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瑩
最近看到一個視頻:一個10多歲的孩子躺在地上,已經(jīng)沒有了呼吸,孩子的父親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剛剛,父子倆還在吵架呢。兒子總是玩手機,父親一怒之下,將手機扔下樓,孩子緊跟著隨手機從樓上飛躍而下……
最近,因手機引發(fā)的惡性事件不少,有跳樓的、有打鬧的。對此,我也深有體會,我曾將兒子的手機摔得四分五裂。他先是愣住,隨后對我怒吼:“我把你的手機摔了,你怎么想?!?/p>
我們四目相對,彼此眼中冒著怒火。如今想來,心有余悸。我和視頻里那個孩子的爸爸做法多么相似。幸好,兒子沒有摔我的手機,也沒有做出其他更傻的事。
我只能說,幸虧平時和兒子的關(guān)系還不錯,溝通比較通暢。后來,我跟兒子商量,約定好他看手機的時間。除此之外,讓手機盡可能從他的視野中消失。
我們約定,周一至周五,不能碰手機。如果想聽音樂,由我?guī)退螺d指定音樂到播放器里,不再通過手機聽;周末,可以有一定時間看手機,前提是作業(yè)完成之后。
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兒子跟我說:“媽媽,好像我不是很想玩手機了?!?/p>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禁果效應(yīng)”。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蓋某個信息,越能激起人們的窺探欲。所以,一味反對或者禁止,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家長防不勝防。
作為家長,想要智慧、巧妙地打贏“手機戰(zhàn)”,科學合理的方法太重要了。
第一,定規(guī)則。和孩子事先商量好玩的內(nèi)容以及玩的時間。然后,溫和而又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則。
第二,家長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少玩手機,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閱讀,或發(fā)展興趣愛好,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第三,多陪陪孩子。提高陪伴孩子的質(zhì)量,多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那些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剛開始并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興趣匱乏。興趣廣泛的孩子,放學回家后,要做的事很多,哪有時間沉迷于手機?
第四,幫助孩子定目標,樹理想。有夢想的孩子,會在目標的指引下,更加自律,也能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時間。
(王世全摘自《今晚報》2017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