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潘珽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省金華市321000)
摘 要:在海的彼岸有一個櫻花飄落的國家,她是一個具有東方神韻和西方風情的地方,有著對美的極致追求,骨子里崇尚強者,雖然體格矮小,卻有著征服世界的雄心,這真是一個矛盾的民族──日本。
關鍵詞:日本,信仰,性格研究,危機意識
一.菊與刀──矛盾的結合體
日本號稱大和民族,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體本位主義”?!凹w本位主義”乃是日本民族立國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現代迅速復興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日本民族文化及心理上的同質性。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有禮,既頑固又能適應,既馴順又惱怒于被人推來推去,既忠誠又背叛,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好新。這些特點全都有極端的表現。他們十分在乎別人對他們行為的看法,但是,當別人對他們的錯誤一無所知時,他們又會被罪惡所戰(zhàn)勝。真是讓人感覺到好奇又可怕,好奇他們性格的形成,害怕他們隨時的性格轉換。
對于日本性格的研究方面我們就不得不提一本很有名的書了─《菊與刀》。作者是露絲?本尼迪克特?!毒张c刀》一書中以日本皇室家徽的“菊”與象征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刀”為題,菊與刀,看似水火不容,實則相依為命,暗含日本人的本質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如“愛美而黷武,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服”等。這種異常矛盾的民族特性,貫穿了日本的整個文化。
(1)武士的鋼刀堅毅的精神
武士的刀,就是武士的魂。為了自己所追求的武士道精神,武士可謂是“神阻殺神,佛擋滅佛”。武士刀是強大的,武士刀被稱為世界四大名刀。日本民族在一定意義上是擁有鋼鐵般意志的民族,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十分的狹小,而且其植被覆蓋率在70%以上,從空中鳥瞰你會發(fā)現日本就像一個孤島,周圍都是滔滔海浪,山林在日本的文化中是它界是許多神怪居住的地方,所以日本可以利用的土地很少,他們在這漫長而艱辛的歲月中不得不學會堅強的活著,沒有什么可以真正的打到他們,為了生存他們必須要勇敢的活下去。年復一年的苦難磨鑄了日本鋼鐵般的意志力。
(2)獨特的信仰體系
日本是一個有漫天神佛的國度,但自認為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口比例相當多,但是沒有宗教信仰不意味著他們是無神論者,他們信仰者一個特殊的人就是天皇。
整個日本的精神支柱,在于他們的天皇。什么是天皇?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整個日本的精神支柱,在于他們的天皇。什么是天皇?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不一定是權力的制高點,但是天皇在民眾心中卻是最神圣的存在。
這種類似于圖騰似的原始崇拜,天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接近神的存在,他們要擁有美好的品行,優(yōu)秀的才華,他們是太陽神之子,是代表神來統(tǒng)治民眾的。雖然日本擁有許多各種各樣的信仰,是一個擁有漫在二戰(zhàn)結束后,原應作為戰(zhàn)犯的天皇最終被免于起訴,美國正是了解到了天皇在日本天神佛的國家,當然其中也有許多人自認為沒有什么宗教信仰,但那不可否認的是在日本天皇是一個全民族的精神信仰所在,這也就從根本上解釋了的重要性才做出的一大讓步,如果天皇被證明有罪一方面日本民眾的心理防線崩潰,更有甚者會使日本全體陷入瘋狂對美國進行反抗,那時死傷又何止萬千。
(3)物哀的菊花憂傷的美感
菊,代表日本民族謙遜,尚禮,好學,樂進。象征日本人對美好的向往,其中一點就表現在名譽上,名譽在日本人看來是一項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事情。一個人沒有了名譽,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義。名譽就是人的靈魂,沒有了靈魂,人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在日本,以自殺來挽回名譽是一種經常的做法。在日本人看來,自殺不是懦弱,而是勇氣與決斷的表現,方式適當的自殺能夠挽回失去的名譽。
