曽荇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西撫州344000)
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與經皮鋼板相關內固定術對pilonⅢ型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曽荇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對應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與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兩種方式對患有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研究。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pilonⅢ型骨折患者9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6例。采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對比兩組研究對象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術后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在骨折疾病圍手術期內出現的不良反應。結果治療組患者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總有效率91.30%)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1.74%)(P<0.05);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14.82± 2.01)d、術后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89.70±8.56)d明顯短于對照組[(19.53±3.47)d,(107.35±12.94)d](P<0.05);在骨折疾病圍手術期內出現的不良反應(1例)明顯少于對照組(9例)(P<0.05)。結論應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患有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相比于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更加明顯。
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經皮鋼板內固定術;pilonⅢ型骨折pilonⅢ型骨折多指脛骨遠端的1/3處,出現波及到脛距關節(jié)面的一類骨折性疾病[1]。該類患者的脛骨遠端位置的關節(jié)面會發(fā)生嚴重的粉碎,遠端位置發(fā)生松質骨壓縮、骨缺損等病理學表現[2]。本次對應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與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兩種方式對患有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分析?,F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研究對象來源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院院收治的獲得明確診斷的pilonⅢ型骨折患者,共計9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定義為對照組、治療組,每組46例。對照組中包括男27例,女19例;左腿骨折患者14例,右腿骨折患者32例;患者體質量42~78 kg,平均(54.1±9.6)kg;年齡19~79歲,平均(43.7±8.4)歲;骨折發(fā)病時間1~14 h,平均(6.3±1.8)h;撞擊傷骨折患者21例,墜落傷骨折患者16例,重物壓傷骨折患者9例;治療組中男29例,女17例;左腿骨折患者12例,右腿骨折患者34例;患者體質量44~71 kg,平均(54.4±9.5)kg;患者年齡19~73歲,平均(43.2±8.7)歲;骨折發(fā)病時間1~18 h,平均(6.5±2.4)h;撞擊傷骨折患者22例,墜落傷骨折患者17例,重物壓傷骨折患者7例。治療組、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時間等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于近脛骨嵴的外側位置,做縱向手術切口,保證骨折位置可以充分顯露,不需要對骨膜實施環(huán)形剝離,清除骨折間積血,通過返折和牽引操作保證骨折能夠充分復位。通過拍片對骨碎片情況進行復查,依次將螺釘擰入。對于骨塊缺損程度嚴重位置,開展人造骨添加,然后對操作部位進行沖洗、止血、縫合處理。術后放置引流管并對皮膚切口進行縫合。采用微創(chuàng)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在骨折斷端位置做長度在4 cm左右的縱向切口,開展骨膜外剝離,對骨折的斷端開展復位處理,螺釘固定,同時進行骨折連續(xù)性重建,切口的深度要適當,盡量達到深筋膜,在骨膜、深筋膜間的疏松地帶開展有效分離操作,對皮下隧道予以建立。經隧道在骨膜表面放置鋼板,通過隧道過骨折線后,骨干一側插入,然后將螺釘經皮植入到相應的位置,對固定釘孔予以合理選擇,在兩釘孔之間行小切口,對局部皮膚予以保護,經鉆孔、攻絲、螺釘實施固定,透視檢查證實骨折復位滿意后,對切口開展沖洗縫合,并放置橡皮條,實施引流。
1.3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踝關節(jié)癥狀顯示,生理功能評分>90分,踝關節(jié)無腫脹,能自如活動,步態(tài)表現正常;顯效:踝關節(jié)癥狀減輕效果明顯,生理功能評分>80分,但<90分,踝關節(jié)位置發(fā)生輕微腫痛,步態(tài)基本正常,活動度為正常值水平的75%左右;有效:踝關節(jié)癥狀減輕,生理功能評分超過60分但沒有達到80分,在活動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疼痛感,活動度能夠達到正常值水平的50%,步態(tài)表現基本正常;無效:患者踝關節(jié)癥狀沒有減輕,生理功能評分沒有達到60分,在靜止休息或行走狀態(tài)下都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活動度沒有達到正常值水平的50%,出現明顯的破行和踝關節(jié)腫脹癥狀[3]??傆行?(治愈+顯效+有效)/本組總例數× 100.0%。
1.4 觀察指標選擇兩組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術后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在骨折疾病圍手術期內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幾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取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采用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后pilonⅢ型骨折控制總有效率達到71.74%;治療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后pilonⅢ型骨折控制總有效率達到91.3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在骨折疾病圍手術期內出現的不良反應對照組pilonⅢ型骨折患者采用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期間有9例出現圍術期不良反應,治療組pilonⅢ型骨折患者采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期間有1例出現圍術期不良反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18,P<0.05)。
2.3 術后住院接受恢復治療時間和術后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對照組pilonⅢ型骨折患者在經皮鋼板內固定術后共住院接受治療(19.53±3.47)d,患者術后(107.35±12.94)d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治療組pilonⅢ型骨折患者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共住院接受治療(14.82±2.01)d,患者術后(89.70±8.56)d骨折部位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兩組比較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72,P<0.05)。
表1 兩組患者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n)
臨床上pilonⅢ型骨折患者,多會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軟組織發(fā)生挫傷危險性相對較大,患者脛腓骨聯(lián)合損傷的實際發(fā)生率占全部踝部骨折疾病患者的10%左右[4-5]。應用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患有pilonⅢ型骨折疾病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操作視野更為開闊,能夠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可以真正實現精準的骨折復位,且腓骨下端位置骨折治療過程中內部釘的應用顯得極為重要,生理解剖復位能夠充分保證內部釘的固定程度更加牢固,使患者的脛腓骨長度在最大程度上得以恢復,從而有效維持良好骨折對線對位,也可以為患者在術后能夠及早進行功能鍛煉提供一定的幫助[6-7]。PilonⅢ型骨折疾病發(fā)生會使患者的脛骨骨松質損傷程度加重,這時植骨是治療的最好辦法,通過傳統(tǒng)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過程中能夠植入自體骨和人造骨,可以有效的預防關節(jié)塌陷、骨損傷、股不連等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8]。
[1]常國榮,岑智聰,高洪輝,等.經皮微創(chuàng)鋼板內固定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不同分型脛骨遠端骨折療效及指征[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4(34):48-49.
[2]沈啟捷,劉亞斌,金碩.影響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Pilon骨折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2,92(27): 1909-1912.
[3]李衛(wèi)華,王巖,王滿宜.Pilon C3型骨折后外側入路的一例分析[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2,14(12):1103-1104.
[4]李健,王瑞,孔曉川,等.三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人肱骨近端二部分骨折的比較研究[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2,14(4): 283-287.
[5]黃洪,儲輝,俞航,等.影響脛骨Pilon骨折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6):490.
[6]孫銘.有限切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25例脛骨Pilon骨折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4):438.
[7]郁耀平,陳大偉,俞光榮,等.Pilon骨折中腓骨固定的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0):2072.
[8]劉欣,王磊,陳先,等.Pilon骨折術后動態(tài)足底壓力的分布特征[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8(11):10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20