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王健
摘要:扶貧助困是高校工會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也是我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一條重要途徑。文章針對當前高校扶貧助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引入習總書記倡導的“精準扶貧”理念,提出只有按照“精準辨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的原則,才能做好高校扶貧助困工作。
關(guān)鍵詞:工會 扶貧助困 方法 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工作“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他多次強調(diào):“要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笔聦嵰沧C明,“精準”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關(guān)鍵所在。由此,我們受到啟發(fā),高校工會扶貧助困也當以“精準”為上。
一、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存在的問題
1、扶貧助困精準度不高,一是符合條件的目標人群沒有全部受益。部分困難職工放不下面子,有困難寧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聲張,更不愿公開向單位求助。二是不符合條件的人享受到了助困待遇?!皶薜暮⒆佑心坛浴?,部分并不真正貧困的員工,由于善于奔走呼告,享受了本不該享受的助困待遇。另外,部分工會干部把扶貧助困當做是自己的特權(quán),工作中徇私舞弊,扶貧資金想給誰就給誰,甚至當作交易,隨意性很大。三是扶貧助困標準模糊。貧困線的認定標準可高可低,扶助資金可多可少,工會干部的自由裁量權(quán)過大,導致扶貧助困工作中存在“論親疏”、“送人情”等不良現(xiàn)象。
2、扶貧助困資金不足。一是雖然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經(jīng)費投入力度很大,但高校發(fā)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資金,辦學經(jīng)費仍然緊張,導致扶貧助困資金投入有限。二是部分高校領(lǐng)導認為,高校教職工收入不錯,又有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障,對扶貧助困工作不重視,扶貧助困“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3、高校工會扶貧助困的工作機制缺乏創(chuàng)新。扶貧助困工作模式單一,仍然以節(jié)假日領(lǐng)導上門送溫暖等傳統(tǒng)模式為主,對困難職工平時的生活狀況、致困原因、內(nèi)心期盼等都不甚了解,沒有完備的貧困人員檔案,缺乏常態(tài)化管理,信息交流平臺狹窄,長效工作機制不健全,跟不上形勢的發(fā)展,導致扶貧效率低下、效果有限。
二、“精準化”理念是解決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問題的關(guān)鍵
扶貧助困工作貴在訪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精準到位,少搞一些“應景式”走訪,多做一些真正惠及貧困人群的實事。當前,高校扶貧助困工作缺乏精細化的工作理念,在貧困線的判定、扶貧標準、脫貧認定等方面,都沒有實施細則,長效措施更加缺乏,導致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成效不大,甚至成為腐敗的滋生地。要想做好扶貧助困工作,必須引進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理念,做到扶貧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只有這樣,才能杜絕“人情化”扶貧助困,才能精準脫貧共奔小康,才能實現(xiàn)高校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
三、精準扶貧助困的路徑探析
1、精準辨別。精準地辨識精扶貧對象是精準扶貧的首要任務,必須防止目標偏移或錯誤,確保扶貧對象精準。高校工會要加強調(diào)查研究工作,掌握職工生活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建立困難信息收集與上報機制,建立健全困難職工檔案,加強動態(tài)管理,實行跟蹤式幫扶。尤其是要做好扶貧助困對象的分類工作,區(qū)分對待因病致貧、因突發(fā)事故致困、因賭致困、精神貧困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助困工作。因病致貧、因突發(fā)事故致困的以資金扶持為主;因賭致困的以勸誡、警示為主;精神貧困以心理疏導為主,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只有做好扶貧助困對象的分類工作,精準辨識扶貧對象,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精準幫扶。精準幫扶要求根據(jù)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扶持,大膽創(chuàng)新幫扶的形式、內(nèi)容和方法,形成完整的精準扶貧工作體系。
一是要爭取政府支持。高校工會干部要認真學習國家法律法規(guī),努力掌握政策要領(lǐng),爭取政府相關(guān)部門的支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nèi),切實為困難職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幫助。工會干部要主動加強與地方工會、人事、民政、殘聯(lián)等部門的信息溝通與聯(lián)絡工作,善于爭取當?shù)卣块T的支持,努力將困難職工納入當?shù)爻鞘械闹攸c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能保全保。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社會的關(guān)注與支持。通過宣傳,動員和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關(guān)心關(guān)注困難教職工的生活狀況,支持和參與學校職工的幫扶工作,營造扶貧助困的良好氛圍。通過宣傳,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互濟活動,激發(fā)大家參與扶貧助困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形成合力,更好地做好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
三是多渠道引進扶貧助困資金。幫扶助困需要精神的支持,也需要足夠的資金做后盾。因此,必須拓展渠道,多方面籌集困難幫扶資金,以保障扶貧助困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工會扶貧助困資金來源主要從以下幾個途徑,一是工會會費;二是學院資助;三是教職工捐款;四是爭取政府部門、上級工會組織的撥款;五是社會支持,爭取愛心企業(yè)的贊助,爭取愛心人士的支持。
3、精準管理。對扶貧助困工作進行動態(tài)管理,根據(jù)工作進展及時調(diào)整幫扶方向。一是幫扶對象管理。脫貧人員及時調(diào)出幫扶名單,新的致困人員盡快補進。二是幫扶資金管理。幫扶資金的使用必須公開透明、??顚S?,嚴格把控資金收支情況,確保有限幫扶資金真正用在困難職工身上。三是幫扶措施管理。幫扶措施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工會干部要根據(jù)幫扶進展,及時調(diào)整幫扶措施,確保對癥下藥。四是要做好幫扶前的預估、幫扶中的監(jiān)督、幫扶后的鞏固等工作,全程跟蹤,動態(tài)管理,力求幫扶一家、成功一家。
4、精準考核。精準考核是保證脫貧成效的必要手段,及時對扶貧助困實施情況進行監(jiān)督,對扶貧效果進行評估,根據(jù)考核結(jié)果,建立相應的獎勵和追責機制,確保精準扶貧、陽光扶貧、廉潔扶貧。防止出現(xiàn)年年扶貧助困,年年扶的是同一批人,這樣不僅讓扶貧助困失去意義,而且還嚴重傷害人民群眾的感情。通過后續(xù)跟蹤、精準考核,不斷改進扶貧工作機制,提高扶貧助困工作效率,為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積累經(jīng)驗。
精準化理念是當前扶貧助困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高校工會應該以此為導向,通過精準辨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腳踏實地,精準發(fā)力,通過精準扶貧最終實現(xiàn)精準脫貧。
參考文獻:
[1]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shù)靶向、理論解析和現(xiàn)實挑戰(zhàn).貴州社會科學,2015(8).
[2]唐任伍.習近平精準扶貧思想闡釋.人民網(wǎng),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