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莎
閱讀,是學好一切課程的基礎,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經之路。可是,有些學生課外閱讀量少,把閱讀當成一種負擔,課業(yè)任務過重無暇讀書。時下,網絡流行語泛濫致使學生錯誤地解讀和使用文字。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如何讓學生有興趣、主動地、輕松地閱讀,讀好的作品,體會漢語的魅力,是當前語文教師亟須思考的問題。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在教學中不斷嘗試,筆者終于找到了一種學生喜歡、打破常規(guī)的閱讀方式,讓讀書變得更加有趣。
由朗讀開始欣賞語文
朗讀,是一門用心揣摩、用情表達、聲情并茂的實踐,是欣賞詞句、調動情感、撥動心弦的實踐。朗讀,讓同學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品味詞句、領會情感、體悟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課堂上,老師要多為學生朗讀,或給學生播放配樂范讀,讓充滿感情的范讀,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同時,要把“讀什么”的權利交給學生。譬如,欣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西域風光;體會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涼秋景;跟著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去感悟友情的真摯;領略“楊柳岸,曉風殘月”“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婉約,以及“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放;讀關漢卿和馬致遠,讀《紅樓夢》和《水滸傳》……讓學生在文字間駐足,在書海中暢游,用文學的美,浸潤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不只是課文,小說、雜志都可以拿來朗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猶如鋼鐵般的堅強精神激勵著學生。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讀一切想讀的內容,因為是學生自己選的,讀起來沒有“任務”負擔,多了自我玩味的愉悅。
一起聽書
聽讀是學語文的重要形式。隨著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網上聽讀軟件也越來越普及。筆者在課堂上播放了《背影》《寫給未來的你》《目送》《大自然在說話》《我與地壇》《我們?yōu)槭裁匆x大學》《早春之戀》等諸多經典文章。伴著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聽著深情的朗讀,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字的細膩和深情。例如:《早春之戀》里的文字——“在殘冬的余威中,早春細微的信息已從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滲露出來。春天最初的腳步,輕盈地踏過冬日的嘆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態(tài)和漸進發(fā)展的決心。”那“余威”“滲露”和“冬日的嘆息”,都使學生回味無窮。不久,學生開始慢慢向老師主動推薦他發(fā)現(xiàn)的好文章,然后,大家再一起傾聽他們推薦的文章。語文課就這樣變得令人期待起來。
給視頻配音
教師可以搜集網上制作精良的視頻,如記錄片《大自然在說話》《我們誕生在中國》《舌尖上的新年》等,利用閱讀時間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聲音和圖像的雙重刺激下享受語言的魅力,進而愛上閱讀。再如,優(yōu)秀公益廣告《感謝不平凡的自己》《親情的力量》等,也非常適合學生欣賞、學習。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字幕給視頻配音。這樣,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在一遍遍練習配音的過程中,受到這些作品文字的熏陶。優(yōu)秀視頻的播放,使經典文化和優(yōu)美語言在潛移默化中走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推敲與體味文字。
歌詞的魅力
詩歌是我國的文化精粹,它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在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我們的先祖留存了大量的經典詩詞,如《詩經》《離騷》《念奴嬌·赤壁懷古》等。這其中的很多詩詞都成了歌曲,傳唱成經典。
我們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詩詞演唱會,被學生津津樂道。搜集詩歌,學唱改編的歌曲,朗誦詩詞,再唱出來,他們完成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演唱會”。例如:蘇軾《水調歌頭》改編的《但愿人長久》,《詩經·秦風》改編的《在水一方》,李清照《一剪梅》譜成的《月滿西樓》,李煜《虞美人》改編的《幾多愁》,張繼《楓橋夜泊》改編的《濤聲依舊》,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改編的《念奴嬌》等,都被學生熱情傳唱。由此及彼,學生們開始學著去體會現(xiàn)代流行歌曲的歌詞,甚至把學校的校歌拿來品評,開始了一場探尋文與情的語文之旅。
讓好句子“流行起來”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流行語風靡,學生往往會不經意地脫口而出。如何讓好句子也能這樣深入人心,并且讓學生主動接受呢?筆者認為可以借鑒這樣的做法:讓流行語和好詞句對應起來。例如:網絡流行語“每天都被自己帥到睡不著”,而用書面表述則有“玉樹臨風美少年,攬鏡自顧夜不眠”;流行語“重要的事說三遍”,即是“一言難盡意,三令作五申”。諸如此類,讓學生在網上搜集整理,自己去找對應的詩句。這是一種備受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一種變相的閱讀方式。
令人著迷的各種文字形式
主持人經典的開場白,極富感染力;脫口秀表演者談吐不俗,博得眾人的喝彩;相聲經過精心的藝術加工,用對話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言談話語。這些文字不僅形式靈活,而且妙趣橫生,均可以成為學生讀的內容。學生們通過這些不一樣的方式去接近文字,于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感受文字的魅力,都是在讀書吧。語文,無處不在;語文學習不只在課堂上,它的天地是十分廣闊的。讀書,不只是課文的閱讀,它的內容與形式多種多樣,多姿多彩。聽說讀寫皆語文,讓我們通過更多、更快樂的閱讀方式去細細品讀“語文”這本書。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東元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