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津沽,處處有水,無水無魚。鯽魚是最常見的魚,多種烹調(diào)之法中,首推如下:
先把魚除鱗去腸,收拾干凈。愈是銀光透亮模樣,則愈誘人生出烹調(diào)的快感。然后將收拾好的魚擺在案板上,反正都用刀背輕輕拍打幾下。剛釣到的魚,盡管已把鰓片取掉,眸子仍舊閃閃發(fā)亮,時而還會扭動一下身子,把癟嘴張成一個圓洞。魚鮮肉緊,拍打幾下,松其肉,烹煮時味道才好出來。拍打過后,放在油鍋煎炸,微黃即止,取出晾在一邊。
另取一鍋燒白水。待水滾沸,投魚入水煮將起來。待湯水見白,放入蔥花、姜末、精鹽、茴香豆,以及加飯酒。此中要點(diǎn)有三:一、必須等待湯水變白,再放作料,湯水變白,是魚被煮透的征象。倘若魚未煮透,作料的味道不能入魚便被熬盡,失去作料的意義。二、上述幾種作料蔥姜蒜鹽和料酒必須同時放入。倘若有先有后,先入者則為主,味道則必不能豐富。三、加飯酒必須是紹興出產(chǎn),防止假冒,一假全糟。這樣,一煮便要十分鐘,煮好即成。
(節(jié)選自馮驥才《吃鯽魚說》,題目為編者加)
靈犀一點(diǎn)
馮驥才先生愛吃魚,愛釣魚,同時也愛做魚。自己親手釣上幾條肥碩的鯽魚,再親自下廚房將鯽魚烹調(diào)成美味的佳肴?!跋取薄叭缓蟆薄芭拇蜻^后”“取出”“另取”“待”“放入”……井然有序,這所有的樂趣都在這“自食其力,自食其果”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