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
摘要:概述和分析了南江縣地理環(huán)境條件,闡述了核桃種植與管理,對在區(qū)域內核桃種植具有一定的技術指導作用。
關鍵詞:核桃;種植;管理
1區(qū)位條件
南江縣位于米倉山南麓,東與通江、南與巴中、西與旺蒼、北與陜西南鄭相鄰,北緯30°52′~32°44′,東經106°26′~107°27′之間,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幅員面積3417km2,森林覆蓋率47%,海拔370~2508m,山脊陡峭狹長,溝谷切割強烈,荒山、荒地、坡耕地分布面積十分廣闊,土壤以紫色土、黃壤、黃棕壤為主,氣候濕潤,土壤干燥,年均氣溫16.2℃,無霜期259d,年均積溫5096℃,年均降雨量1200mm,年日照1570h,相對濕度64%~79%。適合核桃生長并能達到豐產、穩(wěn)產和優(yōu)質的面積達20000hm2,是發(fā)展核桃的最理想區(qū)域。
2核桃品種特性
南核1號Nanheyihao和南核2號Nanheerhao,均為2002年選育出,2012省級認定為優(yōu)良品種。該品種適應性較強,耐肥、耐寒、耐旱,抗病蟲能力強,適宜在秦巴山區(qū)、大巴山系的川北、川中、川西北、川東北(含長江以北)等地區(qū)土層深厚無水漬的區(qū)域栽培發(fā)展。屬晚實核桃,樹勢生長旺,樹姿較張開,豐產穩(wěn)定性好,產量高,且性能穩(wěn)定,遺傳性強,桃仁飽滿,口感香甜,經濟指標達到國標優(yōu)級果標準。嫁接后果品品質與母本差異性小。
不同之處為:(1)南核1號Nanheyihao:4~5年生樹高2.2~3.2m,干徑5.17~8.5cm,冠幅1.9~3m2。單果重12.1g,殼面光滑,縫合線較低平且結合緊密。取仁極易,出仁率達53%;樹冠投影面積23.4m2,常年產果量穩(wěn)定在8kg以上。復葉長55cm,著生小葉7~13片,多數7片。(2)南核2號Nanheerhao:4~5年生樹高達2.4~3.6m,干徑6~10cm,冠幅1.9~3m2。單果重11.66g,果頂微尖,殼面較為光滑、微麻,縫合線較低平且結合緊密。取仁極易,出仁率達52.6%;樹冠投影面積48.1m2,常年產果量穩(wěn)定在15kg以上。復葉長44cm,著生小葉5~9片,多數7片。
3整地及排灌
3.1整地、打穴
苗木定植前2~3個月,全面清除雜草、雜灌,深翻土地60cm。對臺地垮塌堡坎進行恢復,平整土地。根據不同的坡度,臺間高度0.6~1.2m,臺寬2.5~1.5m。打穴規(guī)格100cm×100cm×80cm。
3.2排灌及道路
在每塊臺地上,靠山一方修1條沿山寬30cm、深20cm的排水渠,接入與山勢坡向一致的排水渠,以截流上坡地表徑流對造林地的沖刷,確保造林地苗木安全;與山勢坡向一致的排水渠寬50cm、深50cm,此渠道與園區(qū)內蓄水池相連;園區(qū)內按5~10hm2的栽植面積修1個30m3的蓄水池,以供灌溉和抗旱等用水。沿外側修建寬1m、厚10cm生產便道,便于生產管理。
4栽培技術
4.1栽植密度
采用沿等高線栽植。株行距4m×5m為宜。栽植密度為495株/hm2。
4.2施肥
每穴施腐熟農家肥2.2kg、核桃專用肥0.55kg、生物農藥0.01kg?;靥钔僚c農家肥拌均至半坑,再回填表土與地面平或稍高,即可待栽。
4.3苗木規(guī)格
苗木規(guī)格為干高1.2m,地莖2cm以上,有3~5個飽滿芽,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感染和機械損傷的南核
1、2號嫁接苗。
4.4定植
核桃栽植成活率較高,南江縣在10月下旬苗木落葉后至次年3月苗木萌動前定植為宜。
4.5品種配置
南核1號、2號的授粉樹為山核桃,隔行栽植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樹的配置比例為4:1或5:1。
5管理技術
5.1樹冠培育
為了培育核桃的冠型,采取了定植后不立即定干的方法。待苗木栽植成活后,營養(yǎng)生長旺盛時,采取將苗拉彎與地面成水平角,形成“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的矮化樹體。矮化樹體有利于:①抑制苗木枝條的徒長,促使苗木頂端優(yōu)勢下移,促進枝條基部隱芽發(fā)育,使樹體矮化;②增加樹冠內膛光照,增加苗木養(yǎng)分的積累,促進花芽和結果枝的形成,提高開花量和坐果率,達到豐產優(yōu)質的目的;③矮化樹體還利于抗風、抗落果的作用,同時還能減輕水分蒸發(fā)量和管理難度;④有利于人工促花授粉、果實采摘、病蟲害的防治等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核桃通過拉枝等技術,培育“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樹冠。根據立地條件,在樹冠培育上略有差異。
5.1.1樹體結構培育。在苗木定植4個月后,春季苗木開始萌動時,采用拉干、壓條的方法培育樹體結構。這樣在樹干彎曲處形成數個新枝,選取2條長120cm、方向相反的新枝,在行間拉彎,形成一級骨干枝;再在一級骨干枝上選取間距50cm的枝條培育成二級枝;當每個二級枝條長到20cm左右時,連續(xù)進行數次短截,培育掛果枝,通過2~3年時間的培育,最終形成各級枝條分布合理的“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樹體結構。
