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云鋒 (松桃苗族自治縣文化館 554100)
松桃苗族絕技的特征與文化意義初探
——以覆刀絕技上刀梯為例
雷云鋒 (松桃苗族自治縣文化館 554100)
上刀梯等苗族絕技是逐漸由還儺愿活動中剝離出來的民間表演技藝,具有獨特的民族性、文化的多樣性和藝術的‘綜合性,是傳承和發(fā)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對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發(fā)掘和利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苗族;傳統(tǒng)絕技;上刀梯;松桃
在貴州東北,與湘西毗鄰的松桃苗族自治縣作者,總面積3400平方公里,人口73萬,以苗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46.3%。苗族人信奉鬼神,儺巫文化根深蒂固,而從巫儺文化演繹出來的絕技藝術遍及苗鄉(xiāng)的村村寨寨。2011年,松桃被中國民協(xié)授予為中國絕技文化藝術之鄉(xiāng)、中國絕技文化研究基地。
松桃苗族絕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保存完好的有上刀梯、下火海、撈油鍋、口含紅犁、竹竿曬蛋等二十余種。限于篇幅,這里重點介紹上刀梯。上刀梯,亦稱上刀山,又名爬刀桿,苗語叫“njoutndut ndend”,原為松桃苗族民間儺愿活動中過關愿的過關程式。上刀梯分為傳統(tǒng)上法和現(xiàn)代上法兩大類,傳統(tǒng)上刀梯多在苗族民間儺愿活動,通常在還愿者的庭院或寨中的曬谷坪等寬敞平坦之地舉行,上法相對簡單,沒有復雜花俏的的動作,猶如上木樓梯一般,由覡師1人背還原的小孩或象征小孩的衣物上梯?,F(xiàn)代上法多出現(xiàn)在民族節(jié)日的演出中,表演場地服從主辦方安排,一般在主舞臺左右兩側空曠平坦之地。現(xiàn)在參加節(jié)日表演一般8人以上,上梯者可2-5人不等,有男有女,其余司鑼鼓伴奏,其場面恢宏大氣、神秘肅穆、驚心動魄、頗為壯觀。表演時,通常先由師傅絡巾占場請師,藏身躲影,造“封刀決”。隨后,一隊絕技藝人,腰插牛角號,腳踏九宮步,在鑼、鼓、鈸、镲等打擊樂器的伴奏下,依次繞場三周,隨即各自空手赤足攀爬刀梯,攀爬間不時做出雄鷹展翅、倒掛金鉤、犀牛望月等高難度武術雜技動作,登頂后吹響牛角,坦胸露腹橫亙于三角鋼叉上以大鵬亮翅式旋轉360或720°,完成后或做雜技動作逐級而下,或單手握拉繩以哪吒探海式滑至平地拜謝四方觀眾。
現(xiàn)代上刀梯的動作和姿式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上刀梯的方法不同而展現(xiàn)的姿式。這些方式有:橫踩刀上法、豎踩刀上法、綜合上法、跳躍上法、倒上法。
橫踩上法姿式:難度稍大,表演者腳板與刀刃平行,腳板重疊踏在刀刃向在攀爬。
綜合上法姿式:即采用腳板豎踩、橫踩的姿式交替向上攀爬。表演者一般多采用這種姿式。
跳躍式上法姿式:似青蛙跳躍姿式跳爬刀梯。雙腳板與刀刃垂直,手用半握拳或握刀。此上法難度大,危險性也大。
倒上法姿式:頭部朝下,雙腳朝上,向上攀,全身重心全系雙手,并靠雙手保持平衡。此上法需要極好的臂力,難度最大,危險性也最大。巫技高深并體力好的大師才能表演。
另一類是上刀梯過程中所展示武術姿式,是絕技藝人為追求表演效果,提高觀賞性而自行設計加進的苗族武術動作。通常表演的有大鵬展翅、金雞獨立、飛腿逐日、犀牛望月、倒掛金鉤、青蛙撲水、“飛燕迎春、雙龍?zhí)胶?、哪吒探海等十六個動作。
獨特的民族性上刀梯源出苗族民間沖儺還原活動,是儺愿中“還過關愿”的過關程式,有較強的祭祀功能。刀鋒上的雜技動作展示獨樹一幟,絕無僅有。是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在梵凈山區(qū)苗族民間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的獨特體現(xiàn),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的民族性。
文化的多樣性苗族是不斷遷徙的民族,遷徙途中與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溶同化成份很多,其文化元素具有較強多樣性。
藝術的綜合性上刀梯集音樂、舞蹈、體育、雜技和苗族儺戲于一體、是傳統(tǒng)民間技藝,更是一種綜合性藝術。
演出的即興性上刀梯的搬演程序和祭祀口訣、手訣、字徽需相對固定和程式化,但其搬演的動作套路和伴奏音樂的快慢舒緩均因人而異,有大量的即興創(chuàng)作。
上刀梯蘊含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等方面的巨大價值松桃苗族是遷徙民族,苦難多艱的歷史造就焊剽的民族特質和信奉天地神靈的質樸民俗。好巫信鬼是松桃苗族的典型文化特征,上刀山充分體現(xiàn)了其巫鬼文件崇拜,其本身承載苗族的許多重大歷史信息和原始記憶,是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的活標本。
苗族絕技是松桃苗族人民傳承文化的重要平臺隨時間遷移,上刀梯等苗族絕技逐漸由還苗族儺愿戲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民間文藝表演項目融入“二月”、“四月”、“六月六”等節(jié)日活動之中。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它包含音樂、舞蹈、體育、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逐步形成獨特的固定模式以區(qū)別于其他姊妹藝術,而且不斷豐富提升,演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藝術形式,是松桃苗族人民生產(chǎn)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介質,成為苗族人民抒發(fā)情感、展示才藝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平臺,是聯(lián)系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友誼和團結的紐帶。
上刀梯體現(xiàn)了松桃苗族的藝術審美和不凡的創(chuàng)造才能上刀梯集音樂、舞蹈、體育、雜技一體,是多種藝術形式的大綜合、大薈萃。音樂簡約古樸、舞蹈樸素優(yōu)美,尤其是刀刃上的雜技動作展示,新穎獨特,形象地記錄了民族武術的形成與發(fā)展,集中體現(xiàn)了松桃苗族人民的藝術審美觀和創(chuàng)作天才。
[1][清]徐鋐主修,蕭琯纂修,龍云清校注.《松桃廳志(校注本)》[M].貴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
[2]《松桃苗族自治縣概況》編寫組.松桃苗族自治縣民族志[M].貴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出版.
[3]騰繼承著.刀尖上的舞蹈--黔東北覆刀絕技的人類學調查[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
[4]張琪亞著.民間祭祀的交感魔力—中國民間祭祀文化研究[M].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
雷云鋒(1968- ),男,漢族,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大專學歷,貴州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松桃苗族自治縣文化館助理館員,主要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及非遺保護研究,在《貴州劇作》等期刊發(fā)表作品十余件,曾獲全國首屆戲劇文化獎.小型劇本獎及市政府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