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孫靜 孫秀梅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淺析高職院校《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羅娜 孫靜 孫秀梅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
高職會計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能勝任會計各工作崗位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在本專業(yè)的教學過程中,《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尤為重要。本文分析了該課程的重要性,對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闡述,指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對策。希望對各高職院校針對本課程的教學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會計模擬 綜合實訓 現(xiàn)狀 存在的問題 對策
《會計模擬綜合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既是專業(yè)核心課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崗位專用能力的課程,開設在第五學期,一般院校第六學期學生都去實習,這樣這門課程就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是走上工作崗位的最后一學期,又是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很強的一門課程,是學生從學校的學習到工作崗位轉化的一個橋梁。
本課程是一門實踐類課程。前導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納稅申報與核算》等專業(yè)課程為本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本課程中的理論是基于前導課程的,如會計核算的方法、會計核算的理論、賬務處理程序等主要是《基礎會計》的內容;日常經濟業(yè)務的處理主要是基于《財務會計》學習的內容;產品成本的計算涉及到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的歸集、分配、計算,約當產量法、交互分配法等等,主要是以《成本會計》為基礎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xiàn)金流量表等主要報表的編制與財務指標的分析主要是依據前導課程《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展開實訓的,最后納稅申報表的填制是在《納稅申報與核算》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稅款的計算與繳納的,所以可以這么說本課程是大學學習時期所有專業(yè)知識的一個綜合、一個縮影、更是一個檢驗,在會計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占據特別重要的地位。
(一)課時、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課時較少。課程安排在走上工作崗位的前一個學期,分段來學習的,對于本課程的安排兩周時間40課時,而且集中學習,同學們感覺很乏也很累,因為雖說是一門課程,但它涵蓋了原來學習的所有會計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有些專業(yè)知識學生都忘記了,需重新講解,喚起學生的記憶,這也需要時間。而且面對很多的原始憑證,需要編制記賬憑證,貼原始票等,工作量較大,每天如此學生會很煩躁。對重、難點的地方,老師必須要反復講解,有時也需要手把手帶著學生一起做,這樣也需要課時的,僅用課上的時間遠遠不夠,學生課下都要抓緊做,大家覺得很“趕”,沒有消化的時間,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實訓資料更新不及時。近兩年會計及稅法有關條款變動較大,導致教材不能與時俱進,實訓資料中有的原始票已經過時,有的稅種取消,有的稅率變化等,雖然老師們根據調整也查找了一些新近的資料,但會計工作是每個單位重要、保密的崗位,想取得真實的原始票據難度較大,造成實訓資料滯后,影響實訓效果。
(三)實訓成果的評價不客觀。系統(tǒng)、正確、客觀地考核與評定學生的實訓成果,給定成績,是實訓教學過程中重要環(huán)節(jié)??茖W、嚴格的考評機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不僅有利于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促進、鞏固教學成果。本課程的成績評定,一般在實訓結束后,學生上交已完成的一整套實訓成果,包括裝訂成冊的憑證、賬簿、會計報表及納稅申報表資料,由老師來綜合給分,結果難免有些主觀隨意性,主要從兩面給定成績:一是評判實訓成果是否正確、完整、字跡清晰工整;二是通過學生的出勤率、上課聽課的狀態(tài)來評定,不曠課的、認真聽課的,分數(shù)就高些,但這也帶有主觀隨意性。
(一)合理安排課時、調整上課時間
根據本課程的特點課時應安排72課時,而且不集中實訓,安排成學期課,一般每學期18周,每周周4課時,即一上午的時間,四節(jié)課連排。其一,課程拉長了,學生有了充分思考和緩沖的時間,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其二,課時增加了,對于后面的報表和納稅申報的知識老師能有更富裕的時間進行細致的講解,教學效果會更好。
(二)實訓資料仿真、角色仿真。為更好地與實際接軌,可利用本學院的校企合作企業(yè)或代理記賬公司,提供高仿真的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資料,讓學生去感知會計處理流程,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角色仿真。在實訓的過程中分小組、分角色,改變原來由一個學生做所有的業(yè)務處理,扮演所有的角色。通過內部分工,分設財務經理、會計、出納、業(yè)務員等崗位,讓學生分工協(xié)作。使學生體驗不同的崗位,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
(三)改進實訓成果的評定方式。實訓成果的評定方式由“結果”考評改為“過程+結果”考評?!敖Y果”考評不變,同樣需上交憑證、賬簿等實訓成果。但過程考核由兩部分構成:平時成績+階段性成果,平時出勤、聽課狀態(tài)等占30%,階段性成果檢查占30%(即每一個小階段布置任務后都要有教學成果檢查,不都堆集到期末看一次作業(yè)),最后上交的實訓成果占40%。這樣考評,體現(xiàn)出學生參與的過程,而不至于臨近期末有的同學抄襲他人的趕出“實訓成果”,相對客觀、公正。
(四)補充師資、引入企業(yè)專家。本課程需要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教師,要有一支技能過硬的教師隊伍。而學校的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少企業(yè)實習的經歷,對實務接觸的較少。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企業(yè),引入一線的會計人員,一學期來學校指導三至五次,參與到老師的教研活動和學生的課堂中來,教師也可以到企業(yè)兼職。
[1]賴潔嫦.關于會計模擬實訓方面的若干思考[J].商場現(xiàn)代化.2016(17).
[2]宋秋玲.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問題和改進措施探討[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6(13).
[3]金輝.提高會計模擬實訓的教學效能[J].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6(09).
[4]趙志群,白濱.職業(yè)教育教師教學手冊.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羅娜(1976-),女,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會計師;孫靜(1972-),女,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會計師;孫秀梅(1979-),女,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yè)學院,副教授,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