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堯 (四川大學 610065)
美學中的設計
劉婧堯 (四川大學 610065)
美學在設計中是必須的要素,設計美學的意義是服務于時代的發(fā)展,服務于社會個體的生活,設計美學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和諧合理以及符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性化。
審美;意識形態(tài);和諧;發(fā)展;人性化
美學的定義與美學藝術設計的定義,美學作為學科名稱最開始被提出,是被德國的哲學家鮑姆嘉通所提出,這其實就是最開始的一個概念,病在其之后被不斷地完善。理性的事物,由理性所認知的對象,是邏輯學的研究領域,而感性的東西,在人的感覺中所感受的部分,則是美學的領域。鮑姆嘉通在《美學》中說到:“美學(自由的藝術的理論,低級知識的邏輯,用美的方式去思維的藝術和類比推理的藝術),是研究感性知識的科學?!痹谶@句話里所說的低級知識的邏輯并非說美學是下等的,或是其他貶義,而是說不同于邏輯清晰分析客觀的認識,美學是以一種模糊的朦朧的方式去研究感受,是以一種感覺形態(tài)出現(xiàn)的。
而美學設計,是結合了傳統(tǒng)美學與現(xiàn)代藝術設計的,在實用性與藝術性上是貼合的,是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視覺形式的藝術。
一直以來,對藝術美學的評判在歷史中有著不斷地改變,在二十世紀,功能主義與形式主義的設計理論糾纏不休,為何設計就不能單純的依靠感覺的美感,那是藝術設計的迎合對象是有著個別特殊性質的,不僅僅是因為藝術或者美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的第一目的是要滿足人類的日常生活的種種需要。所以藝術設計的本體承擔著兩種重要的價值功能,一是它的實用意義價值,有了意義才有存在的必要性;其二是來自它的審美功能,審美功能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個體的審美意識的存在,而審美意識在個體中又呈現(xiàn)出群體的特征,由社會群體所掌握,在群體來說可以反映為一個社會群體在某一事物審美呈現(xiàn)出的,倫理功利的性質,必然符合那個時代、階層、集團的利益,或是可以反映這些的要求,另一方面,就是單純的個體的直觀的美感體驗了,就是純粹的抽象思維的產物。
就我所說,在美學中去研討設計是要兼顧雙方的,我們這里所說的形式不是說這個設計的形式感,造型感,而是更宏觀的形式,意識形式。當一個設計已經選定好意識形式的主題了的時候,接下來必須要思考是宏觀的形勢構成結構,必須要杜絕的是盲目地記住自己的整體設計觀念,或是僅僅想抓住自己所思考的其中一個獨特的亮點。
在設計美學上,形式第一重要的就是和諧合理。在過去的幾千年時間里,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中國,設計里的和諧平衡,是有著技術美和科學美的,在數字上的體現(xiàn)是,著名的黃金分割原理,還有通過物體的幾何形式來構筑平衡關系,例如法老的金字塔形式,高迪設計的圣家族教堂。而在我們中國,這樣的東方古國,也是說“中庸為德也,其至矣乎?!?,很多人對中庸有所誤解,認為中庸的意思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的意思,其實不是,它的意思是恰到好處的,對事物的把握掌控到了一個和諧的度。在設計中最難做到的就是和諧,要統(tǒng)籌的事物太多,難免會有所偏差,要將自然美與設計美所融合和諧,將功能與美感相和諧,要做到平衡對稱,在視覺上的呈現(xiàn)就是中軸線兩側擁有相同的造型,也就是自然規(guī)律中的對稱構成。而“在均衡中心加上一個有力的“強音”,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就是不規(guī)則均衡的首要原則?!逼┤缯f,在哥特式建筑中,小尖塔就是整個建筑的重音,因為平衡的原則是杠桿原理,我們所有追求的形式上的平衡就是視覺心理上的平衡。沒意見設計作品都要具有整體的統(tǒng)一性,這也是和諧,一件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是需要作者的統(tǒng)籌安排的,是要在多樣復雜的關系中尋求更好的處理,讓雜亂的事物變得一致,又在單調中尋找出豐富的趣味性,這樣反復的過程中實現(xiàn)和諧合理的安排。
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時代更替的大環(huán)境下,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向,讓世界上各種民族,各種文化相互交流,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我認為在設計美學上,必須掌握的重要一點是:新的人性化。現(xiàn)代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趨向滿足,精神上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體現(xiàn)在物質上,要將設計中的人性化緊緊貼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也是這個時代設計美學所面臨的重要節(jié)點。
社會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科技發(fā)展也是飛速的,人們的生活習慣在不斷改變,設計美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在設計中要注入不會過時的審美元素,文化元素,人類的生活元素,更加人性化的,符合時代的設計美學是要做的。人性化的設計,是要讓“人”絕對地感受到,設計的服務主體是自身,是要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社會的關懷,自然的親近,科技的美好,世界的溫暖,發(fā)展的設計美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無論是人的生理還是心理的要求。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經濟水平的時候,人們的關注點自然會從物質生活轉向為精神生活,人性化的設計,并不是讓設計師消滅掉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與獨特性,而是要求設計師放更多的感情在設計作品中,最終實現(xiàn)將人與物體的交流,轉變?yōu)槿伺c人的交流,是設計師與參與者的交流,也是參與者與參與者的交流。讓個體的感受能夠得到豐富的精神享受,價值存在和尊重。
設計美學在設計之上,也在美學之上,在理論上,設計美學是將哲學理論作為依托的,在實踐上,是跟隨著時代發(fā)展的藝術發(fā)展的多樣性在規(guī)劃設計,是可以實現(xiàn)設計師的美學修養(yǎng)并且同時多面的多層次多角度的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方面,是有著審美認知的現(xiàn)實意義。
“有意味的形式”,設計美學的存在意義就是為了人的生活發(fā)展所服務的,再設計的要求是,功能性功利性大于審美性,是必須要有實用意義的,在通過美學進行修飾,這二者存在重要類比,但不存在先后關系?!霸O計是滿足人類物質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開發(fā)活動。設計不是個人的表現(xiàn),設計師的任務不是保持現(xiàn)狀,而是設法改變它?!睔w根結底,最終設計的本質是要落實到生活中去的,美學與設計二者的和諧處理,才是根源,設計是為人而設計,二者的頭籌才讓設計師有別于純粹的藝術家和純粹的工程師。
[1]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美學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托波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則 [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2.
[3]克萊夫?貝爾.藝術論[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84.
劉婧堯,女,漢族,四川生省宜賓市,本科,四川大學,環(huán)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