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爽
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音樂治療專業(yè),經過大學老師的介紹,我來到了高天老師的音樂治療中心進行學習,從此,我與音樂治療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到現在只有短短兩個月學習時間,但這些天來,我跟隨督導李冰接觸到了很多不同人群的患者,從聽力障礙的兒童到清華大學的老教授們,還有精神障礙和智力障礙的成年人。每個人群都給我了不同的體驗。在每一次的音樂活動中,看著患者對音樂表現出的積極情緒和參與活動時認真的態(tài)度,我感覺到作為一名治療師為大家?guī)韼椭侨绱诵腋5氖隆?/p>
除了每周要進行的音樂活動,作為實習生,我在平時也會閱讀很多關于音樂治療的書籍和資料,我對中國的音樂治療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止是從劉邦瑞教授將音樂治療帶入中國的這20年發(fā)展歷程,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著很多資料和書籍,記載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也有著不同的關于音樂治療的理論和實踐——一些巫師和祭祀會用吟唱和演奏打擊樂器的方式來進行驅邪和宗教活動,目的是為了祛除患者身上的病痛或是“邪靈”來進行治療。
巫音歌舞萌芽音樂治療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自然的不了解導致他們認為萬物有神,音樂和舞蹈常被人視為一種可以與神溝通的手段。我翻看了很多書籍,發(fā)現雖然在中國古代音樂史上,巫術歌舞的種類有很多,但是很少被保存記載下來,很多歌舞已經隨著人類的發(fā)展逐漸消失了,只有部分巫術歌舞被各個民族傳承保存。我是蒙古族,小的時候參加“那達慕”大會,人們會圍著篝火跳舞和許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這大概就是我接觸的最早的屬于我們民族獨特的“音樂治療”吧。還有一些比如北方民族的薩滿舞蹈,藏族的苯教舞蹈,甚至我們常說的“跳大神”,都是由巫術舞蹈發(fā)展而來的。
其實早在幾千年以前,古代的醫(yī)師和精通樂理的文人就知道音樂對人類身體健康的作用,并進行了實踐的治療,其文獻記載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據《呂氏春秋·古樂》所載:“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這是說當時堯時的氏族公社末期,洪水為患,曾引起人們產生“筋骨瑟縮”之類的疾病。人們則用“舞”來活動肢體以治療這類疾病。大家都知道,舞蹈必然是要在樂器的伴奏下才能進行的,所以這應該是中國古代運用音樂和舞蹈進行治療疾病的最早記錄。在《史記﹒樂書》中也會有記載:“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p>
明代醫(yī)學家張景岳,在《類經附翼》中提到“十二律為神物,可以通天地而和神明”。在歷史文獻中也記載了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運用音樂(通過學琴)治好了憂郁癥;元代劉郁的《西使記》中記述了一位叫哈利發(fā)的阿拉伯國家元首,用欣賞我國的琵琶音樂治好頭痛等案例。我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對音樂治療的研究,現如今再結合科學的方法,對我們今后音樂治療的研究和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隨著社會文明和音樂高度專業(yè)化的不斷發(fā)展,在醫(yī)學和心理學上的臨床效果也證實了音樂有一定的驅病和健身作用。這些在古代就有的音樂治療理論和實踐也為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奠定了基礎。
從無到有的30年
相比于美國音樂治療的發(fā)展,我國的音樂治療起步較晚。很多人不了解音樂治療,大部分人認為音樂治療就是用來治療喉部疾病,或是用音樂進行情緒安撫。1980年6月,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的人文系副教授、美籍華裔音樂治療師劉邦瑞應邀在中央音樂學院做音樂治療學術講座,首次把西方音樂學治療介紹到中國。那次講座激起了很多人對于音樂治療的興趣和熱情。
音樂治療真正運用到實踐是在1984年。那年,由湖南省馬王堆療養(yǎng)院精神神經科和湖南長沙人民醫(yī)療器械廠的“音樂治療研究所”,組建了我國第一所“心理音樂治療室”,治療室以聽覺刺激為主要手段,并共同研制了音樂治療儀。1986年,北京安定醫(yī)院和北京回龍觀醫(yī)院與專業(yè)音樂人員合作,先后開展了對老年憂郁癥的主動治療和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參與性音樂治療。
中央音樂學院也在1999年開始招收音樂治療方向碩士研究生。在2003年開始招收本科生。音樂治療也正式進入專業(yè)音樂教育學科體系,逐漸培養(yǎng)出經過嚴格教學和訓練的合格音樂治療師。
音樂治療在大陸落地發(fā)展的6年后,我國臺灣的第一位治療師也從美國回到了臺灣,于1996年成立了“應用音樂推廣會”。雖然臺灣音樂治療起步相較大陸來說有些晚,但是因為專業(yè)水平較高,發(fā)展速度很快趕上了大陸。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yè)學科帶頭人高天是我國第一位赴美學習音樂治療的留學生,回國后,他在國內創(chuàng)立了首個音樂治療研究中心,為廣大音樂治療師和音樂治療專業(yè)學子們提供了實踐和學習平臺。
在中國,也有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復醫(yī)院和綜合醫(yī)院都先后開展了音樂治療,中國音樂治療的會員單位有200多個,其中大部分是精神病醫(yī)院、康復醫(yī)院。也有更多的醫(yī)務工作人員和熱心的音樂工作者投入到音樂治療的探索和學習中。
探索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
在音樂治療中心每周的讀書討論中,我們經常討論自己對于中國音樂治療的發(fā)展和反思。就我國音樂治療發(fā)展現狀看來,自劉邦瑞教授把音樂治療帶入中國的20年間,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音樂治療的行業(yè),但還是要加強專業(yè)正規(guī)的音樂治療師的培養(yǎng)。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相比于西方的音樂治療來說也有著極大的發(fā)展空間。
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藝術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如“戲曲”、“古曲”等中國傳統(tǒng)的詞曲特色,有著西方音樂治療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中國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中的音樂治療方法有許多非常有價值和值得研究的東西,當我們在學習西方音樂治療理論時,更應該考慮到哪些學術流派的方法和技術更適應中國人的性格特點、文化的背景,并將其理論選擇性地加以借鑒和發(fā)展。
就比如我是內蒙古人,雖然沒有長在草原,但馬頭琴的聲音悠揚,蒙古長調高亢悠遠,總讓我感覺親切。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悠揚的琴聲和如詠嘆調般悠遠的歌聲都會給我的心靈帶來治愈。這種民族特色音樂與音樂治療的結合方式,正是專屬于我們的、最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治療方式,我也希望可以將其發(fā)揚光大,為中國的音樂治療添上屬于我們的顏色。
音樂治療是門深奧的學問,它深深吸引著我,它總有豐富且新鮮的知識源源不斷地涌現,等著我去學習和思考。目前,中國音樂治療的受眾面還不是很廣,前路漫漫,要靠我們齊心協(xié)力去研究、去發(fā)展,形成我們獨有的特色,讓更多的人了解音樂治療的魅力,也要作為音樂治療師讓音樂治療幫助更多人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