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林 貴陽學院
淺析“知識經濟”的邊際成本
李森林 貴陽學院
知識經濟是不同于傳統(tǒng)經濟的新的經濟形式,知識經濟表現出來的邊際成本較低,但是知識經濟所需的投入較大,需要我們更好的利用知識經濟邊際成本低的特點,創(chuàng)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知識經濟 邊際成本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這里的以知識為基礎,相對于現行的“以物質為基礎的經濟”而言的?,F行的工業(yè)經濟和農業(yè)經濟,雖然也離不開知識,但總的說來,經濟的增長取決于能源、原材料以及勞動力,即以物質為基礎。
傳統(tǒng)的經濟理論認為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材料、能源和資本,而現代經濟理論已把知識列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因為知識投資具有越來越高的回報率。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與農業(yè)經濟、工業(yè)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工業(yè)化、信息化和知識化是現代化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教育和研究開發(fā)是知識經濟的主要部門,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重要的資源。
知識是對意識的反映,是對經過實踐證明的客體在社會的人的意識中相對正確的反映。知識的特點是可以共享,可以越過時空傳遞,可以重復使用,可以再生。其中知識可以被復制和轉移可重復利用的特點,賦予了它在經濟生活中重要意義。
邊際成本的概念存在于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一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邊際成本:增加一單位的產量隨即而產生的成本增加量即稱為邊際成本。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于總成本的變化量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其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準確反映企業(yè)在實務上是如何發(fā)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準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
由于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根據以上的知識經濟和邊際成本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出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F代的很多工業(yè)經濟和農業(yè)經濟活動的基礎不是勞動力、土地、材料等,而是知識。而知識是可以被復制和轉移可重復利用的。知識在重復利用過程中,它所需要的成本非常低。在一個比較大大的市場環(huán)境下,知識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知識投資具有越來越高的回報率。知識經濟繼自然經濟、工業(yè)經濟在人類財富創(chuàng)造形式上出現的嶄新時代。
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改變世界的主導力量。在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非常大大的作用??萍汲晒椭R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廣泛應用,導致社會生產力飛速發(fā)展,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社會生產關系也隨之發(fā)生重大變化,全球格局重新調整,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而要發(fā)展現代科學技術,離不開教育和科研的大量投入。當這些高投資研發(fā)出一些高新技術產品和生產技術。這些產品及生產技術有較高的技術含量,產品和生產過程不需要消耗大量的勞動力、材料以及土地等,每多生產一個單位的產品,其中的邊際成本就會很低。尤其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有較高知識含量的產品,在其邊際成本很低的情況下,傾銷到廣大的市場,獲取巨額利潤。由于知識經濟的邊際成本較低,市場份額就成為知識經濟競爭的戰(zhàn)場,全球在高新技術上的競爭尤其激烈。許多國家和企業(yè)在國際市場上拼技術、拼管理,其最終是拼知識。
1.知識經濟較低的邊際成本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從古到今知識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地位的重要因素,例如我國的絲綢和四大發(fā)明對我國經濟的地位的奠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包含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知識。
近代社會的三次工業(yè)革命的標志包含,第一次技術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發(fā)明與使用,第二次工業(yè)技術革命的標志是電力的發(fā)明與應用,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標志是以信息、生物、材料、空間、海洋、能源為主導的高技術發(fā)展與應用。
如信息產業(yè)是計算機和通訊設備行業(yè)為主體的IT產業(yè)。今天的信息產業(yè)是在知識產業(yè)研究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屬于生產和分發(fā)信息及文化產品、提供傳遞或分發(fā)這些產品以及數據或通信方法、處理數據的行業(yè)。它是典型的知識經濟產業(yè),它的邊際成本是非常低的。
2.知識經濟較低的邊際成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中國經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起飛,我國開放的早期產品的邊際成本低是因為較低的人力成本和廉價材料資源,當時我國經濟的知識含量比較低。我國通過實行經濟開放的政策,大量從技術先進的國家引進先進技術,派遣大量留學人員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對我國知識經濟的發(fā)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經濟正從資源型基金向知識型經濟發(fā)展。
如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從開始引進電子產品的一些生產線技術,這些技術和產品具有較低的邊際成本,在我國龐大的市場作用下,我國電子和信息技術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效益非常好。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自己的消化吸收,以及新一代技術人才的涌現,我國信息技術基本上能夠跟上世界先進技術的腳步。例如我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雖然投入大量的研發(fā)資金,但是由于產品的所包含的知識先進、量大,生產的邊際成本較低,再加上我國市場的龐大,巨量的銷售,分攤了總成本,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非常好。
知識經濟具有較低的邊際成本,但是知識經濟要能夠創(chuàng)造較好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有較大的產量和銷量。但是知識經濟與其他經濟一樣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競爭的結果就是市場的份額會被瓜分。雖然邊際成本較低,但是知識產品的產銷量較低,無法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只有保持較高的知識和技術水平,提高我國的知識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才能發(fā)揮知識經濟較低的邊際成本的優(yōu)勢,提高我國經濟的總體實力。
[1]高洪深.知識經濟學教程(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4
[2]昆曼(美).經濟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