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穰華
(江西省吉安市中醫(yī)院外科,江西吉安34300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缺血缺氧癥狀及腦水腫癥狀的改善作用
尹穰華
(江西省吉安市中醫(yī)院外科,江西吉安343000)
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缺血缺氧癥狀及腦水腫癥狀的改善作用。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診治的96例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將其依據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43例)和治療組(53例),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治療,治療組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比較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88.68%)高于對照組(65.12%)(P<0.05)。結論針對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對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對其缺血及腦組織缺氧癥狀予以顯著改善,減輕腦水腫,療效顯著,在臨床中具有良好應用價值。
中西醫(yī)結合;高血壓急性腦出血;療效
急性腦出血作為臨床當中一種較為嚴重的病癥類型,對患者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更甚者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至此,需對此病臨床治療給予高度重視。本次研究通過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診治的96例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對其部分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舉措,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診治的96例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其中男55例,女41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55.4±2.6)歲。將患者依據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43例)和治療組(53例),所選取患者均與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相關標準相符,患者均發(fā)病于48 h內,意識清醒,能被喚醒,且輕度嗜睡,均將顱內腫瘤、動靜脈畸形及顱內動脈瘤者予以排除,排除出血性腦梗死、混合性中風者。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西藥予以治療,即分別實施抗感染及脫水治療,就患者顱壓、血壓予以降低,并對患者電解質平衡給予相應維持,對患者腦細胞予以保護,依據患者病情狀況,擇情實施吸氧及排痰治療,對患者身體所需水分平衡予以維持,3周為1個療程[2]。治療組在對照組西藥治療基礎上外加中藥予以治療,即采用腦血安湯劑予以治療,藥方為黃芪12~45 g,牛膝12 g,大黃12~24 g,三七15 g,水煎,每天1劑,分別于早、晚,各服用1次,可口服,還可鼻飼[3]。
1.3 療效評價標準若患者神經系統(tǒng)癥狀均得以消失,且體征狀況也均已消失則為痊愈;若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得以基本改善,對其實施評分,總分減少大于10分則為顯效;若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得到些許改善,在評分方面減少幅度維持于4~10分為有效;若患者仍然存在十分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不降反升,且各項癥狀均加重則為惡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采用SPSS19.0實施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68%,對照組為65.12%,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伴隨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水平的日益提升,急性腦出血治療藥物及方法日益增多,促使此病患者死亡率及致殘程度均得到顯著降低,然而由于患者并發(fā)癥、出血部位過深及年齡過大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單純性的西醫(yī)治療,難以達到較好治療效果。相關研究結果表明[4-5],腦出血之后所發(fā)生的生理病理變化,主要相關于腦水腫及血腫,且對病情預后具有直接影響。當發(fā)生腦出血之后,血腫本身帶有壓迫性的施加腦組織,以及之后所造成的血腫周圍出現(xiàn)細胞毒性損傷、腦水腫及腦組織缺血等。當發(fā)生腦出血之后,患者雙側大腦半球,尤其是出血側半球相應腦血流量,呈現(xiàn)出顯著降低狀況。另外,此病發(fā)生后,出血側局部血流量則呈現(xiàn)出下降狀況,即為50%,而待4 h后,則予以恢復,若48 h之后,則出血側血流量呈現(xiàn)出再次下降狀況,數(shù)值維持于50%之下。也就是說,將血腫采用藥物完全清除之后,局部腦血流量所存在的下降狀況,則仍需維持一段時間。當腦出血之后,血腫周圍組織則會出現(xiàn)水腫帶,進而造成神經細胞壞死,更甚者則為造成其軸突的壞死及變性,最終造成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治療下降的發(fā)生[6]。
急性腦出血作為臨床當中一種較為嚴重且發(fā)病廣泛的病癥類型,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至此,其受到整個醫(yī)學界的高度重視及關注。從中醫(yī)理論角度而言,急性腦出血歸屬于絡破血溢、風火相煽、氣血上逆及肝陽暴亢范疇,患者血腫周圍所誘發(fā)的水腫狀況,以及血腫所引起的相應占位效應,均可造成顱內壓出現(xiàn)升高狀況。西醫(yī)治療作為對急性腦出血常用的治療方法,也就是開展脫水治療,對腦水腫給予改善,并對顱壓及血壓予以降低,但在最終治療效果方面,則不太理想,本次研究選取43例此病患者,對其采用西藥治療,最終結果表明,治療總有效率為65.12%,至此可知,西藥治療方法不能達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而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舉措,即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外加腦血安湯劑予以治療,該中藥藥方為黃芪、牛膝及三七等[7]。就黃芪而言,其功能為益氣利水,若氣行則可達到促進水行的目的;大黃功效為活血化瘀及涼血止血等,此外,此藥分性善下行,可達通腑瀉熱之功效,若將其與牛膝配合運用,則可達到引血下行及通絡利水的效果;對于三七而言,其作用為活血化瘀及止血等,對于腦部瘀血的吸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另外,對于腦功能恢復意義重大。本次研究選取53例此病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舉措,治療總有效率為88.68%,相比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舉措,對急性腦出血予以治療,效果顯著且意義重大。
對急性腦出血開展治療時,需及時且適度采用中藥治療舉措,若于治療早期便采用中藥,除可實現(xiàn)神經功能較快恢復之外,還可實現(xiàn)后遺癥發(fā)生的避免或相應減少,至此,基于某種程度層級,可實現(xiàn)患者在免疫能力方面的顯著提升,對于肺部感染在發(fā)生率方面,還可達到顯著降低的目的。治療中較早采用黃芪,可有效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還可實現(xiàn)患者在自由基方面的有效清除;大黃的早期運用,除了可達到患者血小板數(shù)量的顯著增加之外,還可實現(xiàn)纖維蛋白在具體含量方面的相應增加,至此便可就患者凝血時間予以顯著縮短,促進患者在毛細血管通透性方面的有效降低,此外,患者顱內壓及血壓而言,可實現(xiàn)其顯著降低,對于末梢血管相應擴張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如若較早采用三七治療,可對患者氧自由基予以有效清除[8]。
綜上所述,針對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對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對其缺血及腦組織缺氧癥狀予以顯著改善,減輕腦水腫,療效顯著,在臨床中具有良好應用價值。
[1]封喜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急性腦出血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4):86-87.
[2]聶軍,秦靜.高壓氧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及腦水腫消退作用的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4):52-54.
[3]劉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高血壓性腦出血52例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8:422-423.
[4]黃燕,盧明,杜寶新,等.中西醫(yī)結合救治中大量腦出血患者對中醫(yī)癥狀改善的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04,36(8):35-37.
[5]張倩.高血壓性腦出血急性期病情觀察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09,15(36):120.
[6]曾海,陶文強,方海云,等.清肝湯配合西醫(yī)治療急性高血壓腦出血40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2(8):86-87.
[7]馮燕紅,程斯,陳曉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康復治療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7):63-64.
[8]王寧,劉宏毅,鄒元杰.術中應用攜氧液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髓鞘堿性蛋白的影響(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4,8 (25):5454-5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