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艷
春日既臨,眾人錦衣華服,舉杯吟詠,歡不異常。而春神孑然獨立,與眾人保持著一定距離,低眉斂目,只看向自己心間。
這是波提切利畫作《春天》中的情景,不論色彩手法,我只贊嘆于春神靜觀獨處的高貴。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與周圍人事有密切聯(lián)系自然難免,而且極為必要。只是真正的智者,從不緊緊依附他人,而為自己預(yù)留足夠距離,那是我們獨特的生命疆域和精神別苑,惟其如此,才能容納天光云影,山高水長。
然不識此理者不知凡幾,現(xiàn)代的人們因科技之便,成為地球村中的一員,便彼此擁擠在一起。一味關(guān)注他人生活,不知選擇地接受他人的思想“雨露”。失去了距離,也喪失了個人的獨至之處,終將干枯,腐朽。
距離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防護(hù),我們謹(jǐn)用它來對抗誤導(dǎo)、煽動、偏狹與遮蔽,只因距離太接近,便會吞沒我們的清透?!芭杂^者清,當(dāng)局者迷”所言說的不正是此理?
吾等之所以注重距離,在于它是深思之必要,反省之必要,進(jìn)益之必要,在這距離中我們看清了自己與世相,蘊育了清亮的目光與徹底獨立的思維,成就了人性的高標(biāo)傲岸、不同凡響。
此刻,我方才明了何以朱光潛先生說自己愿意放棄市井的雕梁華棟、車水馬龍的熱鬧繁華,而獨自步行于人跡罕至的后門大街,“只為保留那一點詭秘的自由”。在個人與眾生相近,卻又保留距離的這條路上,即使踽踽前行,也終會因為獨立的堅守,不懈的探索與研求,收獲別樣壯麗的生命風(fēng)光。譬如斯賓諾莎只靠磨鏡過活拒絕榮譽,只為專心思考哲理;譬如余光中先生不應(yīng)其他,于書房一心苦練……
高山仰業(yè),景行行止。余好古,思杜甫所言:“側(cè)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蔽覀兣c天地萬物承接,卻終須保持距離,去裝下古今,譜就個人華富的篇章!
評點
作者積淀豐富,運用靈活。波提切利的畫作、朱光潛的愿景,斯賓諾莎的人生選擇、余光中的日常、杜甫的名句,古今中外各個領(lǐng)域的素材,作者縱橫捭闔,信手拈來,成就一篇妙文。很多學(xué)生的作文會有素材同質(zhì)化的傾向,不妨向這篇習(xí)作學(xué)習(xí)一二,素材的形式要多樣化,絕不雷同,如此議論文才能避免給人刻板的印象,變得活潑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