧困政策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6]。增強救助的預見性,拓寬救助范圍,可以節(jié)省救助成本,防止新的社會問題產生。如有學者提出應設立專門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營養(yǎng)保障計劃,特別關注貧困兒童及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盡量減少其受到貧困文化的影響,保障其成年后能更健康地融入社會[7]。
5.2 強化臨時救助,防止災難降臨
應擴大臨時救助范圍,發(fā)揮民間組織作用。目前臨時救助的覆蓋范圍十分有限,依據地區(qū)發(fā)展水平的不同,應逐步擴大臨時救助的范圍,進行多方籌資,建立幫扶農村貧困家庭和人口的專項扶助基金。同時,民間組織也應發(fā)揮其社會救助的功能和志愿服務的精神。另外,在強化臨時救助時,應對農村低保戶家庭成員的脫貧救助注重制度銜接,民政部門和扶貧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針對低保對象生命歷程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源整合和制度銜接,如對沒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低保對象,民政部門還可以通過簡易富農項目使其脫貧,如種大棚菜、養(yǎng)豬喂雞等小型家庭致富項目,實現保障與幫扶一體化[8]。這樣就可以為農村貧困人口創(chuàng)造脫貧時機,為其生命歷程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也可以保證臨時救助的效果和質量。
5.3 完善社會關系,促進相互依存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社會關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不可避免的。農村低保戶要想實現自身貧困狀況的改善,必須要盡己所能改善目前的社會關系現狀,具體而言可以發(fā)揮村委會相關領導及工作人員的溝通聯系作用,針對本村的實際情況開展結對幫扶,做到“一對一”精準幫扶,這樣既可以讓村民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厚,也可以幫助農村低保戶完善其社會關系網,促使其盡快脫貧。
5.4 進行資本投資,發(fā)揮脫貧能動性
這里所說的資本既指人力資本,也指非物質資本。對農村低保戶家庭成員而言,有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去從事工作改善生活質量。人力資本積累是一項改變個人生命歷程的重要投資,也是發(fā)展型社會政策關注的重要內容,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讓個人在生命歷程中發(fā)生重要事件時抓住時機,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改善自己的貧困狀況。另外,要提供更多的非物質資本即非物質性福利,包括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或雇傭專業(yè)服務來幫助農村貧困家庭贍養(yǎng)老人,或者照顧患有疾病的家庭成員,讓有工作能力的家庭成員可以出外務工增加家庭收入,這樣就有助于青壯年農民脫貧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MABBETT D. Time and poverty in western welfare states:united Germany in perspective[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575(3):569-570.
[2] 郭于華,常愛書.生命周期與社會保障——一項對下崗失業(yè)工人生命歷程的社會學探索[J].中國社會科學,2005(5):93-107.
[3] 卡爾·曼海姆.卡爾·曼海姆精粹[M].徐彬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印]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發(fā)展[M].任 賾,于 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 徐 靜,徐永德.生命歷程理論視域下的老年貧困[J].社會學研究,2009(6):122-144.
[6] 徐月賓,劉鳳芹,張秀蘭.中國農村反貧困政策的反思——從社會救助向社會保護轉變[J].中國社會科學,2007(3):40-53.
[7] 陳銀娥,高 思.社會福利制度反貧困的新模式——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13-17.
[8] [英]安東尼·哈爾.[美]詹姆斯·梅志里.發(fā)展型社會政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9] 王三秀,張蔓蔓,郝 桐.可持續(xù)生計理念下農村低保制度功能優(yōu)化——基于武漢市農村低保政策及個案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3(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