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薇 鄧曉嵐
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認知情況的調(diào)查分析
張建薇 鄧曉嵐
目的:調(diào)查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知情況,分析家屬對PICC認知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住院的80例患者的家屬143名,對其進行PICC認知情況調(diào)查分析和護理干預前后對PICC認知的改善。結果: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知較低,其中文化程度和年齡是主要影響因素。結論:針對文化程度、年齡影響因素對家屬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知,減少PICC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阿爾茲海默癥;PICC;家屬;認知程度
經(jīng)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指利用導管從外周手臂的靜脈進行穿刺,其導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1]。臨床主要用于中長期化療、腸外營養(yǎng)輸注等。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使用PICC時,由于患者意識模糊、反應遲鈍、理解能力差,往往造成非計劃性拔管率高,原因主要為患者自行拔管、導管脫出、感染與阻塞等[2]。在我國,由于受國情所限,家屬作為阿爾茲海默癥患者主要的照護者,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將直接影響到非計劃性拔管,進而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針對我科143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進行了PICC相關知識的調(diào)查分析,旨在探討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及影響因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的家屬143名,男57名,女86名。年齡28~76歲,平均(55.9±6.3)歲。文化程度:文盲6名,初中22名,高中或中專65名,大?;蛞陨?0名。80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均診斷明確,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中關于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標準[3],均成功接受PICC治療。
1.2 研究方法
1.2.1 調(diào)查方法 查閱文獻[4],自行設計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調(diào)查問卷,經(jīng)檢驗,內(nèi)容效度為0.936,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內(nèi)容包括患者家屬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與患者的關系、對PICC的了解程度,包括PICC的基本知識、優(yōu)缺點、PICC適應證、禁忌證、并發(fā)癥(導管脫出、阻塞和感染、非計劃性拔管),置管后護理方法6項。每一項答案分為完全不知道、部分知道、知道。
1.2.2 資料收集 患者入院后即由本次研究的責任護士負責向患者家屬解釋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填寫調(diào)查表的注意事項,要求被調(diào)查者在自愿情況下獨自填寫調(diào)查表,不作提示性用語。調(diào)查表由責任護士當場回收并分析患者家屬對PICC的了解程度,由科室全體護士一起討論干預方法,然后對家屬采取一對一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出院時再次由本次研究的責任護士對患者家屬進行一次調(diào)查表填寫。本次調(diào)查研究共計發(fā)放143份調(diào)查表,回收有效調(diào)查表143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護理干預方法 根據(jù)患者家屬對PICC的了解程度,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計劃。主要內(nèi)容包括:(1)PICC的定義、優(yōu)缺點、導管留置時間、置管后注意事項、置管期間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并發(fā)癥及其原因。(2)免費發(fā)放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并于每周二下午在科內(nèi)示教室講解PICC的相關知識,包括PICC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的方法,發(fā)生導管堵塞、脫出的應對措施,以提高家屬預防、處理、應對PICC問題的能力。(3)示范正確的PICC日常護理、問題處理方法。(4)及時解決患者家屬提出的相關問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護理干預前后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家屬對PICC認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入院時143名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情況(表1)
表1 入院時143名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情況 名(%)
2.2 護理干預前后143名不同年齡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比較(表2)
表2 護理干預前后143名不同年齡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比較(名)
2.3 護理干預前后143名不同文化程度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比較(表3)
表3 護理干預前后143名不同文化程度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比較(名)
3.1 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知有待提高 表1顯示,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普遍缺乏對PICC基本知識的了解,47.55%的家屬完全不知道PICC的基本知識; 53.15%的家屬完全不知道PICC的優(yōu)缺點; 45.45%的家屬完全不知道如何使用PICC; 59.44%的家屬完全不知道PICC的置管條件; 52.45%的家屬完全不知道PICC的危險項,其中41.96%的家屬完全不知道非計劃性拔管; 74.83%的家屬完全不知道置管后護理方法。有研究報道[5],PICC非計劃拔管的發(fā)生因素與患者及其家屬對PICC應用的注意事項、護理措施等醫(yī)療知識了解多少存在著正相關性,因此,對接受PICC治療的阿爾茲海默癥的患者,護士除了重視患者本身疾病及PICC應用情況之外,還應重視患者家屬對PICC的了解情況,教會家屬如何進行PICC護理,這對于減少非計劃拔管,防止PICC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3.2 不同年齡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的關系 表2顯示,家屬的年齡層次與家屬對PICC認知有著一定的關系,年齡越小,對PICC的接受能力越強,原因可能是年齡越小的家屬接受新事物和理解能力越強。這提示護理人員應對老齡家屬加強宣教,通過耐心、反復、循序漸進地講解,并適時評價家屬對PICC的了解程度、效果如何,對提高PICC應用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
3.3 不同文化程度家屬對PICC的認知程度 表3顯示,家屬的文化程度層次與家屬對PICC認知有著明顯的關系,文化程度越高,對PICC的認知就越強。提示護士在進行護理干預時應因人施教,注重個體化,加強對文化程度較低家屬指導。此外應用多種方法,除了理論講解外,還應作實際示范操作,免費發(fā)放圖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冊,以便幫助患者家屬理解。
3.4 護理干預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的效果 通過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患者家屬掌握PICC知識的情況明顯改善,了解PICC護理知識,明白了PICC置管后需要日常護理、如何保護管路,使家屬更深層地認識預防PICC導管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因,通過一對一的講解宣教, 患者家屬積極參與護理, 逐漸掌握PICC的基本知識,達到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目的。
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尤其是處于中晚期的患者,常出現(xiàn)吞咽機能受損或喪失情況,往往容易并發(fā)營養(yǎng)不良、肺部感染等,腸內(nèi)營養(yǎng)不能滿足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時必須靜脈高營養(yǎng),從而行PICC置管。本研究發(fā)現(xiàn),阿爾茲海默癥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識不夠,尤其是對PICC的優(yōu)點以及置管后的照護方式了解有所缺欠。在今后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需針對患者家屬對PICC的認識,采取個體化的教育方式,重點關注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家屬,使其盡快掌握PICC相關知識,對患者盡快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1] 仝 笛,袁 玲,丁亞萍,等.PICC血栓性堵管相關因素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4):36-39,42.
[2] 吉 潔,程 云,夏文蘭,等.臨床護士PICC維護知識技能和培訓需求的現(xiàn)況調(diào)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3):2129-2132.
[3] 周 璇,王 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親屬照顧體驗質性研究的Meta-整合[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10):1178-1183.
[4] Shea E,Devane D,Murphy K.Effectiveness of a structured education reminiscence-based programme for staff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with dementia in long-stay units:a study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Trials,2011,12(11):41.
[5] 魏 芳,陳 婷,劉 亞.延續(xù)護理及家屬同步教育對院外 PICC 置管患者自護能力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21):16-18.
(本文編輯 肖向莉)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n PICC cog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ZHANG Jian-wei,DENG Xiao-lan
(Drum Tower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8)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ICC cog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and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 family members’ PICC cognition. Methods: Selected 143 family members of 80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and the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on PICC cogni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ICC recogni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had a low PICC cognition,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age.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family members against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age could effectively increase PICC cogni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ICC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Alzheimer’s disease;PICC;Family members;Cognitive level
210008 南京 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干???/p>
張建薇:女,本科,主管護師
鄧曉嵐
2016-12-27)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