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衛(wèi)倩
美是一種感受,像一泓清泉緩緩地流過心田;美是一種心境,讓平靜的心靈之湖蕩起層層漣漪;美是一種遙望,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喟嘆;美更是一種殘缺,不完美中的美給人以久久的震撼。
廣袤無垠的大漠,沒有綠色的陪襯,卻有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一望無際的草原,沒有紅花綠樹的點綴,卻有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豐美;煙雨朦朧的江南,缺少北國風光的粗獷,卻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造物主沒有給世界以完美,卻處處留下美的痕跡。自然界絢麗多彩,到處存在著殘缺的美。
人類文明源遠流長,生命繁衍代代不息。勤勞智慧的人們創(chuàng)造出無數(shù)的美。我們也許會遺憾沒有親眼見到,但那殘留的遺址古跡依然給我們以美感;美麗女神維納斯的雕像沒有雙臂,但她的美卻更加獨特和絢爛;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雖歷經(jīng)戰(zhàn)爭的洗禮,但它們的神圣與莊嚴卻絲毫未減;古希臘的巴臺農(nóng)神廟雖只剩殘垣斷壁,但它的宏偉與壯闊卻在人們心中有增無減;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雖已不復存在,但在人們心中,它卻依舊美輪美奐。你能說它們不美嗎?是萬物之靈的人類造就了它們,但是殘缺孕育了它們今天獨特的美,是那殘缺的美印證了歷史的變遷,見證了人類的發(fā)展,是那殘缺的美增進了人們對祖先的了解,勾起了人們對歷史的回味。
如果說是人類造就了歷史上的美,那么歷史同樣也演繹了人類的美。前賢們用偉岸與不屈向我們闡釋著美:受刑后的司馬遷幽而發(fā)憤,為后世留下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孫子臏腳,卻寫出了沿用千年的兵法。此外還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圣人們可謂命運多舛,但命途中的殘缺成就了他們那如熠熠繁星般的輝煌,為他們在歷史長河中豎起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心中的美,美在那份明澈,美在那份對生命的執(zhí)著,更美在那份美中的殘缺。
心中的美是對造物主的景仰,是對勤勞智慧人民的欽佩,更是對人類文明的贊揚。
心中的美,不在于美的價值,不在于美的景色,而在于那份美的殘缺。
殘缺成就了美,殘缺襯托著美,殘缺點綴著美,殘缺的美便是心中的美。
教師點評:
作者緊扣話題,圍繞心中的美來展開,用獨特的視角來展示殘缺中的美。閃光點很多,引用詩文,增添了文章的可讀性與韻味,文章中排比句式運用得非常精彩,展現(xiàn)了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
教師亮分:
基礎(chǔ)等級37分+發(fā)展等級16分=5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