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睂υ唬骸柏曋蝗?,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睅熯M(jìn),次于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譾?訛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選自《左傳·僖公四年》,有刪改)
【注釋】
唯是:因此。
不虞:不料。
共:通“供”,供給。
縮酒:滲濾酒渣。
不谷:不善,諸侯自己的謙稱。
綏:安撫。
【思考練習(xí)】
1.用“/”標(biāo)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爾貢包茅不入
(2)次于召陵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
(1)楚子使屈完如師 ( )
(2)君若以德綏諸侯 ( )
(3)雖眾,無所用之 (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
(2)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4.你如何看待屈完巧退齊兵?
【參考譯文】
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國的軍隊(duì)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
楚成王派使節(jié)到齊軍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馬走失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沒想到您進(jìn)入我們的國土,這是什么緣故呢?”管仲回答說:“你們應(yīng)當(dāng)進(jìn)貢的包茅沒有交納,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沒有用來滲濾酒渣的東西,我特來征收供物;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我特來查問這件事?!背钩蓟卮鹫f:“貢品沒有交納,是我們國君的過錯(cuò),我們怎么敢不供給呢?周昭王南巡沒有返回,還是請您到水邊去問一問吧!”于是齊軍繼續(xù)前進(jìn),臨時(shí)駐扎在陘。
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齊軍中去交涉。齊軍后撤,臨時(shí)駐扎在昭陵。
齊桓公讓諸侯國的軍隊(duì)擺開陣勢,與屈完同乘一輛戰(zhàn)車觀看軍容。齊桓公說:“諸侯們難道是為我而來嗎?他們不過是為了繼承與我們先君的友好關(guān)系罷了。你們也同我們建立友好關(guān)系,怎么樣?”屈完回答說:“承蒙您惠臨敝國并為我們的國家求福,忍辱接納我們國君,這正是我們國君的心愿?!饼R桓公說:“我率領(lǐng)這些諸侯軍隊(duì)作戰(zhàn),誰能夠抵擋他們?我讓這些軍隊(duì)攻城,什么樣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說:“如果您用仁德來安撫諸侯,哪個(gè)敢不順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話,那么楚國就把方城山當(dāng)作城墻,把漢水當(dāng)作護(hù)城河,您的兵馬雖然眾多,恐怕也沒有用處!”
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