其實就是這種極致追求完美的性格,使日本有一種“物哀之美”,一種淡淡的憂傷。“物哀”實質上是日本式悲劇的一種獨特風格。物哀,是一種粉色的哀愁,就像櫻花一樣一團一團的開在心中,若有似無的圍繞著你。川端康成就用生命將這種美麗的哀傷演繹到力極致,在自己事業(yè)的高峰期自殺,他就固執(zhí)的認為,人的一生應該像櫻花一樣在最繁盛的時候在枝頭隨風而逝。
二.先天不足后天努力
在惡劣的環(huán)境生存下,大家必須要懂得不斷的進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使自己活下去,其中的一個辦法就是不斷的創(chuàng)新還有就是擁有一顆敏感的心,要有危機意識。日本其實在很多年以前有一步電影叫做《東京大沉沒》,他們對自己的生活一直抱著一顆害怕的心,這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么近代的日本一直在窺視中國,從甲午戰(zhàn)爭索要巨額的賠款,要求我們割地賠款,到悍然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每個日本人心中都有一個“大陸情結”,希望可以通過對外戰(zhàn)爭的方法來得到一片安全的土地來生活,這也是深深扎根于日本人民中的夢。潛意識里的害怕被戰(zhàn)爭狂人的擴大,使戰(zhàn)爭的發(fā)動有了民眾的基礎。
在中日戰(zhàn)爭期間,將日本的性格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他們可以在地圖上畫出精細到很小的地理位置,他們對每一個大炮該放的位置都會進行事前細致的安排。在日本安心的基礎是一種提前計劃并安排好的生活方式,日本人會在事前對各個發(fā)生的可能性進行預估,并且解決他們,在他們預料中的事情,即使是十分危急的事情,他們也可以平心靜氣的解決它。
自“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始全面的學習西方,西方的各種文化被日本廣泛的吸收,但日本自身又保留著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明治維新對日本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經濟上,也極大影響日本人的性格。使日本的性格既開放又有保守,對新鮮事物能很快的接受,但對自身的文化固執(zhí)的堅守。在近代日本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世界上得到了公認,但對自身所犯的錯誤,軍國主義的思想,武士道精神的糟粕,慰安婦問題等日本到現在還是無法正視。
三.強者崇拜榮譽至上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構成了厚厚的障壁。過于強烈的民族意識,往往就會轉化為排他的、狹隘的民族主義。部分日本人還把制度輸出同資本輸出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認為“日本的經營制度”是可以移植到國外的。同樣在抗戰(zhàn)時期日本也會把自己政治體制強加給弱者。日本人是謙遜禮讓但又是高傲的,弱者在日本是受到歧視的,會被認為是社會最低層。日本特別的崇拜強者,對于比他強民族,會對他們非常的尊重。
日本人民認為投降可恥。榮譽與戰(zhàn)死緊密相連。在二戰(zhàn)中,有許多的戰(zhàn)敗者,他們沒有選擇投降,而是選擇用剖腹自盡的方式來洗去自身的罪孽,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種逃避現實,不負責任的方式,但對日本人來說,剖腹自盡更需要勇氣,失敗了只能死亡來贖罪。
四.結語
在近代的中國與日本的關系一直是千回百轉,日本的軍國主義讓我們深惡痛絕,但日本的創(chuàng)新細致有讓我們敬佩不已。感覺對她怎么都看不透,好像有千萬張不同的面孔,我們要看到的是極端的,矛盾的日本,兩端相距甚遠,但又緊密相連,就像菊花和鋼刀明明不同,但他們的確組成了日本的骨血,缺一不可。
在日本信仰里深深的種著執(zhí)念,執(zhí)念讓你無處可逃,執(zhí)念也讓你無比強大,執(zhí)念讓靈魂不朽。于是對待很多死去的前輩祖先,日本人往往沒有正邪對錯之分,只有對死者生命里與意志力的敬畏與贊揚。正因為日本人如此獨特地看待死亡,所以才有了日本美學中的物哀之美,悲與美是相同的,剎那與永恒是可以互換的,所以既可以茍且偷生努力生活,也可以櫻花般絢爛死亡。
戰(zhàn)爭好像成為了一個放大鏡將日本信仰和精神不斷的放大,讓沉寂在日本民族骨子里的東西釋放了出來,讓我們更加的了解這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