5.1.2枝條修剪。①通過對枝條的短截、回縮、疏枝、緩放和年輪痕上部刻傷等措施,使樹冠內枝條達到分配合理,減少枝條間的交錯,使枝條充分利用空間和光照優(yōu)勢,促使結果枝的形成。②在苗木生長旺盛期,通過對半木質化新枝的扭傷處理,削弱苗木過剩的頂端優(yōu)勢,促進苗木側枝萌發(fā),增加樹冠結構。
5.2肥水管理
“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是人為控制下的樹形,要想達到早結豐產的目的,強化管理尤為重要。
5.2.1施肥。苗木營養(yǎng)生長期,在2株之間或梯地上方挖坑,寬約15cm,深20cm;盛果期,采用半圓弧形開溝,深、寬與幼樹相同。
5.2.2施肥方法。幼樹期施肥(指苗齡第1~3年),在5月、7月施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9月施基肥,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結果樹(第4~6年起),在開花前后、果實發(fā)育期和硬核期各追肥1次,以速效氮肥為主,結合氮、磷、鉀復合肥。施基肥以腐熟廄肥為主,將腐熟廄肥與土拌勻施入穴內,最后覆土。在核桃生長期,還可以進行葉面噴肥,葉面肥為0.3%-0.5%的尿素液,0.5%~1%的過磷酸鈣液,0.2%~0.3%的硫酸鉀液或0.1%~0.2%的硼酸液。時間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3時后噴肥為宜,雨天或大風天不宜。
5.2.3灌溉排澇。南江縣在春、秋季節(jié)常有干旱,這時要及時灌水保墑,以促花保果;夏季雨多量大,洪澇災害時有發(fā)生,此時要及時排澇,避免積水傷苗。
5.3病蟲害防治
5.3.1物理防治??捎脽艄庹T殺天牛、長足象等的成蟲,挖出幼蟲、嚴封蟲孔、插毒簽等,冬季用石灰水刷白樹干,并結合修剪將剪下的帶病蟲枝條清出果園。
5.3.2藥劑防治。核桃黑斑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為害果實、葉片和新梢,引起果實腐爛和早期落果,降低出仁率。在萌芽前噴1次2~5°Be石硫合劑,開花前后再噴200倍石灰倍量式的波爾多液,以后每隔20天左右連續(xù)噴藥2~3次。核桃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是一種真菌性病害。選用4%農抗120果樹型600~800倍液,或者用0.8%菌立滅3號600~800倍液噴灑防治。天牛類,在產卵槽處涂抹50%殺螟松殺死幼蟲。幼蟲蛀干期,挖出幼蟲或在蟲孔注入80%敵敵畏100~300倍液。于刺蛾幼蟲期噴灑溴氰菊酯5000倍液、90%敵百蟲1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1500~2000倍液。
5.4鋤草松土
苗木栽培后,第1~2年,每年除草2~3次,松土1次,促進根系和樹冠的形成。第3年以后,每年除草2~3次,秋季結合施基肥進行全園松土1次。盛果期,每年除草2次,夏秋結合施基肥各1次,促進坐果率和果實膨大。
5.5花果管理
通過拉枝、壓條等矮化措施,促進結果枝和花芽的形成。幼樹期以營養(yǎng)生長為主(定植后1~2年),通過人工采摘控制花量,限制結果量;第3年控花控果,平均每株留果90~150個;第4年核桃進入正常掛果,平均每株留果450~700個;第5年基本進入豐產期,平均每株留果600~800個,產量可達900kg/hm2。
6效益分析
6.1經濟效益
通過拉枝改變了核桃體內內源激素的分布和平衡,有利于花芽的分化,栽植后第2年開始始果。同時,拉枝改變了頂端位置,促進主枝中部的枝條生長,在較短的時間內增加了葉面積和樹的覆蓋率;因樹體矮小、緊湊,營養(yǎng)物質上下運輸路程短,減少了營養(yǎng)物質的消耗。定植后預期5年后單株年產量達60kg以上。按2016年核桃40元/kg計算,667m2產值2400元。
6.2生態(tài)效益
核桃為深根性樹種,主根發(fā)達、根系龐大、枝繁葉茂,對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重要作用。核桃不僅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還可加速低產坡地的開發(fā),帶動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同時,可擴大有林地面積,豐富森林資源,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實現經濟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并重的目的,具有十分突出的生態(tài)效益。
7結論
南江縣坡地核桃“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栽培,在經濟效益、產業(yè)結構調整、生態(tài)效益等方面具有很多優(yōu)點:對于山區(qū)丘陵地帶的坡地,核桃可以矮化栽培,有利于促進結果枝和花芽的形成,達到單株早結果,早豐產的目的。坡地核桃采用“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矮化后便于管理,省力、省時、省工,同時矮化后能抗擊山區(qū)的風災,減少落果;坡地核桃矮化后能更有效地利用坡地的空間和光照優(yōu)勢。所以,“自然開心型或疏散分層型”坡地核桃的栽植技術在廣大山區(qū)丘陵地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收稿: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